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我們對人才的需求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就要求我們改變以往的以學生掌握系統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教育理念,樹立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的新理念,實行新課程改革。目前,新課程改革已隨著一系列課程標準的頒定和教材的編寫走進課堂,正在規范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作為一個英語教學的一線工作者,如何深刻理解新課改內涵,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呢?下面我就對新課程改革談點粗淺的見解。

一、對新課改的理解

目前,新課改在全國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實行,而且形式多樣,異彩紛呈。就英語新課改要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一目標來說,我認為必須做到三個字,即,“新”、“活”、“實”。

1.新課程改革要突出一個“新”字。

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觀念:首先要樹立新的教材觀,要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不僅僅去“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也可以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刪減、補充。其次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2.新課程改革要體現一個“活”字。

新課改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應該在全面、系統、熟練地掌握本門課程知識的前提下加強學習,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綱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熟悉課程改革理念,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活學活用,勇于探索、創新,并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而不能死搬硬套、固步自封、因循守舊,要做課程改革的積極推行者,而不是課程改革的被動接受者。

3.新課程改革要做到一個“實”字。

新課改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構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則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自主、主動、創造性的學習,培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只有實現了這一目標,課改才能真正落到了實處。

二、改進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和新的課堂模式的建立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如何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出一代有扎實基礎、創新精神、開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因此,課堂改革必須從教師自身的轉變做起。

1.教師必須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知識面和信息量是衡量教師素質高低的重要標準,而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的素質高、專業知識面寬、信息量大,駕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強,課堂授課就生動,學生就肯學、愿學。教師的素質低,各方面的能力受限制,所講的知識牽強、生硬、死板,就不能吸引學生,學生就可能不光不喜歡這個教師,還可能因為不喜歡這個教師而不喜歡這門學科。為此,要想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在知識和能力方面能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使學生受益終生。

2.教師的角色必須轉變。

新課改要求教師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要由過去的滿堂灌,牽著學生走轉變到現在以探究性、合作學習為主,再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老師還要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積極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各項教學活動,保證各項教學活動能有效、順暢、有序地進行。

3.形成新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教學過程必須落實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才有實際的意義。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求在學習過程中開展學生自主認識活動,因此,研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走進課堂,并且成為學生學習的主流。

總之,要搞好英語教學,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而教師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把這兩個方面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才能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