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上下課改活動搞得轟轟烈烈,山東的杜郎口中學推行“10+35”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江蘇灌南新知學校的“自主·交流” 課堂學習模式……為了順應形勢,我們學校以“端正教學思想、優化教學行為、提升教學品質”為宗旨,帶領全校教師努力構建了“問題導學,靈動課堂”教學模式,并在縣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采擷實踐中的點滴體驗,和大家分享。

一、“問題導學,靈動課堂”教學模式概念界定

“問題導學,靈動課堂”是指以問題來引導、指導學生探究知識,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愿望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靈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教隨學定,體現教的靈動性;學隨思定,彰顯學的靈動性。

二、“問題導學,靈動課堂”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

1.《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必然要求教師的角色和學生的角色都要發生明顯的轉化。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轉向主動;教師角色由主體轉向主導。

2.生本教育與生本教學理念: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提出:教育應實現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即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學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學,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的發展。

三、“問題導學,靈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1.“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原則。“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是對傳統“先教后學”模式的顛覆,是為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體驗嘗試學習的快樂。先學不是漫無目的學,而是在老師提出主要目標后有針對性的學,要充分用好導學案這一先學后教的載體,導學案的設計要簡潔、實用、科學。

2.“講評練相結合”的原則。“問題導學,靈動課堂”教學模式在講課時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重點問題要講清、講透,過程不含糊、不省事。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要加以點評,并作有效矯正,講評的基礎上可以通過二次訓練或者變式訓練,來鞏固拓展所學知識,將講評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問題導學,靈動課堂”教學模式高中語文新授課教學操作要領

1.預設問題,引導預學。教師在課前首先要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倡導多元化的閱讀體驗。把握教材的精髓,吃透重點難點。圍繞重難點通過預設高質量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握學生的思維航向。具體說來,包括下面幾個步驟:(1)合理定位,明確重點:課堂預設的問題設計要合理,要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服務。(2)簡約設計,形成梯度。教師預設的問題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應該圍繞重難點,設計高質量的問題,引領學生拓展思維寬度,提升思維深度。

2.生成問題,深化思考。教師要試著“蹲下”,構建民主平等的對話環境,要堅決維護學生的人格尊嚴,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要能一石激起千層浪,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特級教師李鎮西曾說過:“對課文的質疑必然伴隨著學生之間乃至師生之間的討論爭鳴,而這樣的思想碰撞正是把閱讀引向深入的過程。”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思維空前活躍,能提出各種有價值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才是“百花齊放春滿園”。

3.探究問題,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凸現“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著眼于“開放創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老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語文的主角,并且幫助他們進入學習語文的角色中。具體說來,有幾個注意要求:(1)要讓學生明確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使探究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2)可以將班級分成小組,以推選一定的代表發言的方式進行。(3)教師要善于駕馭,不能只盯著班上的那幾個善于討論的人,讓全班同學都互動起來。(4)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和評價的甄別、激勵作用,不能漫無邊際地討論,要放得開收得攏。

4.提煉問題,歸納總結。提煉問題,歸納總結也是一堂完整的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不僅能使學生把握好學習的重點,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而且還能再次激起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使他們的思維再次活躍起來,也為他們課后自主學習鋪平了道路。這個環節要求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把整個課的主要內容加以歸納總結,給學生以系統、完整的印象。這個環節可引導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可在必要的時候加以補充和完善。

5.學生反思。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反思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可以是對某種見解的重新認識,某種方法的歸納整理,還可能是某種經驗的吸收,乃至提出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