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曾說過:“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徐特立先生也說過:“活到老,學到老。”現代社會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社會,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知識總量不斷增加,代謝周期日益加快。所以,人們提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一、知識更新日益加快

多少年來,我們對教師所掌握知識的要求是: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但是,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知識從量上看呈現出幾何級數增長;從質上看,更新換代的周期日益縮短。顯然,教師靠職前儲存的“一桶水”已遠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成為一條長流不息的小溪”,源活則水新。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給學生新鮮的知識。教師不學習,那么他的“一桶水”就會過期變質,滿足不了學生的要求。

二、要讓學生喜歡就要不斷學習

在教育這個行業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當學生喜歡一個老師時,他說的話才有人聽,其教育教學才會有效果,親其師而信其道。唯其喜歡,學生才會主動與教師交流,才會積極主動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教師的話才會牢記。如果一個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妙趣橫生的談吐,幽默風趣的語言,不斷變化的教學模式,那么學生自然會佩服你、尊敬你、喜歡你。

三、“百年樹人”的重任決定我們必須學習

教師的教育方式是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如果一個教師積極上進,孜孜不倦,熱愛學習,他的學生不僅現在熱愛學習,而且會成為一個終身熱愛學習的人;反之,一個不愛學習的教師,言傳身教下的學生必定也是不愛讀書學習的。因此,一個以教書育人為職業的人,一個以培養民族未來建設者為己任的人不讀書,不僅不能勝任工作,更重要的是影響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人,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四、學習是社會對我們的要求

首先,家長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不僅要求有書念,而且追求好學校、好老師。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進入好的學校,接受優質教育。這值得我們當教師的深刻反思:為什么有那么多家長絞盡腦汁,花費巨資,舍近求遠?這說明我們教師的水平與家長的期望還有差距。

其次,現在的學生懂得的知識更多,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過去相比,現在的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廣,懂得的知識也更多,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最后,現在的學生比過去更嬌貴,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不少教師有一個共同的感慨:今天的學生真難教,今天的老師真難當。這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是今天的孩子太難教,還是我們當老師的落伍了?如果不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方法,還能勝任今天的工作嗎?

五、學習是教學改革的需要

新課改既解放了學生,也解放了教師,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希望,但也給教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它不僅要求教師有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更要求教師有高超的教學藝術、先進的教學理念。它不僅要求教師要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更要求教師要研究教育教學理論。如果我們仍然以過去的那一套老辦法來應對,必然會跟不上課改的潮流,被社會淘汰掉。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把自己的課堂經驗與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得到進一步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夢的偉大理想,要實現這個偉大的理想,首先要實現人才夢、教育夢。只有先進的教育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而先進的教育首先要有不斷學習的教師。

我們可以找出很多不學習的理由,但是要求我們不斷學習的理由只有一條:如果不學習就不能勝任現在的工作。要么學習,要么被淘汰,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兩條路。

作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