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素質教育提出以來,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導學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的內涵

導學式教學方法就是指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自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前提,而其目的并不是讓學生直接掌握數學知識,而是通過啟發來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能力。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是相互連接在一起的有機整體,而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是靠自主的學習能力來掌握數學知識的,但是教師的指導和引導是前提條件。總之,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中,老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體,而是作為輔助的形式出現,通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教育教學互動進行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的原則

1.導學結合原則。在導學式教育教學中,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一言式課堂,而是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管能動性。教學和學生的關系是指導與學習的關系。一方面教師和學生在一種完全和諧平等的氛圍中完成教與學;另一方面,導學式教學模式導學結合的原則體現出了師生之間信息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饋,是一種集指導、啟發、探究、自主學習為一體的新型、獨特的綜合教學模式。

2.突出了思維訓練原則。在數學教育課堂上,教師的主要職責不是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而是通過引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通過提問、學生自主探討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思維能力的拓展實現數學知識的學習。

3.范例性原則。范例性原則就是從學生目前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知識作為示范,以此為教學內容進行對新知識的推理,通過范例的特殊性來說明數學知識的一般性。通過范例的選取使得學生快速進行學習狀態,進而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之間積極進行合作推理,實現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4.合作互補的原則。合作互補的原則就是要求學生在數學學習課堂上,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也就是說在導學式數學學習模式中,要求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出現。對于一個具有啟發意義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探討,通過學生小組的探討,能夠促進合作互補,進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5.和諧課堂原則。傳統一言式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高高在上,學生很少有發言的權利。而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積極打造和諧的教學課堂,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言,說出自己對某一數學知識的看法并促使學生間形成一種友善、融洽、和諧及互相競爭的學習關系,盡力創造出和諧、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

總之,導學式教育教學方法是對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是素質教育和新課標對教育教學的要求,也是一種破常規的、創新的、新穎的教學模式。

三、導學式方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實際應用

本文在分析導學式教育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時,選擇分母比較數學知識進行研究。

教師:如果我們將同樣大小的兩個蘋果,一個切成兩份,另一個切成三份,分別放在不同的盤子中,那么同學們想一下,這兩個盤子中的蘋果是不是一樣的。

學生:是一樣的。

教師:那么我現在從兩個盤子中分別取出一份,同學們想一下每個盤子中的蘋果少了多少。

學生1:每個盤子中少了一份。

學生2:每個盤子中少了三分之一。

……

教師:如果我們用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分數的知識來講的話,切成兩份的盤子中,我們拿出一份,那就是兩份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吸收新的知識。 然后用同樣的問題提問的方式,繼續進行分數大小比較的教育教學。

這個案例雖然較為簡單,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教育中,為了能夠讓學生積極進行思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實例教學創設學生思考的氛圍和交流、溝通的教學形式,達到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目的。

總而言之,通過教與學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了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對于構建和諧的數學課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