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低年級作文訓練
作者: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北屯中心小學 王秀蓉
發布時間:2014-07-11 16:12: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許多人認為,一、二年級的主要任務是識字,應保證識字為重點,寫作是三年級以后的事情。還有人認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閱讀的積累,無法進行寫作訓練。持上述觀點的人,往往把第一學段教學重點停留在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上,忽視了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應同步發展的總目標。而提前進行寫作訓練,恰恰是促進兒童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步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先說后寫,是低年級進行寫作訓練遵循的基本方法
在兒童內部語言發展還不健全的時候,兒童是借助聽覺反饋把自己說的話抄錄下來的,或是通過聽覺反饋,對自己說的話做些個別詞句的調整及語序的疏通之后再改寫下來。無論哪一種情形,都需要發音器官的幫助。所以在寫前,一定要請學生說清楚。另外,第一學段的小學生觀察力不強,開始感知事物時,往往是籠統地或是片面地,容易忽略主要東西,加之受遺忘的影響,對事物的印象、感受是模糊的。因此,如果只憑他們的感知印象來“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就會產生許多疏漏、含糊,甚至錯誤。經過口語交際,經過分析綜合,使過去的感知印象更加清晰和明確,還能補充感知不清楚或遺忘的東西,校正錯誤或混淆的部分,然后再把它寫出來,自然能使寫出的東西比以前豐富得多,具體得多,正確得多。其次,由于兒童內部語言發展水平低,要根據自己的思考來書寫,結果必然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而通過自己口頭語言的敘述或別人在談論中的口語提示,他們才能察覺出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確和完善,這時寫出來的東西才能比原來更豐富、更完善和更條理化。
二、一年級寫作訓練的幾種具體方法
(一)看圖作文
1.看一幅圖。
首先要求學生能夠全面細致地觀察圖畫,在教學中要利用教材引導學生看清楚圖畫中的內容,讓學生從感性上弄清楚每一幅圖畫里都包括哪些人物和事件,讓學生看圖說話的時候就地說清楚誰在干什么,訓練學生說完整話。在教學中我們要把規律性的東西提早告訴學生。當他們經過教師的訓練,能夠比較準確地、全面地觀察圖畫以后,我們就要進一步培養他們有步驟地、有順序地觀察圖畫的能力了。在低年級,培養學生按照順序觀察圖畫是十分重要的。
2.看多幅圖。
觀察多幅圖的時候,教師要讓他們先連續觀察幾幅圖,因為這幾幅圖連在一起就交待出一個完整的情節。先把這幾幅圖連在一起看,把表達的大概情節抓住,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然后再一幅一幅具體細致地看。這樣才能掌握觀察多幅圖的方法。
(二)觀察作文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那里有飄著變幻莫測云彩的天空,有啁啾啼鳴的小鳥,有燦爛開放的花朵,有悄悄織網、捕食、散步的昆蟲……我們的生活同樣豐富多彩,有或喜或悲的生活小插曲,有緊張的各類競賽,有令人興奮的游戲活動等。這個斑斕多姿的世界向學生提供著取之不竭的寫作素材,但他們往往缺乏敏銳的觀察、深入的思考,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與指導,帶領孩子共同捕捉生活靈動的一瞬。這種作文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語言運用的能力,更是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扎下了細心觀察、用心感悟、熱愛生活的根。
(三)循環日記的使用
所謂循環日記,就是七到八人自由組成一個小組,一個小組共用一個日記本,保證每天有人寫日記,日記本在小組成員中傳遞,一周為一個輪流周期。每一位組員在完成自己日記的同時,都可以閱讀其他組員的日記以及教師和家長的評語。每天的日記收上來后,我總是滿懷期待和好奇去閱讀,并給出適當的評語與分值。每逢遇到佳作,我都會用抑制不住地高興,大聲地朗讀給全班學生聽,肯定他(她)日記中的閃光點。每周五,我都會抽出一定時間,對該周循環日記的情況作個小節,依據每次打出的分數,評出成績最好的小組。正因為這樣,天生富有競爭性的孩子們誰也不愿服輸,總是想盡辦法寫出更好的日記來。
當然,在進行低年級學生作文訓練上,還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如創設情境法、聯想續寫課文法、模仿寫作法等,但只要能調動起學生寫話的興趣,提高學生寫話的能力,都可以拿來用。作文入門,如孩子學走路,起步困難,貴在引導,要循序漸進,才會為孩子們進入三年級寫作文鋪平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