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的模式與反思
作者:西安市民興中學 侯芝環
發布時間:2014-07-11 16:11:4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寫能力。因此,不管是平時的教學還是最終的考試,作文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語文老師們也都想盡各種辦法,變幻各種花樣教學,以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從一線教師的反映及近幾年來中考作文閱卷的反饋信息來看,作文成績仍然不盡如人意,甚至令人大失所望。
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如大的語文環境缺失,老師的引導不得法,學生的閱歷太淺,知識面太窄等。除大家熟知的這些原因,我認為很多老師忽略了一點,即作文的批改方法。
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批改形成了老師全批、精批的模式。每篇作文老師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從字、詞、句到標點符號,從書寫到結構,從內容到形式精批細改,費盡心思寫評語,力求做到既指出學生的缺點,又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然而,效果呢?我相信一線教師都深有體會。作文發下去,我們的學生大多都較冷漠,一看而過,一笑置之,下次錯照犯。三年學來,作文水平竟無絲毫提高。
多次慘痛的教訓之后,我試著做些改變,慢慢地竟也小有收獲,摸索到一套較為有效的辦法,在此與大家共勉。
我認為傳統批改方式的弊端是: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有老師所認為的優缺點作為寫作者自己并沒有意識到,所以你的評語沒有“打動”他們,他們與你并未產生共鳴。另外,還有學生與老師認識的高度存在差異,也導致對你的評語不能有效領會。
我的做法是:變學生被動為“主動”,每學期兩到三次作文讓學生自己評,互批評,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定評改標準。
標準其實就是中考作文評改的標準。只是鑒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我把標準做了細化。
第二步:分組互評。
因為只用一節課互評,所以組不能分得太大,一般4-5人一組,必須保證組員有梯度,有作文水平較高者,也有水平較差者,這樣保證討論的熱烈性,也保證各人都有所收獲。
第三步:組內互評。
保證每本作文在每個人手中過一遍,每個人都按標準盡自己的能力找出本篇作文的優缺點。一輪過后,由作文水平較高者執筆,把同學們的討論意見形成評語寫到該同學的作文本上。
第四步:班上評定。
由每組各推出一篇較好的作文,由班上同學共同評定,評比看哪組同學的評語與大家的看法最接近。
第五步:教師抽評。
每組抽出一本只在組內互評過的作文進行評改,了解學生的評改狀況,發現問題當面指導。
第六步: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
因都是同學,意見便于接受,且都爭強好勝,所以重新寫作的要求不僅不難接受,且都較積極主動,躍躍欲試。
我的收獲心得是,這種批改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主動評改中來,不僅讓他們會改,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了什么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從而自主地、有意識地在寫作中注意并要求自己,最終提高寫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