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效課堂,主要是指教師通過課堂教學,追求課堂效率,關注學生的自我成長。通過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取得進步或發展,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最大效益。因此,如何構建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課堂,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強化課堂教學的精巧務實理念

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課堂中營造一種平等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可以輕松、愉快地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課堂交流中,教師應注意預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自由提問,通過班級的討論以及教師的指導來完成學生不懂的問題。教師注意講究平時課堂的提問技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課堂的提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的理解,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時間是效率最好的體現,合理地安排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最高效率。

二、學會自主學習,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條件

一節高效的語文課, 效率高便在于學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學習非常重要,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條件,學生自主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保證學生擁有自己支配課堂的權利,使學生有安靜的自讀自悟的機會,真正落實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體驗,進而有所得。

另外,語文課堂教學還要充分運用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競賽和表演的活動方式,使語文課堂活潑有趣。針對小學生思維模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喜歡以眼、手、耳的活動為中心,言語、文字描述相輔助的特點,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盡可能利用他們形象思維優勢,通過觀察、言語、描述等活潑生動、趣味性強的形式來表現事物,激發學生的參與愿望,使之樂于投身活動,構建更加高效的語文課堂。

三、創設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且心理學家通過多年研究也認為,在對同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中,如果周圍的學習氛圍是寬松、氣氛是活躍的,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效果更好。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和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對構建高效課堂來講是十分必要的。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不遺余力地創設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然而然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大腦盡快活躍起來,以一種無壓力、自由、放松的狀態投入學習中,教學效果自然提高。例如:教師在講課前,可以采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輕松歡快的音樂,或放一小段滑稽的動物錄像,或給大家講一個幽默小故事等等。待學生完全喚醒大腦,精神振奮的時候再開始知識講授,相信比教師開宗明義地進行知識講解效果會更好。

四、及時鞏固,深化學生記憶,鼓勵質疑,引導學生創新思維

小學生年齡普遍偏小,活潑好動的特性使得他們對所需知識的掌握還缺少一個熟悉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及時帶領學生鞏固所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與鞏固知識中穿插前行,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語文知識。教授完一些知識點后,給小學生一段時間的自我鞏固及互查時間,這樣反復幾次,學生記憶的內容由少到多,所用時間越來越短,效果會相當顯著。

臨近課堂結束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針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質疑,對不明白的、不理解的內容,及時提問。質疑的內容和方式只要和教學內容相關,可以隨意選擇。我們知道,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重視的問題。對此,在施教過程中,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逐漸讓學生養成勤思考、善分析的好習慣,使得學生通過這些過程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時常有自己獨到的理解,這樣他們的創新能力也相應提高。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追求課堂的高效性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經途徑,教師必須把課堂教學藝術與課堂高效完美地結合起來。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一種科學教學理念,更是一種教學追求,一種新的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