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出心裁 標新立異——淺議音樂教學的新、鮮、奇
作者:河南省扶溝縣職業教育中心 郭 琛
發布時間:2014-07-11 16:44:3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為了適應當前的課程改革,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尤其在音美教學方面,轉換理念、探索創新,使音、美教學以“新穎、新鮮、新奇”的形式呈現在廣大師生面前,使教學效果更加顯明。欣賞、領悟、理解、掌握一并進行,達到最佳的知識融合,使學生樂在其中。與這個時代的科技進步緊緊契合,使音、美課堂真正成為藝術教育的前沿陣地。
一、構思別具匠心,力爭標新立異
在音樂課教學中,打破傳統的、約定俗成的教學套路,從另一個角度切入,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職業中專唱歌課中,我們面對的大部分是從農村來的“學困生”,他們將要奔赴南方各企業見習、應聘。在學習歌曲《再見吧!媽媽》時,把原曲的譜子賦上新詞:“再見吧!爸媽,再見吧!爸媽,號角已吹響,眼睛已擦亮,思想已武裝好,我們將要出發。我不再讓您為我把心操碎,我也不讓二老把我牽掛,當我從南方見習歸來,給你們獻上我致富的紅花。” 經過充分的準備,精心的構思,巧妙的設計,恰當的處理,使老歌唱出新意,老曲品出新味道。
二、突破學科邊緣,邁進綜合藝術
課改意味著我們的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教法,轉變思想觀念,更新理念。翻開一頁頁精美的插圖,不難發現滿頁都是跳動的音符和流淌的大河小溪,各民族的風土氣息撲面而來,不同膚色的人向你揮手致意;聆聽中外名曲,耳邊蕩起交響樂那豐富多彩、富有立體層次感的和弦、音程,可以通過油畫、素描作品中的三度空間、色調對比、虛實關系等,以直觀的形式加以體現。豐富精致的音樂大餐,涉獵了音樂、美術、地理、歷史、政治、語文等學科。而且一節課僅僅45分鐘,所以要分清輕重緩急,辨別主次,使音樂、美術學科能夠左右全局,間斷滲透其他學科知識,讓學生不僅知道貝多芬、維也納、《土耳其進行曲》等,也要知道莫奈、哥特式建筑風格和《最后的晚餐》。
三、巧設“音畫時尚”,提高欣賞水平
如學唱歌曲《金風吹來的時候》時,可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繪畫:一輪金黃的圓月高高地掛在深秋的天幕上,美麗的傣族姑娘“巧手繡花,喝醉了竹樓……”優美的旋律《金風吹來的時候》悠悠響起。一堂課結束,其樂融融。在美術作品《人民英雄紀念碑群雕》賞析時,在讓學生了解該作品表現的主題和時代背景的同時,為烘托渲染氣氛,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和《保衛黃河》等合唱歌曲。伴隨著那悲壯、激昂、氣壯山河的時代強音,使學生感悟到美術作品勢不可擋的氣勢,無形中給作品添加了增效劑,使他們立刻產生強烈的共鳴,頓生學英雄、愛祖國之情,樹立奮發向上、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此時,作品欣賞得以升華,把活動推向高潮。
四、注重師生互動,提倡生生交往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也是一種情感藝術。由于生活經歷不同,每個人的感受也不同。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才智,在課堂上要注重師生互動,提倡生生交往。通過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音樂、美術創編、評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比如在美術課中,讓學生創作《春天》時,老師先讓學生思考陽春三月應是什么情景?由于學生感知不同,發現不同,所以說法不一。通過討論,使每人的見解得以表現,還使學生明白了許多自己未發現的東西。有的學生還用歌曲、舞蹈等形式來表現春天。大家就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過程中,拿起彩筆用繪畫形式將春天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師又從構圖等技法上加以指導,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春天》躍然紙上,學生們興高采烈地欣賞著自己的作品,充滿著激情和成就感。
五、通過游戲、表演,進行情感教育
在音美教學中,可常常通過做游戲、表演節目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輪流當小演員,來表演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當“演員”的同學既樂于表演,又從中學到了一些知識。那么,當“觀眾”的學生,自然樂得前俯后仰,捧腹大笑。有時讓學生做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有趣游戲,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實施《藝術新課標》的過程中,運用直觀生動、激趣靈活的形式和手段進行音美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驗,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組織、引導他們在有趣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變“苦學”為“樂學”,收效良好,此方法令學生耳目一新、興趣盎然、情緒高漲,使課堂氣氛格外熱烈、活躍。學生普遍反映說:“這樣的音美課,我們樂意學、興致高、印象深、記得牢、用得活、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