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鄉村教師的夢
作者: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東祝小學 盧建斌
發布時間:2014-07-11 09:32: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20余年的教學歷程,輾轉4所鄉村小學,感受著農村孩子們的純真與善美,觸動著心底最為感動的意念。課堂上看著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望著我的神情,內心充滿神圣。在孩子們的心里,老師是天地下最有知識的人,可以不聽父母的話,但絕對聽從老師的安排,由此,我豈敢疏忽和松懈。不能違背師者的風范,更無法違背良知的沖擊,心中對孩子們總有無盡的依戀和牽掛。
1989年9月,身為教師的我第一次踏進了學校的大門,雖然并不陌生學校的生活,可角色的轉換還是帶給我新奇與不安。以前,我是坐在教室里聽講的學生,現在要站在三尺講臺上當老師,幾十雙可愛的眼睛在注視著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我忐忑不安,唯恐說錯什么令孩子們笑話。第一節課下來,我的緊張情緒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孩子們非常善解人意,給了我極大地寬容和理解,課堂上沒有誰抱怨我初次登臺并不出色的演出,對此,我有了更大的決心,孩子們給了我寬容,就是給了我下一次好好展示的機會。我告訴自己,要盡快成長起來,因為,孩子們耽誤不起。
由于地方偏遠,我們騎自行車必須跨過4個自然村才能到達任教學校,遇上天雨更是遭罪,披著雨衣一路迎著風雨,幾乎寸步難行,雨水鉆進眼睛,十分難受,幾乎無法睜眼,“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我們只有咬著牙,用勁蹬,到達學校時,全身已濕透。雖然這么艱難,可是我們從沒遲到過一次。老校長告訴我:“因為我們路途偏遠,所以一定要早出發至少一個小時。”我不解地問道:“那也用不著那么早吧。”老校長笑著說:“娃呀,萬一路上自行車爆胎了,就是步行也一定提前到校。”我的眼睛不覺濕潤了。老校長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任教這些年,他始終沒有遲到過,而且,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在教室里檢查孩子們的早讀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在教師會上反饋。老校長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影響著我,直到后來,我走上教育主任的崗位后還一直延續著老校長的做法:提前到校,立即進教室檢查早讀情況。現在我深深體會到,作為學校領導中的一員,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是多么重要啊!“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就是這個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大家,帶動大家。
思想有多高,夢想就有多遠。條件的艱苦并不能改變教書育人的心靈。雖然擔任教育主任職位,瑣碎雜事較多,各種檢查都得應付,可我的心卻總是在課堂上,心里總牽掛著孩子們,瑣碎雜事能推的就推給現任校長,弄得校長哭笑不得,總在課堂上找我處理事情,打亂我課堂上的激情和思路,看到我不高興的神情,校長也很不好意思:“老盧,沒辦法呀,材料催得緊。”雖然如此,事后我并不怪她,我也理解她的難處,實際上都討厭那虛假可笑的應付材料。我很愛課堂上和孩子們在一起,用輕松幽默的話語開始一節課的內容,我不喜歡那種按部就班的老一套教法,如何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才是我要做的。家長和我聊天,說孩子喜歡聽我講課,很有意思,這是對我極大地鼓勵和支持。其實,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是孩子們和老師最歡迎的,那種機械布置大量抄寫作業的做法是最令孩子們反感的,我堅決杜絕這種不良做法。
我特別喜歡促進學困生的學習成長,只要讓學困生提高了,就是最好的證明。課堂上更多的發言留給了他們,我發現,大家都很支持這種做法,班級凝聚力大大增強。
我的教育夢想在心里激蕩,扎根農村完全可以成就自己的教育夢想,成就農村的教育天地。無論身在何方,三尺講臺是我的夢想,和孩子們在一起是我最大的開心和快樂,心中永存對農村教育的愛,至此,青春無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