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武愛鳳老師從教至今,常常引用這句詩鼓勵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也以此鞭策年輕教師甘于平凡、力求上進。她作為一名普通的幼兒教師,以自己的耐心、真心、細心忘我地工作著,用真愛書寫著一名人民教師的心路歷程。

用“忘我”闡述夢想

從教26年來,武愛鳳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努力工作,以忘我的工作精神闡述著一名教師的夢想之旅。

1992年3月初,當時武老師在新堡子學區白店小學任教。剛開學不久,工作千頭萬緒,晚上經常加班,加之其本人又面臨生產,且距預產期只剩十天左右了。雖然大家勸她早點回家待產,可她卻說:“沒事,我感覺很好,再過幾天吧。”

3月23日晚,她給三年級批閱完數學作業,已十點多了,正準備休息,突然肚子就疼起來了,為了不打擾別人,她一個人默默地忍受著,整整折騰了一夜。第二天,當其他老師知道后催她趕緊回家,可已經來不及了。上午九時許,她在學校生下了女兒。學校里年長的老師語重心長地對她說:“愛鳳,你咋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哩,工作固然重要,但身體是本錢,看到你身體承受這樣的痛苦,我們心疼呀!”

過了幾天,在新堡子學區的全體校長會上,學區校長郭軍向紀俊虎校長詳細詢問了她的情況,并對其他的參會人員說:“武愛鳳同志為了工作,不顧個人安危,把孩子都生在學校了,各校要組織教師學習她這種愛崗敬業、忘我工作的精神。”她的這一感人事跡,在新堡子學區一度傳為佳話。

用“耐心”呵護幼苗

1992年,縣上為加強縣城公辦幼兒園的師資力量,在全縣小學教師中通過音樂、舞蹈、美工、繪畫等技能考核,武愛鳳以優異成績由一名小學教師轉崗為幼兒教師,被調到縣幼兒園任教。上崗伊始,孩子們不是哭、就是鬧,她一下子很不適應,但耐著性子,始終堅持不放棄。她想僅憑自己能彈、能唱、能跳、能畫是遠遠不能融入幼兒教育氛圍。于是,她虛心向富有保教管理經驗的老師學習,從幼兒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入手,用愛心、耐心與孩子們溝通,常與家長取得聯系,便很快融入到孩子們的群體中。

武愛鳳同志常說:“公平對待、不歧視、不放棄一個幼兒,對孩子要有耐心,孩子的事無小事。”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每一句話。

1993年,她和趙小榮老師倆人負責帶小班。因當時活動室無廁所,小班孩子下樓上廁所很不方便,所以經常會有孩子小便甚至大便到褲子上。她不嫌臟不怕累,主動將孩子的臟衣服洗干凈,再用熱水為孩子擦洗身體。有時實在沒辦法,她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來給幼兒換上。她像媽媽一樣呵護著班里的每一個孩子。

當時班上有個叫楊毛的孩子,這個孩子非常調皮,在小班已經調了好幾個班了,沒人能管護得了他,家長非常鬧心。最后,楊毛調到了武老師的班上,她感覺壓力很大。可她沒有放棄這個孩子,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接觸,她和趙老師有了一套管護楊毛的辦法:每天當小楊毛入園時,武老師總是面帶微笑迎接他,并和他平等對話,適時鼓勵他;室內活動時,武老師將小楊毛選為模范行為小標兵,帶頭遵守紀律和游戲規則;戶外活動時,小楊毛特別好動,武老師就讓他當老師的小助手,管理其他小朋友……漸漸地,原來搗蛋的楊毛聽話了、懂事了,只是午休時,這個孩子顯得很煩躁,無法入睡,并且不停地出聲,鬧得其他孩子也無法正常入睡。武老師在午休時就來到小楊毛的床前,鼓勵他、安慰他,一直拉著他的小手陪伴他,直到他安然入睡。

武老師的耐心改變了小楊毛,小楊毛也更加喜歡這位“武媽媽”,他跟著武老師在小班呆了兩年,最后由于年齡大了,便直接上了大班。可是,在小楊毛的苦苦哀求下,家長每天必須先將他送到武老師的班上,再由武老師牽著他的小手去大班,這樣的“分離焦慮”持續了整整一學期。家長說小楊毛總是長不大,可小楊毛卻嘟著小嘴辯解:“我怕武老師見不著會擔心地掉眼淚!”

用“無心”詮釋追求

一切為了孩子。孩子的平安、健康、快樂,就是她最大的追求。

2001年3月,她和趙小榮老師帶大班,她還是班主任。剛開學,工作繁忙,加上又是新生,她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當時,她的兒子也上大班,一直高燒不退。沒辦法,她就白天上班,下午處理完班務才匆忙回家帶孩子打吊瓶,回到家中天色已晚,等待她的是做晚飯、干家務……第二天,她總是會按時上班。這樣持續了幾天,硬是沒請假。恰巧這時幼兒園要派人外出學習三天,其中就有她。她本想向領導請假回家,可聽說此次學習有幾位名師講課,機會難得,她就毅然安頓好孩子,堅持外出學習去了。

“天有不測風云”。三天后回到家,她驚呆了,兒子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躺在床上瞪著一對失神的大眼睛,好怕人。她立刻背著孩子趕到醫院做檢查,可結果第二天才能出來,她晚上陪著病重的孩子一宿沒合眼,第二天她竟然和平時一樣出現在幼兒園。在副園長張彬霞再三勸說下,她才急忙趕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兒子得了病毒性腦炎,非常危險,她這才將兒子急忙轉到西安兒童醫院進行治療。當幼兒園領導來園看望時,她心里裝著的還是她的工作,不時地向園長交代班上一些未完成的事。她還給同班的趙小榮老師說:“班上的事就辛苦你了,管好孩子、安全第一。”第六天噩耗傳來,她的孩子因延誤了治療時間,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幼兒園里好幾天都聽不到老師們的說笑聲,大家都說:“這么好的一個人,命咋這么苦?好人怎么就沒有好報呢!老天這樣待她,太不公平了!”園領導及同事紛紛去看她,她悲痛欲絕,人已經憔悴得不成樣子了。

在領導、同事的關心下,在親戚家人的勸說下,她在家休息了一個月就又上班了。她對自己說:“我的兒子是真的離我而去了,這是事實,但我不能就此一蹶不振,我的愛還在,我還有一群可愛的、等著我去愛的孩子們,我不能對他們視而不見!”見到班里的孩子她越發疼愛了,可她的心在滴血呀,她對兒子的“無心”造成了永生無法彌補的缺憾!她常一個人在沒人的角落偷偷地哭,久而久之,因傷心過度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即便如此,她還是邊接受治療,邊帶著虛弱的身體堅持上班,她在“用心”實現著自己的人生追求。

用“細心”贏得贊許

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對教師的要求更高,說、唱、彈、跳、畫缺一不可。本著對幼兒高度負責的態度,工作之余,武老師從自己最薄弱的項目入手,她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學習,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學方法,并且能加以利用、推廣。她堅持學彈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自己學、自己看、自己摸索嘗試,虛心求教。翻閱資料、熟悉大綱,了解幼兒教育的特點,從不喊苦叫累。

“細心”不負有心人。武愛鳳因工作出色,深得廣大家長與社會的好評,因為她的班很優秀,所以每學期她的班人數最多,家長也不停地找關系要把孩子放到她這個“窗口”班上。每每午休時,從沒見她閑著,孩子們睡了,她就掃掃這兒,擦擦那兒,一丁點兒衛生死角也不放過。孩子們起床后,疊被子、穿襪子、系鞋帶,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她每學期基本上都是全勤,從不因個人的小事影響工作。一個人做一件事情容易,難得的是一輩子堅持做這件事。她對待同事真誠、謙和,對待家長熱情、隨和。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這是她的為人處世原則,她不僅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

武愛鳳是一位普通的幼兒教師,她很平凡,但不平庸;作為一個普通女人,她很渺小,但卻以她的人格魅力影響了周圍的許多人。灑一片真愛,享一生平凡,她用她的兢兢業業、無私無悔地闡釋著生命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