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煩,總是面帶微笑;再急,總是忙而有序;再累,總是默默堅持;再苦,總是矢志不移。這是洛南縣城關中學校長、洛南縣知名數學教師樊占良給人留下的印象。二十六載風雨春秋,他用樸實無華、愛崗敬業的精神品質踐行著一名人民教師對教育的忠誠;他用刻苦鉆研、永不放棄的執著和毅力始終堅守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前沿,成為洛南縣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領頭雁。

我愛當老師

樊占良老師先后在洛南縣四所學校任教,不論是在偏避的山區中學,還是在城鎮中學,他都能始終如一地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直至今日,他還是那句話——“我愛當教師”。這句話不僅發自肺腑,而且表里如一。

1988年大學畢業時,學校給他們系分了一個去商州區鄉鎮企業局的工作名額,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按條件,他是最有資格的,但當班主任征求意見時,他簡單而又堅定地回答道:“我要回洛南,我愛當教師。”從那時起,他的人生就和家鄉的教育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熱愛家鄉就是要熱愛家鄉的教育,追求理想就是要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樊占良決心要在這片生養他的熱土上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偏僻的山區中學,教師的工作辛苦而清貧,但樊占良的信念是堅定的,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1994年,一位長輩勸他去檢察院工作,他婉言謝絕。1998年春節,表哥從蘭州軍區回家探親,說那里有份收入可觀的工作希望他去,他一笑置之。因為,他割舍不下他的學生。

要當就當個好教師

翻開樊占良剛參加工作時的日記,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向往已久的教師職業今天終于開始了,學生時代,常常議論教師的好壞,而自己要給學生留下一個什么印象呢?一定要發奮努力工作,要當就當個好教師。”在工作中,他就是這樣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去實現著自己的諾言——做一名熱愛學生也讓學生熱愛的好教師。

樊占良愛學生,從不因學生成績的好壞而厚此薄彼。他尊重學困生,從不歧視他們,耐心細致地做好轉化工作。2004年他任城關中學初三(6)班數學課,學生秦朝學習成績差,經常曠課。他積極與家長聯系,從改變秦朝的曠課行為入手,對該生進行正面教育,先后談話13次,家訪6次,使該生逐漸轉變為一個遵守紀律、熱愛學習、積極上進的好學生,當年考取洛南中學,于2007年考入成都科技大學。后來,他在給老師的信中寫道:“樊老師,如果沒有您,也就沒有我的今天,您是我遇到的最好最好的老師……”

2010年,他在執教生涯中遇到了一個迄今為止仍記憶猶新的學生李某,他和這位學生之間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教育故事。在他帶這個班之前,用同學的話說李某是個“人見人厭,花見花謝”的問題學生,不但經常曠課,無視校紀校規,混跡于網吧,還經常借故向學生索要財物,之前許多老師都對他進行過教育,可是這個學生不僅一直沒有大的轉變,更有甚者竟然當面頂撞老師,以至于老師們談起這個學生無不搖頭嘆息,束手無策。樊占良接手這個班的教學工作以后,通過一個星期的了解,這個問題學生進入了他的視野。在樊占良的教育理念中,他堅持認為所有的學生都是可以教育的,如果說沒有成效的話,那可能就是教師的功課做得不夠或者說方向有偏差。出于一個教師對學生樸素的愛與責任,樊老師決心喚醒這個迷途的孩子,幫助他重新走上正確的人生軌跡,讓他能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陽光地成長,也許當初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但誰能知道他為這一想法竟整整付出了三年時光。從最初的與該學生的促膝長談到一次次送孩子回家,到十幾次從網吧把孩子接回來,還有就是幫助孩子的家長重拾對孩子的信心。多少次苦口婆心的開導,多少次像慈父般的關愛,在教室、操場、自己家里、街道網吧都曾經留下他與學生相互交流的身影。時間在流逝,但他作為教師的情懷不改,對學生的愛隨著時光的遷移愈發深沉厚重。為了解開該生的心結,研究該生的轉化問題,他和班主任老師、各科任老師緊密合作共同商量制定該生的轉化方案,他和學生家長密切溝通,并且發動學生關心幫助這個孩子。他經常親自給孩子買早餐,三年來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學校和孩子家中。在他看來,教育轉化這樣的學生是他遇到的最復雜的“數學問題”,他在調動一切已知條件去完成一個明晰的答案:那就是傾其所有挽救一個迷失的靈魂。三年時間他一直在努力,從沒有想過放棄。也許是他的赤誠感動了孩子,從孩子最初的抵觸到慢慢的接受他,再到后來的主動交流與溝通,信任的幼苗在師生心中茁壯成長,孩子的思想行為終于改變了,他在慢慢地進步。當三年后的一天,孩子拿到縣重點高中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孩子第一個想到的是向他匯報。當時他和孩子眼里都滿含淚水。又一個三年過去了,孩子又一次拿著某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站在他面前,他又一次潸然淚下……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樊占良用愛喚醒了一個個孩子的內心,他用尊重、理解和熱愛詮釋了“教育就是喚醒”、“教育就是關愛”的教育真諦,詮釋了一個好教師的標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他的學生。

教書是良心活

在工作的二十五年中,其中有十五年樊占良都擔任著畢業班數學教學工作。在平時工作中,他堅持備好每一節課,備課前至少要將課程標準和教材反復閱讀四遍以上,然后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有關參考資料設計教法、過程、練習和作業。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他總是勤于思考,善于動手,勇于創新,在學校教學條件不是很寬裕的情況下,他還積極動手制作教具。2011年,他制作的《圓的性質演示儀》獲商洛地區自制教具一等獎。由他自購材料,或利用紙片、鐵絲、廢品盒等制做的教具有40余件,其中《三角形全等演示圖》、《活動坐標》、《多面體模型》等教具在數學教學中被廣泛應用。

他的課堂教學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注重講練結合、精講精練,使得40分鐘課堂的教學效率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對學生的作業他認真詳細地批閱,建立有學生作業批閱日記,對每次學生所交作業數、作業的優差程度都予以登記,對學生作業中有創造性的解法、特殊錯誤等都進行歸類整理,通過個別或全體輔導解答學生疑難。他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在輔導中特別注重對優秀生和學困生的輔導。每學期開學初他都制訂出詳細的輔導計劃,分析學生素質,制定輔導目標。

樊老師經常說“教書是良心活,要憑良心勤于工作”。在學校歷次“最可愛的老師”問卷調查中,樊占良的得分總是第一,他用對教育事業的一片赤誠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和歡迎,也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有許多次因為工作需要,學校對他的工作進行了調整,曾經教過的學生一再堅持請求他留下來繼續教他們,他深深體會到了學生們對他的信任,他總是對學校領導說他可以兼顧學校管理與教學工作,他熱愛孩子們,熱愛課堂。學校領導被他的“執拗”感動了,學生們因為他能重新站在他們的講堂上而歡呼雀躍,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為此付出了超負荷的工作強度,經常工作到深夜,一身疲憊……

“嘔心瀝血育桃李,潛心執教結碩果”。在教育的田野上他一路走來,書寫了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1997年,他被陜西省競賽委員會評為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優秀輔導教師”,被商洛地區行政公署評為“優秀教師”; 2005年后,他先后榮獲商洛市“校本教研工作先進個人”、商洛市 “教學能手”、商洛市 “教學名師”稱號;在陜西省第四屆青年教師優秀課觀摩評比賽中榮獲一等獎,被商洛市教育局評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

鉆研業務不辱使命

樊占良深知: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要有長流水。他常說:“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才能不辜負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工作中,他堅持每年訂購兩種以上專業刊物,購買數學專業書籍,鉆研業務,不斷進取。20多年來,平均每年購書要花費800多元,他在學習中備有《教學隨筆》和《每日一練》兩個業務學習筆記本,遇到好的題目就分類記下來。

由于刻苦鉆研、勤于思考,他成為了陜西省數學學會會員。在從教的二十多年里,他先后撰寫發表教學論文十多篇,其中一些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并獲獎。2008年,論文《論建設學校良好的人際關系》獲省級二等獎。2009年,《怎樣上好數學活動課》獲市級一等獎,《改革課堂教學與數學中的創新教育》在《中國教育教學雜志》發表。2010年,《淺談數學教學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在全國中小學有效教學研討會上獲獎,《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在國家級刊物《科教縱橫》發表。2011年他被陜西省教育廳評為基礎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同年被縣局評為教學質量管理先進個人。

樊老師身居教學一線,在教學工作安排及教學活動開展中始終堅持“科研興教,改革創新”的教學理念。自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他帶頭參加各級各類新課程培訓,執筆制定了《城關中學課程改革方案》等 30多種保障課改順利開展的規章制度和評價體系,使得城關中學的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受到市、縣領導的一致好評。

在教學之余,樊占良還主動承擔起課題研究的工作。2012年和2013年,他主持了縣級課題《初中數學活動課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以及《小故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均獲得縣級優秀課題獎; 2012年,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少教多學在中小學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開題,城關中學被確定為這一國家課題研究的實驗學校之一,樊占良負責主持這個課題的研究。由于工作研究成果突出,2013年他被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組評為優秀教師。2013年論文《加強學校有效教學管理,推進少教多學課堂改革》、《淺談數學教學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分別獲得國家級一、二等獎。

三尺講臺,二十六度春秋。樊占良勤勤懇懇,矢志教學教改,心無旁騖、埋頭耕耘。面對成績,他并不盲目樂觀、自我滿足,他深知教書育人,任重道遠,學海無涯,教無止境。在教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他在不斷地思考著、探索著,向新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