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魏書生先生說“課堂是藝術園地,這一園地應該百花齊放,甚至千花萬花齊放。作為第一線教師就應當像蜜蜂一樣,在教學的百花園中,到處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后,釀造自己課堂的蜜。集各家教法所長,結合自己的素質、性格特點以及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法?!?/p>

教學主張正是基于教師的個人實踐基礎上產生的,是教師的教育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的體現,也是教師對“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深入的見解和認識,更是高于教師個人教學實踐經驗的理性認識和理論化的概括。

[案例]

思考當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千篇一律,形式化嚴重,似乎就是 “非學生質疑不是突出學生主體,非自讀自悟不是閱讀教學”。但是這樣的課堂當真是有效課堂?學生當真能愉悅學習嗎?筆者閱讀了大量的教育教學書籍,依據教學實踐及教育研究,借助我?!耙粠熞黄贰毙1狙行藁顒?,在同伴互助下,多次研究、深入探討,最終提出了“愉悅語文”這一教學主張。

愉悅語文是什么呢?首先,“愉悅”在詞典中解釋為歡樂,喜悅,身心放松,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滿足時生理、心理上表現出的一種反應。它是一種令人感覺良好的,令神經活躍的正面情緒。筆者認為,愉悅語文正是立足于人性中與生俱來的對于成功的渴望,和對在同伴間地位的關心這一愉悅點,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心境下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在收獲、成功與認可中享受愉悅的一中教學模式。

愉悅語文在日常教學種起到較好的效果,具體開展和實施如下:

1.以不同課型為基礎,找準課堂的愉悅點。

不管是哪一種課型,都能找到其自身吸引學生,引發學生愉悅感的地方,筆者將其稱為“愉悅點”。不同類型,不同學段的文章,其愉悅點也不盡相同。如在教學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時,我將“讀”作為本課的愉悅點,在或快或慢、甚至唱讀等不同節奏的讀中,感受詩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教學《草帽計》時將紅軍與白軍的對比作為“愉悅點”,在對比中感受賀龍的神機妙算;教學《我們的手》時,詩文簡單易懂,因此以“我們的手是什么”為愉悅點進行拓展延伸,深化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信任》時,以“我的采摘活動” 為愉悅點,無形之中引起孩子在探究中對比,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找準了愉悅點,或能讓學生在興奮中掌握技巧,或能讓學生在探究中得以延伸,或能讓學生在聆聽中獲得啟迪,或能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自信,或能在交流中形成思想……找準基點、立足于人性、激發興趣、生成情感、體驗實踐、轉為智慧、最終達到自我認可,這也是愉悅語文的特征。

2.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抓手,放大課堂的愉悅點。

現在的學生是信息的一代,他們從小就接觸現代信息技術,他們對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有著特別的親切感、熱衷感和一定的敏銳度。我們以此為抓手,根據不同的課型,巧妙的設計放大其愉悅點,逐步形成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學生喜歡比賽,特別是現場競賽,因此在教學《語文天地》中我們往往以“檢測”為愉悅點,將字、詞、句等基礎知識變換為檢測題的形式,利用電子書包及交互式一體機,輕松高效地在檢測中達成目標。又如在教學《一個蘋果》時,可將“背景”作為愉悅點,提供網址,讓學生閱讀相關資料、觀看相關視頻,配合相關的音效一下子將孩子們帶進了炮火紛飛的戰場上,“愉悅點”被放大,學生們更深入地理解了在上甘嶺戰役中在缺水的困境中戰士們之間的階級友情。在教學古詩《綠色千島湖》時,以“說”為“愉悅點”,將課文作為閱讀材料,借助多媒體課件再現千島湖的勝景,放大愉悅點,引導學生抓住千島湖的特點來作介紹,在語言的再創作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橋之思》時,將“認識橋”確立為“愉悅點”,通過“橋”的專題網頁放大愉悅點,從資料到課文,加深了學生對于生活中橋的類型、作用的認識與理解,從而深刻領悟到無形的橋重要作用……

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利用信息技術巧妙放大課堂“愉悅點”,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高效學習語文知識,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唱響“愉悅語文”真諦。

愉悅語文,是老師和學生面臨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而聯袂完成,課堂中在情感的放飛與思想的碰撞下,處處彰顯生命的靈動,人格的升華。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自愿地展開探究性學習,愉快教學才能順利進行,學生才能享受到語文帶給自己的快樂,去主動思考、閱讀甚至創作,老師也會自然而然地維護學生的天性、個性、才情與潛能,讓他們的“語文生命”得到最大的發展,唱響“愉悅語文”真諦。

【點評】

大雁塔小學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教學成績斐然的六年一貫制小學。在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中積淀了豐厚精神財富。“一師一品”是基于學校現狀的一種有效研修。這種研修特點是從學校實際出發,以教師為研修主體,將課堂教學、教學研究等有機結合在一起,逐步形成教師發展的平臺和校本研修的機制。很顯然,學校的“兩橫五縱”階梯研修,突出“教育理想”的自我實現,進一步鞏固了專業思想,激發起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趙懿老師提出的“愉悅語文”喚起了語文課堂的生命,體現出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1.愉悅語文喚起語文課堂的生命。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當前教學改革下的小學語文課堂的焦點就是圍繞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兒童的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教學,以人為本,促進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也就是說,語文課堂應當充滿活力,讓學生在愉悅心境下生動活潑地學習,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刮覀兊恼Z文課堂煥發生機達到高效,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過于讓課堂充滿愉悅,教師的職責其實就是要在知識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充滿樂趣的橋梁,創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愉悅中獲得知識。

2.愉悅語文充分體現出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愉悅語文,首先是語文在字詞句篇的教學中生成愉悅感,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培養愉悅情趣。愉悅語文關注的是學習者——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他們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鍛煉他們的學習品質。立足于“愉悅”來激發興趣、生成情感、體驗實踐、轉為智慧,這是愉悅語文的特征。這樣的語文課堂關注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樣的教學我們就會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就會讓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