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美術學科的地位提升,通識教育的推廣,以及連續十年國內“藝考熱”的時代背景,當代美術教育專業迎來發展的機遇,本文提出在“一專多能”的專業結構設置下,強化創作課程的主導作用以協同學科教學分布廣的特點,強調學科內在聯系與美術人才素養的培養,兼顧了實際需求與思維開放的職業特點,以期自身優勢最大化,為應對發展與挑戰提出設想。

【關鍵詞】美術教育 一專多能 協同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空前高速發展,一方面學科交叉間的新興領域結出許多學術碩果,創新需要兼通型人才,一面學科分工越來越細,學科間面臨著壁壘加深,人才愈專門化等一系列問題;與此對應,當代世界的高等教育正朝向重視人才的個性培養和專業協作的縱深方向發展。順應此時代大勢,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礎,寬口徑”的通識教育模式已被國內大學普遍推行。

上世紀中后期以來,西方的藝術院校打破傳統油版雕的畫種界限,如美國的美術學院將實用美術和純藝術歸為設計、繪畫兩個門類,且允許學生自由進出各專業。近十年,隨著國內中央美院、中國美院的改革步伐加快,各藝術院校也紛紛效仿,提出各自的調整方案。當然,這些舉措除了符合通識人才更具多元時代社會發展的競爭需要外,也有學術的互通性原理在其中。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重新梳理美術教育的專業特點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美術教育的“雜家優勢”

眾所周知,美術作為一個國家文化精神的重要表征,它的水平的高低取決于此領域內關鍵人物的素質與修養。但其發展的潛力卻一定受人數或基數水準的影響,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宗教、道德、觀念、經濟基礎等都會通過這一形式從而綜合反映出來,而專業自身的發展即受到多種學科交叉、滲透的影響。作為美術的普及與推廣,教育水平的高低對金字塔塔基的構建與美育的普及起到關鍵性作用,所以,美術教育者的綜合能力更應該從一個較高的知識結構層面去梳理綜合。

美術教育專業在國內目前呈現出不同的類型,即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專業、藝術院校的美術教育專業和綜合性大學的美術教育專業三類。藝術院校的美術教育專業,與師范大學或綜合性大學的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上的區別在于前者側重“多能一?!钡摹皩!?,后者則側重于“多能”與理論的學習;同時,美術教育的課程設置與藝術院校的國油版雕、工藝設計等兄弟系科相比,又顯出它學科交叉的“雜”的特點來??偫▉碚f,因為培養的適應目標不同,各高校的設置也有較大差異,但它們的基本情況可以總結為“多能一?!被颉半s而不專”。

誠然,片面推崇“雜”,難免帶來專業教育不精良,在高競爭的環境中學生適應性差、就業面窄的問題,但與之相反,長期以來片面夸大藝術的專業化教育的模式甚囂塵上,如從前的“油老大”到當今動畫專業的走紅,大批素質相對較好的生源的引入并沒有改變專業領域從技法語言到風格成批量模仿國外成功經驗的尷尬。

一個成熟的教育工作者都很清楚那些短期難以見效的文化素養與多聞強識對專業人才的成長有多么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美術專業上的一點點距離,正如潘天壽所說的“境界層一步一重天。雖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夢見”者,正是于此;朱光潛說過“凡是藝術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圍之內用功夫,需處處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養”也在于此。美術的教育應該注重傳統文化與相關會通學科的滋養,重視學生內在性情與眼界的全面開發,而不是僅僅整日埋頭苦練。缺乏了有效的“雜”的滋養才使得我們培養的許多美術從業者學問難以發展縱深,甚至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無疑是人生與教育的大損失。

美術教育各學科教學的協同性與其合目的性

美術教育須注意理論與專業實踐的協同,藝術理論只有在實踐中得以體認才能真正成為個人堅實可靠的經驗,缺乏實踐的錘煉理論永遠是枯燥的書本知識。那種提倡理論至上的學者常常忽略的是美育培養的實踐指導作用,理性主義和藝術感通意識正好是錢幣的兩面,希望通過科學的論證來指導美術教育的根本環節只能是盲人摸象,不得其法。而在良性的多元環境中,在培育出一個個對藝術有追求有思考,熱愛生活的個體的前提下,適時的文化素養的補充一定會促進他們對美對藝術對理論的體認,因此,二者的關系應以培養學生熱愛藝術實踐,熱愛生活為先。

美術教育專業要重視創作實踐,所謂美術教育專業各學科教學的協同性與合目的性即是以創作實踐為基本立足點(當然,區別于純專業的實踐課,這些課程要注重教與學的過程與學生的參與體認),學生在課程引導與教師的幫助下自主創作的熱情一旦提高,“雜”的課程就可能成為個人思想發展和靈感火花的誘因。課程間的門檻被打破,階段性任務被聯系,目標趨同,反而顯得多而不雜,有的放矢。作為美術專業,入流與未入流的界限就在于是否有創作的基本素養,從從業的角度看,一個中小學美術教師如果諳熟藝術創造的原理,門類的技術界限肯定“一點就化”,其勢必能在教學中根據經驗,選擇較有效的方法培育人才,為當下中小學美術課程多樣化的教改更好地服務。

因此,美術教育不能短視眼,僅僅從課堂作業的效果著眼的結果注定會滑向培養匠人或扼殺人才的境地。同樣,美術教育也不能搞“樣樣通,樣樣稀松”的表面化教育,“灌湯藥”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學生剛剛入門就面臨無條件換課,課程設置得龐大、繁多令人毫無招架之力,這樣下去培養的學生終是門外漢,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一專多能”下各方面的均衡與自身優勢最大化

錢穆曾論述過“學問入門,須由專而博”,還說“從事學問,開頭定要放開腳步,教自己能眼光遠大,心智開廣,……當知從事學問,必該于各方面皆先有涉獵,如是才能懂得學問之大體?!边@很能說明從事專業學習應該注意既矛盾、又辯證的“畫里”、“畫外”兩個問題。美術門類的龐雜作用于美術教育專業自然會產生“專精”與“兼通”的矛盾,如果能夠從“一以貫之”和“多學而識”這樣的長效培養的角度認識這兩者的關系,其實相得益彰;反之,搞短期培訓還未入門就求兼通卻是求學的大病。

因此,從年輕學子美術的基本素養和就業的實際看,選擇“一專多能”較為適應當前的現狀,專業性方向上要突出一專業,在專精的基礎上進而求博;“一?!笔歉鞣矫鎱f同的專業,“多能”是建立在“一專”基礎上的博,“博”、“雜”是在“兼學別樣”的課程設置思路上,既要能突破專業的界限,又要照顧到學科的內在聯系;另外,在教學的總原則上要和大的文化方向接軌,在一個期限之內既照顧到學生學習的縱深又兼顧了思維的開放和職業的特點,才能為其以后發展打好根基。

國內的美術教育專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幾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目前頗具規模,但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里,美術教育專業的“小而全”設置,無疑被視為舊有制度的遺存,倍受爭議。但隨著通識教育、素質教育被普遍認可,本本主義的宣教無疑不攻自破,專業再次得到了發展的機遇。藝術教育有其特殊性,藝術領域深不可測,藝術實踐的核心問題很難歸納為具體可操作的理性步驟,但作為師范的專業特點,品學兼優是培養人才的根本目標。因此,一個高素養的優良教師團隊,寬松積極的學術氛圍,多元而不失專攻的科目設置等等,在教學中都會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隨著時代發展,對學科有更新的需求,只有汲取多方營養才有可能做到專業優勢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