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以及人們對低能世界的要求,出現了低碳經濟,它是我國乃是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通過介紹低碳經濟的概念、內涵和特征,分析城市發展在低碳經濟條件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我國城市低碳經濟發展可以從優化能源結構、優化城市產業結構、建立城市低碳交通體系、轉變城市居民的消費方式、加強城市景觀生態建設等途徑來努力。

【關鍵詞】城市發展 低碳城市 低碳經濟

我國目前正處于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的快速發展時期,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合理問題嚴重,在工業化進程中,第二產業比重過重,低耗能、高效能的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后,產業結構急需調整。所以,城市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要不斷以低碳經濟為依托和準繩。

低碳經濟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1.低碳經濟的概念

“低碳經濟”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國政府提出來的,是指通過最少的能源消耗和最低的環境污染,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環保技術和商機,從而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低碳經濟促進經濟發展過程的核心為“三低”,即:低排放、低污染和低耗能。在經濟發展中,低碳經濟既是一種發展理念,也是一種發展模式。既要“低碳”,也要“經濟”,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低碳經濟既要保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最大限度限制對煤炭原料的依賴,實現經濟轉型,又要保證經濟的持續增長。低碳經濟的推進核心在于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實現低減排和低污染,從而創造更多的經濟產出。

2.低碳經濟的主要特征

低碳經濟的主要特征為:經濟性、目的性和技術性。經濟性是指開展低碳經濟需要以遵守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為前提,要體現出我國宏觀市場經濟的基本動態趨勢,要促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要保證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經濟價值。目的性是指低碳經濟的目的是要降低環境中含碳氣體的排放和污染,從而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系統的和諧發展。技術性是指低碳經濟的實現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支持。

低碳經濟制約下我國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

1.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制約著低碳城市的發展

在我國能源儲備結構中,煤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這就意味著我國在當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必然以煤消費為主。2009年,有關數據顯示,在一次性消費中,煤炭所占比重高達69.4%,對煤炭的高消費嚴重制約著低碳城市的發展。

2.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的不合理阻礙著低碳城市的建立

高速發展的城市化使得人口大量涌進城市,能源總需求勢必要快速增加,農業耕地和綠化植被將會受到嚴重破壞,碳源不斷增加,這就導致城市化發展與低碳相矛盾。另外,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的中期階段,產業發展過分依賴于鋼鐵、機械、汽車等第二產業,而這些產業則以消耗大量的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和能量為基礎,從而嚴重阻礙低碳城市的發展。

3.創新技術水平落后

自從我國開始推進“低碳經濟”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技術水平比較落后。針對低碳經濟的技術發展也是少之又少。從科研投入來看,我國科研投入支出只占GDP的1.5%,是發達國家的投入比重的一半,世界500強企業的科研投入更是高達5%-10%。另外,我國的科技創新主要集中在新產品和短期項目,對基礎研究和長期性研究很少。

4.缺少對低碳城市的理解和認識

發展低碳經濟關鍵在創新,發展低碳需要與發展經濟相協調。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在低碳城市這一平臺上,憑借低碳技術這一源動力,在低碳產業中利用低碳能源,通過低碳管理,來發展低碳經濟。目前我國還處于低碳城市的起步階段,盡管一些城市或地區可能稍微領先一些,但是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針對不同城市的發展難題,需要認真理性分析出本質問題,走與當地實際情況相匹配的低碳道路。

低碳城市發展途徑分析

1.優化能源結構

我國目前煤炭消費在一次性能源消費的比重高達60%,我們不僅要提高煤炭的利用程度,同時應該加快對新型環保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重點可以開發利用以下三種能源。⑴太陽能的利用。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尤其西藏地區日輻射量高達7KW1h/m2,年日照時數多達2000h,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而且太陽能環保、清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⑵核能的利用。核能作為一種安全、清潔、技術成熟的能源,受到許多國家的賞識,而且核能蘊含的能量巨大,可以創造很高的價值,積極推進核電站建設是我國能源發展的一項長期任務。⑶風能的利用。風能既可以大量開發,也可以產生大量的商業價值,比核能便宜,可再生,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由于造價和技術要求很高,我國的開發利用程度還不是很高,未來,對風能的開發利用將會成為一種趨勢。此外,水能、生物能、地熱能等也存在很大的利用價值和開發空間。

2.優化城市產業結構

目前我國城市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產業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支柱和基礎,起著關鍵的作用。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能源高消耗的第二產業,低能耗的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后,城市經濟要想不斷增長,走低碳發展道路,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至關重要。因此,低碳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調整和優化城市產業結構。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于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行業提高市場準入條件,從而控制和減少這些行業的發展。二是重點發展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低能耗、高產出的高新技術產業。三是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合理、投資準確、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產業之間密切合作。四是優化產業分工。合理分工和布局產業中各個企業的分工任務,從而降低企業間轉移成本、促進生產效率,并且倡導可再生產業和環保產業,實現規模經濟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建立城市低碳交通體系

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作為最節約能源的出行工具,對建設低碳城市非常有幫助。另外,電瓶車、太陽能汽車等高科技綠色環保交通工具,對于低碳交通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未來要不斷加大科技研發力度,開發出更多具備低碳功能的交通出行工具。

4.加強城市景觀生態建設

低碳城市的發展,必然要求我們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由于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小,人口密度大,所以,我們要重視景觀建設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和相互協調,以達到不斷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水平的目標。為了促進城市更好地為居民服務,城市景觀建設應該保證城市的景觀結構和功能達到高度統一。這就要求對城市的物質流和能量流有全盤把握,保證城市道路規劃合理,地上和地下管道線路暢通,保障能源供給,不斷提高環境綠化率,做到商業區、生活區和休閑娛樂區的合理布局,做到城市功能與美學價值相結合的城市景觀格局。

5.轉變城市居民消費方式

居民生活方式對于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所以,轉變居民消費方式非常重要。政府要加強宣傳,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引導居民節能安全出行,保護環境,并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相關政策的實施,做低碳城市建設的監管者和提供者。居民個人也要嚴格遵守相應的政策法規,為實現低碳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階段,傳統城市發展過程,大多只考慮眼前利益和短期收益,缺少長期可持續性,而低碳經濟和低碳城市發展則能夠有效彌補這一缺陷。雖然我國目前還處于以低碳經濟為基礎的城市發展起步階段,但是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在低碳領域作出突出貢獻,促進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海嘯.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間結構——城市交通與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發展研究,2010(1):43-47.

[2]張泉,葉興平,陳國偉.低碳城市規劃——一個新的視野[J].城市規劃,2010(2):134-138.

[3]袁曉玲,仲云云.中國低碳城市的實踐與體系構建[J].城市發展研究,2010(5):56-59.

[4]秦蕭,沈山,石春艷.基于低碳經濟理念的現代城市規劃轉向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7):235-251.

[5]錢紫華,曹春霞.低碳城市規劃的研究回顧與思考[J].重慶建筑,201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