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晚清洋務運動時期英語授課及其研究意義
作者: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楊 洋
發布時間:2014-06-24 10:35:54
【摘 要】英語是很多西方國家使用的語言,其代表了傳統的西方文化,清朝末年中國傳統教育開始推行這種教育,在洋務運動時期,英語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注重對于英語教學目標的研究,認為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英語專業方面的知識,從專業的角度研究洋務運動時期英語教學課程的特點等,結合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對官辦以及教會辦校等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分析,提高現代教學的質量,改進現代教學的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洋務運動 英語課程 英語授課
洋務運動時期英語教學的研究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史豐富,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開始了外交活動,這也為我國外語教育教學工作創造了一定的外部環境。從1861年到1895年,清政府的洋務派發動了洋務運動,也就是自強運動,該運動的性質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當時英語教學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種是主要為了掌握英語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還有一種就是通過英語學習從而能夠學習西方先進的知識。洋務運動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英語專業方面的人才,提高了當時國內的英語教育水平,促進中西方英語文化的交流,為中國近代英語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本文所研究的內容因為涉及到很多歷史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內容,因此研究存在一定的難度,包括資料的整理分析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雖然現在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和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這方面的研究還是比較少的,研究成果也不是非常的多,我國現有的課程理論和國外相比幾乎就沒有,相比國內,現在國外有很多專業的課程理論用于教學工作,但是國內卻沒有相關理論研究。
洋務運動時期英語課程的發展
1.教會學校英語課程研究
因為當時國內很多的通商口岸貿易往來的需要,沿海城市很多的教會學校都開設了英語課程以及和其相關的課程,包括英文書信以及司賬簿事等課程。
早在鴉片戰爭之前,國內的很多教會學校就有了英語教學,可是當時教會學校提供英語教學并不是為了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而是想借助英語教學來吸引更多的學生到教會學校中學習。鴉片戰爭過后,我國外交開始走向世界,英語就變得尤為重要,一些通商口岸的城市為了貿易往來以及外交的需要通常都會在城市中設立英語教學機構,向國人傳授英語知識,學校開設的英語課程包括:英文書信、算法等眾多內容。雖然當時國內開設英語課程的教會學校并不是很多,但是這些學校之間往往會針對一個英語問題進行爭論。我國教會學校英語課程剛開設的時候并沒有豐富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往往是根據當時的實際需要。在后來英語教學全面發展的階段,課程中開始加入了更多的英語專業方面的知識,課程設置也變得尤為豐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專業知識以及常用語言知識之間的融合,促進了今后教會英語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豐富。
在1952年的時候圣約翰大學被裁撤,這所學校從創立到被裁撤一共經歷了73年,在這段時間里,從1879年到 1905 年圣約翰大學成功地從書院轉變為大學。在圣約翰大學中,所有學科的教學都是采用英語教學的形式,這也就體現了學校英語課程設立的目的。學校設置課程內容并不能注重課程本身,僅僅是關注課程的具體內容,并沒有重視學習者的體驗和現實經驗等因素。
2.官辦學堂英語課程研究
京師同文館是洋務運動中設立時間最長的一個官辦學堂,其在當時國內的影響非常大。學堂中的學生在學堂前三年需要學習大量的外語知識以及外國歷史和地理等知識,詳細地說就是第一年學習外語專業知識,第二年能夠實現對外語句子的翻譯等,第三年需要學習外國歷史和外國地理;第四年才開始學習一些外國的技術以及制造工藝等,其中主要學習的就是數學和翻譯公文;第五年繼續學習數學,同時還需要學習物理學;第六年開始學習機械原理以及航海知識;第七年開始學習化學以及測算等;最后一年開始學習地理以及天文等知識。在學堂中,最重要的課程就是自然科學,但是更重要的是外語的學習以及翻譯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學習的第五年中需要翻譯外國書籍。
通過上述的課程設置我們不難發現,京師同文館在注重英語教學的同時還重視自然科學的教學,但是圣約翰大學僅僅是將英語作為一種學習西方知識的工具,京師同文館能夠將英語作為一種課程來重視,但是兩所學校的課程設置都沒有考慮到學習者的現實經驗,他們都將課程作為一種教學的目標。縱觀京師同文館的教學設置,可以看出其在課程設置等方面非常的嚴謹,循序漸進,按照客觀實際進行教學,可是過分地注重教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能夠培養出政府所需要的人。
3.教會學校與官辦學堂英語課程的比較
(1)教材的選用
圣約翰大學和京師同文館這兩所學校選取的教材都是英文原版教材。雖然教材更加接近西方文化,但是對于我國那些學生來說并不完全適合他們學習。對比我國現在的英文教材,也還是存在許多這樣的情況,在學習語法的過程中過分強調原版教材的作用,因此忽略了英語是需要運用到實際當中的。
(2)教學語言的選用
在教學選擇上,這兩所學校都選擇了英語教學,這樣選擇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和當時這兩所學校的師資情況有關。當時中國師資情況是,中國教師不能勝任語言教學工作也不能勝任西方語言教學,所以學校只能邀請西方人來做教師,除了語言課之外,大部分課程的開設都是在英語基礎之上的,以英語為基礎進行教學。目前我國在英語教學實踐上取得了長足進展,已經有許多學校開始嘗試使用英語為基礎的語言來進行教學,培養出更多能夠用英語進行教學的老師。
(3)同時重視英語和專業課
這兩所學校有個共同點都非常重視英語教學和專業課教學。在進行英語語言教學的過程中也注重西方教育目的,這樣英語就變成了專業課教學的手段。而圣約翰大學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也向同學介紹和傳播西方文化。京師同文館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還會學習西方專業課程。目前,許多學校注重英語學習和專業課同時進行,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能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專業課學習。
洋務運動時期學校英語課程教學與教學方法借鑒
1.注重實踐
在創辦的洋務學堂里,將英語教學和課外知識結合在一起的學校是京師同文館。京師同文館以前的作用是為總理衙門輸送翻譯人才,所以京師同文館身上肩負著為總理衙門翻譯那些外國公文。因此,為了更加高效的工作,京師同文館成立了專門的英語翻譯班子,專門為總理衙門翻譯外國的公文電報等。和目前的教學模式相比,以前的英語教學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相互結合運用的方法是值得學習的。在現今的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學都只注重課堂而忽視了課外的實踐運用。也有一些學校在為學生提供多種實踐機會,這樣學生在畢業以后就能非常迅速地適應工作,從而在實踐中發現新的領域。
2.注重口語
在洋務運動時期,英語教學更注重口語。而在一些官方創辦的學校中,比如京師同文館更是將英語課堂教學和總理衙門的對外翻譯聯系在一起。在京師同文館中有這樣一個規定,每個外語館必須要組成口譯班,而且每天都要有人在館住宿值班,隨時聽取總理衙門的召喚。就我國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英語口語的使用一般都在英語課堂上。收到的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營造英語氛圍,可以要求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在與老師進行交談的時候必須要使用英語,這樣才能提供學生的英語水平。
3.注意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對于官辦的學校在學習英語上一般都采用物質獎勵的方式來鼓勵這些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在京師同文館就有這樣的規定,如果有人能把西方書籍進行翻譯,那么就會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著名的改革家張之洞在湖北進行改革,取消原來每月的固定金額,取而代之的是根據學生的成績來發放資金,給予相應的物質鼓勵。
參考文獻:
[1]魏興才.京師同文館的英語教育探源[J].蘭臺世界,2013,(07):78-79
[2]蒲妍潔.京師同文館外語教學特色及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2,(34):142-143
[3]王丹丹,胡佳楠,梁皓.洋務運動時期京師同文館英語傳播研究[J].蘭臺世界,2013,(03):30-31
[4]尹怡.試論英語在洋務運動時期中國的傳播研究[J].蘭臺世界,2011,(19):34-35
[5]李昱.洋務運動時期西方科技書籍的譯介出版[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2):6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