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法教學近年來在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對促進課堂教學改革也發揮了顯著的作用。但是,在大力推廣案例法教學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注意。其中,選取的案例與教學內容脫節,案例分析過于程序化,案例情境設置不當等三個方面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需要認真思考解決之。

【關鍵詞】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 案例法 問題

近幾年來,案例法教學以其所具有的“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啟迪學生的創造性心智”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特征,[1]廣為各大中小學教師青睞,對于打破傳統單一的、以講授法為唯一形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起到了顯著的作用。順應教改精神需要,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近幾年來也一直在嘗試通過使用新的教學方法,以有效激發出學生的上課興趣,提高體育課教育教學效果。為此,許多體育課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大膽借鑒案例法教學經驗,積極運用案例法教學思維,極大地拓展了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認識視野,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效果。鑒于案例法教學 所取得的顯著成效,許多高校還專門組織教師就推廣這一教學法進行集中研討與觀摩教學,可見案例法教學以及這一方法所蘊含的教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然而,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需要看到問題的另一面。盡管案例法在公共體育課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然而在使用這一方法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也是進一步完善這一教學方法的認識前提。

暴露出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選用典型案例,組織、引導學習者分析案例,進行學習、研究,讓學習者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培養學習者綜合能力和素質的一種教學方法。”[2]在實踐中,要成功使用這一方法,需要具備幾個要素,遵循幾個條件,也就是說案例法的使用不是信手拈來,隨意而為的事情,其中有一定的規則和規范需要遵守。首先,從案例法的使用所必備的要素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情境是案例法使用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評價案例法教學質量高低的標準,主要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能否將這四大要素有機融合為一體。其次,案例法教學要遵循“科學性與思想性”、“典型性與應用性”、“系統性與綜合性相統一”的原則,[3]從案例的選取,到教學情境的設置,再到問題的導出等環節都需要認真鉆研,精心準備。而從當前公共體育課教學實踐中暴露出的問題看,也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方面。其一,案例選擇不得當,主要表現為案例所包含的特定內涵與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不搭配。有些教師并沒有真正領會案例法教學的實質,只是通過簡單的形式化的模仿,隨即選取一些案例拿到課堂上來使用,盡管也能起到烘托課堂氣氛的作用,但由于與相應的教學內容想脫離,故一堂課之后學生并不能從中真正學到需要學習的教學內容。其二,對案例法的基本教學精神及其價值導向把握不準確,將案例法等同于事例法,認為用案例法教學就是在課堂上列舉幾個事例,然后讓學生分析一下就可以了。對案例法的這種簡單化理解,反映了教師教學能力的不足,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錘煉和提高。其三,雖然在課堂上使用了一些案例,且案例的內涵與相關的教學內容也比較吻合,但使用案例的方法不當,不僅在程序上體現不出案例法所應包含的“以學生為主體要素”的指導思想,在實質上也沒有與傳統的“滿堂灌輸式”教案模式區分開,課堂教學中缺乏明確的問題導向,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沒有得到激活。筆者用“偷換概念”來形容這種情況,即教師雖然打著案例法教學的旗號,但實質上所采用的方法仍然是“灌輸式”的。其對案例本身的講解,不是通過啟發和引導學生進入案例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求問題的答案,而是教師通過自說自話的方式,對案例進行分析講解。這種現象在公共體育課教學中極為常見,恐怕和體育課教師長期以來不注重對現代教學方法的學習有關。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從公共體育課教學實踐出發,在充分汲取教育界對案例法教研的經驗和教訓基礎上,筆者認為,要將案例教學方法用好用活,需要對案例法使用的前提、過程和保障條件進行科學分析與界定。

1.精心選擇案例是成功開展案例法教學的前提

“案例是案例教學實施的載體,選好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案例教學實施的成敗。”[4]那么,在選擇案例的時候,什么樣的案例才可稱之為是好的案例呢,對這一問題每個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筆者認為,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依大綱教學指導精神,所選取的具有較強針對性或者配套性的案例就是好的案例。當然這是從案例應具有的精神實質方面來講的,除此以外,好的案例還要兼顧一定的形式要件,能夠融針對性與趣味性與可行性為一體。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綜合教學能力,能夠在精心鉆研專業課內容的基礎上,借助于寬闊的知識視野,遴選得當的案例。

2.科學組織教學過程是成功使用案例法教學的核心

再完美的設想都需要通過具體的教學過程來體現,優秀的案例能否生發出其應有價值最終還需要借助于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來實現,其中,問題的設置、情境的構建、案例的分析與評述,是教學過程中需要著力做好的幾個內容。

其一,清晰的問題意識。案例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需要借助于明確的問題意識顯現出來,它決定著案例教學的基本的價值導向。同時,使用案例法教學的直接目的決定著問題意識的重要性,案例法使用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積極參與進課堂教學過程之中,而問題意識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起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必要手段。

其二,生動的情境設置。案例法又稱之為情境教學法,由此可見情境設置在案例教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筆者將情境設置視為案例法教學的四大要素之一,正是充分認識到情境設置是在案例法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案例法區別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的特征,就在于案例法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將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融入進特定的語境之中,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更加生動,更加引人入勝。在情境中,學生、教師都作為情境中的一個有機構成部分,平等地參與進情境之中,并承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功能。這樣,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被限制為問題引導者和程序監督者兩大功能,而學生的地位則上升到課堂主體的地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乃至對問題的總結都需要最大可能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這些特點,極大地彌補了傳統教學中那種“主客二分”、“以教師為本”的不足。

其三,完善的案例教學環節。案例教學的過程中要力求讓大多數的學生參與進去,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這也是案例法教學的價值導向之一。為達到這一教學效果,需要建立科學的教學環節,從問題的提出,到案例的分析,再到對案例的總結陳述,都要做到深入研究,循序漸進地進行案情分析和環境分析。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對案例的解析不要設置所謂的“標準答案”,教師在總結時應該針對不同的情況分別作出具體評價,對正確的觀點給予鼓勵,對錯誤的觀點則通過深入分析,找到錯誤認識的思想根源,做到以理服人。

3.教師素質是保障條件

在實踐中,即便是同一種教學方法,由于教師素質的不同所達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案例法教學能否達到較佳的教學效果,歸根結底以教師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為保障。在案例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寬廣的知識結構,優秀的口頭表達能力,先進的教育理念,都是案例法教學中需要必備的素質。對于體育課教師而言,這些問題恰是職業素養中的薄弱環節,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引起注意,努力克服解決之。

總之,任何一種新方法的引進和推廣,都會遇到很多挑戰,但挑戰中恰恰蘊含著成功的機遇。在公共體育課教學中大膽使用以案例教學法為代表的新方法、新思維,對廣大體育課教師而言,是挑戰但更是機遇,是我們推動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提升體育素質教學的可行路徑和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劉海菊.案例教學在創新能力培養中的實踐[J].哈爾濱金融學院報,2012,1:93-94.

[2]歐陽豫樊.案例教學法教師教學方法的可行性選擇[J].繼續教育,2007,8:45-46.

[3]喻軍.論案例教學法在“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以教學內容整合為視角[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74-76.

[4]賀芬.案例教學模式結構分析[J].繼續教育,2010,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