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老舍《茶館》潛臺詞的含義
作者: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 陜西西安 劉 娟
發布時間:2014-06-19 10:05:46
【摘 要】《茶館》是老舍戲劇創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代表了老舍先生在后期創作的最高成就。本文主要運用會話含義理論,推導角色對話中“不合作”的潛臺詞,準確理解潛臺詞的含義,接著分析劇中人物對潛臺詞含義的體現方式和實效性,以此來重讀老舍先生《茶館》中通過對話的表象所體現出的真實意圖。
【關鍵詞】老舍 《茶館》 潛臺詞 含義 會話含義理論 關聯理論
語言哲學大師格賴斯(Grice)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了會話含義理論,成為了語用學的重要理論之一,主導在語境下剖析說話人的真正含義,理解其“弦外之音”。會話含義理論需要會話雙方互相配合才能使其達到交流的實際意圖,其中的合作原則有四條準則:(1)量準則:要求交流雙方所提供的信息量要平衡。(2)質準則:要求雙方所提供的信息準確真實。(3)關聯準則:要求雙方提供的信息貼切,沒有偏離主題的信息。(4)方式準則:要求雙方所表達的信息清晰簡潔,以免產生歧義。
量準則下《茶館》潛臺詞的含義與“不合作”現象
在《茶館》的語言對白中,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量準則,對話造成了量的不平衡,產生出超越對話表面意思的潛臺詞含義,讓對方通過對潛臺詞的含義進行推導來達到目的。
1.沒有提供應該提供的信息量
例如:
茶客1:譚嗣同是誰?
茶客2:好像聽說過!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會問斬呀!
這是在第一幕秦仲義與龐太監在茶館中的對話,兩個茶客聽說譚嗣同要問斬,其中一個茶客提出了疑問,但另一個茶客并沒有給出正面回答,反而回應了大家都明了的問題。其表達的潛臺詞含義就是:皇上都下令問斬了,犯的罪一定不小。這同時反映了茶客們對市井的漠然態度,他甚至不知道譚嗣同是誰,也不想去知道他是誰,更沒有對譚嗣同問斬有何評價,對皇上問斬已然習慣了,不管斬誰都是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老舍在這里通過兩個茶客兩句簡單的對白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老百姓都處于麻木的狀態。
2.說話人提供的信息量大于應該提供的量
通過維新派的秦仲義和守舊派的龐太監的一段問候式的對話來分析:
龐:喲!秦二爺!
秦:龐老爺!這兩天您心里安頓了吧?
龐:那還用問嗎?天下太平了,圣旨下來,譚嗣同問斬!告訴您,誰敢修改祖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
秦:我早就知道!
秦仲義是新派資本家,而龐太監是皇室守舊派,兩個人見了面禮貌性的問候之后,秦仲義多說了一句話:“這兩天您心里安頓了吧?”這是秦仲義在問候之后多出的一句話,通過這句話反映了維新派的不滿:問斬了譚嗣同,你們心里高興了吧。秦仲義利用反諷刺的語氣表達了他對晚清政府廢除戊戌變法、殺害六君子的不滿。龐太監通過“天下太平了”表達了一個勝利者的姿態,“誰敢修改祖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警告以秦仲義為代表的維新派,別造反,天下還沒大亂呢。老舍通過這樣一個對話外的信息量傳遞給觀眾的是當時的時局信息,一個行將就木的晚清政府和蠢蠢欲動的維新派。
質準則下的虛假信息
1.彼此明知道是假話
《茶館》的語言對白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無憑無據的話語,特意表現出了質的不合作,以此來表達自己的言外之意。
例如第二幕中無賴唐鐵嘴想租住王利發的房子和主人公王利發的一段對話:
王:福氣不小!不小!可是,我這兒已經住滿了人,什么時候有了空房,我準給你留著!
唐:你呀,看不起我,怕我給不了房租!
王:沒有的事!都是久在街面上混的人,誰能看不起誰呢?這是知心話吧?
唐:你的嘴呀比我的還花哨!
王利發因為知道唐鐵嘴抽大煙,是個無賴,所以不想把房子租給他,以假話住滿了為由婉拒了唐鐵嘴。唐鐵嘴也明白了王的言外之意,直接給挑明了,你是怕我付不起房租才說的假話。王利發緊接著以一段違心的假話小心翼翼地搪塞唐鐵嘴,真實用意是咱倆都是街面上混的人,底細都清楚,你抽你的大煙,我開我的茶館,咱倆互不干涉。用一段體面話掩蓋了自己的真實意圖,為的是不給唐難堪。唐也明白王利發的真實意圖,用一句不相干的話“你的嘴呀比我的還花哨”表明了王利發的精明。老舍在這要表達給觀眾的潛臺詞含義就是當時的社會背景,社會上充斥的抽大煙的無賴,以至于都影響到了正經的生意人。
2.說話沒有憑據
第三幕中丁寶想來王利發的茶館工作,小劉麻子在從中介紹:
丁寶:我要是過去說一聲:“來了?小子!”他們準給一塊現大洋
……
小劉麻子:王掌柜,我都替你想好啦!不信,你等著看,明天早上,小丁寶在門口兒歪著頭那么一站,馬上就進來二百多茶座兒……
王利發眼看茶館生意每況愈下,準備繼續改良,此時正在猶豫用不用丁寶,而丁寶和小劉麻子為了得到這份工作,故意夸大其詞,把憑空想象的沒有的事說得跟真事樣的。用意就是只要丁寶來茶館當女招待,生意會越來越好,以博得王利發的同意。
人物對白中的信息不相關
會話含義理論中的關聯原則規定了對話中所有的信息要緊扣主題,但《茶館》中的對話明顯違反了關聯原則,偏離主題,顧左右而言他,用與主題不相關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
如第一幕中常四爺施舍給了鄉下婦女和小妞一碗亂肉面,常四爺因為隨口一說“大清國要完”而被兩個官差抓走,小妞吃完了還喊餓。小妞、鄉下婦女、王利發三個人的一段對話:
小妞:媽!我還餓!
王利發:唉!出去吧!
鄉下婦女:走吧,乖!
小妞:不賣妞妞啦?媽!不賣了?媽!
鄉下婦女:乖!(哭著,走出茶館)
常四爺已經被抓走,沒有人再給小妞一碗面了,王利發只能感嘆這世道,同時叫母女倆走,但小妞一連串的問話刺痛了所有人的心,其母親也不忍正面回答賣還是不賣,只回答“乖”。對話中明顯違反了含義理論中的關聯原則,其潛臺詞詞的含義是鄉下婦女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反映出了當時父母即不愿割舍女兒但又為生活所迫無能為力的現實情景。老舍通過王利發的一聲感嘆和鄉下婦女一句答非所問的“乖”作為潛臺詞深刻刻畫了晚清政府倒臺前凄涼的社會背景。
對話中表達的信息模糊
會話含義理論中的合作原則要求對話雙方所提供的信息要清晰明了。但在《茶館》中,對話雙方往往故意提供模糊的信息,產生潛臺詞,讓對方對潛臺詞含義進行推導來將交際進行下去。
1.說話人為達目的而故意說的話
第一幕中康六被世道所逼無奈要賣女兒,希望找個好人家:
康六:到底給誰呢?
劉麻子:我一說,你必定從心眼里樂意!一位在宮里當差的!
康六:宮里當差的誰要個鄉下丫頭呢?
劉麻子:那不是你女兒的命好嗎?
康六:誰呢?
劉麻子:龐總管!你也聽說過龐總管吧?伺候著太后,紅得不得了,連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瑪瑙的!
基于康六的問話,劉麻子沒有按照合作原則直接下面回答是龐太監,而是繞了個大圈子才說出是龐太監。如果劉麻子按照合作原則一上來就說是龐太監,康六肯定就會扭頭就走,劉麻子一開始就一直在提供模糊的信息,用富有歧義的語言作鋪墊,讓康六覺得是個好人家,然后再引出龐總管而不是龐太監。用模糊的語言消除對方的抗拒心理,希望多獲取一點印象分。
2.故意說啰唆的語言
說話人故意用啰唆的語言來表明自己的真實意圖:
宋恩子:你為什么愛租學生們呢?學生不是什么老實家伙呀!
王利發: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職,做買賣的今天開市,明天關門,都不可靠!只有學生有錢,能夠按月交房租,沒錢的就上不了大學啊!您看,是這么一筆賬不是?
王利發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提出了一連串的話,其中的潛臺詞含義就是:世道太亂,什么什么都不景氣,您當差的就不要難為我這個掙小錢的了。老舍通過設計這一段對話客觀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混亂,民不聊生。
老舍的《茶館》劇中語言樸實精湛,有著豐富的潛臺詞,讓觀眾對潛臺詞的含義有著豐富的想象,同時體現了漢語言的博大精深。本文對《茶館》的潛臺詞含義利用格賴斯的會話含義理論中的合作原則進行了分析,主要解讀了其中的四種“不合作”現象。受話人通過這種不合作現象來摸索其潛臺詞的言外之意。
參考文獻:
[1]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A]. In P. Cole & J.Morgan(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 SpeechActs[C].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45-46
[2]劉謙功.從《茶館》看老舍戲劇意境的創造[A].李潤新,周思源.老舍研究論文集[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325-326.
[3]從語用模糊及會話策略看戲劇的性格刻畫——試析老舍的戲劇《茶館》[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