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學術研討會綜述
發布時間:2014-06-19 15:20:16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重要講話,3月25日,由儒學與中華文化復興協同創新中心主辦、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承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中國孔子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二十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葉小文指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課題。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必須有效地解決市場經濟既排斥道德又要求道德的道德悖論。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可以為化解市場經濟道德悖論獨辟蹊徑。
自由、平等是市場競爭和現代社會的核心理念,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曾振宇教授認為,中國哲學與文化傳統的自由思想源遠流長,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有豐沛的積極意義上的自由精神。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教授認為,先秦原始儒學與現代社會有著無法割裂的親和力和契合點,先秦儒學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和德性精神值得我們深入開掘與研究。只有從源頭活水孔子那里講起,才能把握好儒學的真精神。
教育部社科司司長張東剛結合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主要精神,強調需要從愛國、處世、修身三個層面來凝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通過這三個層面的教育使孩子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使他們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有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的社會關愛精神,從個人修養來說,要知榮辱,守誠信,敢創新。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在書面發言中呼吁: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有自覺,且應有作為。除了家教之外,中小學基礎教育在國民人性、人格的養成上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國民教育中應增加國學教育的內涵。國學教育的核心則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信念、價值觀念與人格情操的教育。小學生應多學一點蒙學讀物、家訓、古典詩詞與論文的名篇,小學高年級學生可以適當讀一點《四書》《史記》選錄。
與會學者從儒家美德倫理的角度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一步完善作了積極探討。清華大學哲學系曹峰教授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走向文明大國的重要標志,擁有這種核心價值觀的當代中國人有著崇高理想、遠大胸懷。清華大學哲學系唐文明教授認為,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價值理念,仁愛、孝道等美德在儒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也應該有所體現。
與會者一致認為,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揚棄地予以繼承,有創造地加以傳承,是繁榮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針。在現代社會,不同學科、不同部門領域的交叉與協同合作是創造創新的必要途徑。儒學與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很多知識領域,這就需要不同學科、不同高校、不同部門的合作協同。
(據《光明日報》 李艷容 翟奎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