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日本大學生創業教育比較研究及啟示
作者: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陜西西安 劉莉萍
發布時間:2014-06-18 14:52:35
【摘 要】本文總結了美國和日本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歷程及特點,并進行了對比研究,提出了加快我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建議和對策。【關鍵詞】美國 日本 創業教育 比較研究 啟示
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及特點
創業教育起源于美國。1947年,哈佛大學開設了《新創業管理》課程,這被視為美國大學開設的第一門創業學課程。當時美國經濟正處在繁榮發展時期,大企業的發展勢頭迅猛,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而小公司的數量則不斷減少,社會環境不利于創業教育的發展。因此,高校的創業教育沒有得到重視,發展緩慢。直到1968年,美國僅有4所高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20世紀70年代以后,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大公司新增就業崗位減少,中小企業的數量增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到中小企業就業,創業教育開始受到重視,許多高校紛紛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到1975年開設創業教育課程的本科院校達到了127所。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創業的行列,這為創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到2005年美國開設創業教育課程的學院有1600多個,所開設的創業教育課程達到了2200余門,同時,100多個學院成立了創業中心。美國高校的創業教育體系逐步得到完善。
1.美國政府和高校重視創業教育
美國政府非常重視創業教育,聯邦政府專門設立國家創業教育基金,資助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高校領導也非常重視創業教育。仁斯里爾理工大學校長Shirley Ann Jackson在其提出的《仁斯里爾規劃》中強調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并將創業教育放在學校發展的重要位置。同時,很多高校都設立創業教育中心,幫助和指導大學生進行創業。
2.雄厚的創業教育師資力量
為保障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美國高校建立了一支良好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如百森商學院專職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有35人,開設了33門創業教育課程;伯克利學院專職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有20人,開設了23門創業教育課程。這些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都經過專門培訓或選拔,具有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學校經常組織教師進行案例示范教學,召開專題研討會,鼓勵教師交流經驗。同時學校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邀請企業家、創業者和技術人員為學生開設講座,指導學生開展創業教育活動。
3.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美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比較完善,涵蓋了創業活動所需知識的方方面面。既有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的課程,也有教授學生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以及操作實務的課程。同時,美國各高校結合自身特色,所開展的創業教育側重點又有所不同,如百森商學院是綜合性的創業教育,麻省理工大學主要針對高科技創業,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Baton-Rouge分校強調家族企業、連鎖經營以及婦女創業等。因此,美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既建立了完善的課程體系,又各具特色,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
4.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
美國高校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創業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一是組織學生參加商業計劃大賽。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在1983年創辦了首屆商業計劃大賽,此后,其他高校也紛紛舉辦。當前,最具影響力的競賽主要是由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高校舉辦。二是組織學生參與校內創業實踐活動。以百森商學院為例,學校為本科生開設了“新生管理體驗”課程,新生被分成若干個創業小組,學校為每個小組提供3000美元的啟動資金,各小組自行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年終進行結算。三是組織創業教育交流會,激發學生的創業靈感。學校定期邀請創業成功人士與學生交流,分享他們的創業歷程、經驗和經營理念,指導學生的創業活動。
日本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及特點
日本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上世紀80年代日本高校為學生開設了創業教育講座,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一些大學利用高校的人才優勢和知識資源創辦了一批風險企業,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市場化的產品。2000年日本提出 “創業家精神的概念”,強調學校在開展創業教育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家精神。2002年日本官產學合作促進會議提出希望通過技術轉讓機構、育成中心、產學合作機制等推動大學開展創業活動和創業教育,還提出了在3年內創設1000個大學風險企業的目標。2004年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后,與創新創業有關的要素成為評價大學的指標,更拉近了大學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使得創新創業成為日本大學教育的重點。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創業教育模式,即擁有相對齊全的創業教育課程、創業基礎設施以及廣泛的社會支援體系。
1.“官、產、學”緊密合作,構建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
日本政府將“官、產、學”緊密合作視為提高國家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日本在實施創業教育過程中,政府、產業和學校三方相互合作又有分工,從不同方面為創業教育提供支持。在政府方面,以文部科學省、通商產業省、厚生勞動省為中心把創業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共同研究、共同思考、共同行動。在產業界方面,很多企業積極為學校的創業教育提供建議和支持。很多中介機構在學校創業創新成果向產業轉化的過程中起到了橋梁和溝通的作用。在學校方面,高校開設創業教育系列課程、設立創業輔導機構、創建創業孵化器,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加強與校友的聯系和溝通,引進具有創業經歷或創業實踐經驗而又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企業人士擔任兼職教師,構建了一個從理念到課程體系、條件保障、師資建設的完整創業教育體系。
2.校企合作,共同促進地域經濟的發展
日本高校在實施創業教育過程中,注重與學校所在地區的產業相結合,依托本地區的特色產業優勢開展創業教育,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作為創業教育的重要目標。在創業實踐中,高校積極調研本地區企業的情況,查找企業的優勢和不足,充分利用大學的優勢,開展項目咨詢工作,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幫助企業不斷升級改造、轉變管理理念,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務和產品。
3.創業教育貫穿于從小學到大學各個階段
日本的創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終身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貫穿于小學到大學各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對學生開展不同的創業教育活動。在小學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品質。主要通過開設理財教育、手工制作等讓學生萌發創業的想法、念頭,在學生心里種下創業的種子。在中學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企業經營方法。通過利用“綜合學習時間”、“模擬公司經營活動”等,讓學生了解基本的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在大學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通過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提供企業見習機會、創造創業實踐條件等,培養學生創業的各種能力,構建了一個從課程到實習以及創業實踐的全面體系。通過不同階段開展不同形式的創業教育,為學生未來的創業奠定基礎。
美國與日本大學生創業教育比較研究
1.相同點
美國和日本的創業教育都構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推動了本國經濟的發展;兩國的政府和高校都高度重視創業教育工作,政府主要從資金保障、政策制定等方面給予支持,高校主要從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設立創業中心等方面支持創業活動的開展;兩國的企業家和產業界都為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兩國都具有良好的創業教育社會環境,社會各界對創業教育給予了支持和認可。
2.不同點
(1)政府在創業教育中發揮的作用不同,如美國政府主要是通過設立“創業教育基金”支持創業教育活動,主要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而日本政府則直接參與到創業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制訂創業計劃,具體指導學生的創業活動,推動創業教育的發展。
(2)創業實踐的側重點不同。美國創業實踐活動主要通過舉辦“創業計劃競賽”的方式使創業計劃項目走向市場。而日本的創業實踐主要是通過“產學合作”,與地方經濟緊密合作,將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為產品。
(3)創業教育的目的不同。美國開展創業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多元化的發展提供機會,著眼于為學生未來終身的創業奠定基礎。日本的創業教育倡導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生存能力和創業思維方式。
對我國開展創業教育的啟示
1.建立健全創業政策、體制,改善創業教育環境
我國在鼓勵個體創業和保護創業者利益方面沒有建立系統完善的政策機制,沒有設立專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服務和咨詢的中介機構,金融機構和社會環境等對創業的支持、理解與幫扶等也不夠。因此,需要政府、社會、高校等各界全方位地扶持和參與,建立起完善的大學生創業服務保障體系。政府主要應在政策制定、金融機制、創業環境等方面給予扶持和優惠,制定和完善鼓勵大學生創業和保護創業者利益的政策法規。企業家、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要關注、支持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在資金上給予資助,同時在知識、經驗上給予傾力相助。高校應開設創業教育系列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技能;設立大學生創業中心,資助學生開展創業實踐,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咨詢和服務,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學校要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和合作,鼓勵知名校友、成功的企業家對大學生創業進行資助或風險投資。要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大學生創業的成功案例,營造良好的有利于創業教育的社會氛圍和心理氛圍。
2.構建完善的高校創業教育體系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沒有把創業教育納入到學校整體的育人體系中,僅僅開設了一門或幾門創業教育類的選修課程,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少部分學生選修創業教育課程。同時,也很少有學校設立專門的負責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機構,即使有部分學校設立了學生創業機構但由于受場地、資金等條件的制約,只有極少數學生得到支持。因此,各高校應結合本校的特色和優勢,統籌規劃制訂系統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與專業相結合開設創業教育相關課程,構建有專業特色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高校要和企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在企業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創業實踐提供機會。
3.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素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我國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時普遍存在著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缺乏創業實踐的經驗。因此,我國高校應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支專兼結合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又具有一定創業實踐經驗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兼職教師方面,高校應聘請一些成功的創業者、知名的企業家、技術創新專家到高校擔任兼職教師,定期舉辦創業交流活動。在專職教師隊伍方面,把培養教師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納入到全體教師的培養規劃中,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創造各種條件,為教師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增強教師的創業實踐經歷,努力打造一直符合創業教育需求,又能夠不斷勇于創新與探索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劉征.美國創業教育的發展及借鑒意義[J].就業與創業,2008,(6).
[2]李志永.日本高校創業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