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陜西省八所高校的健美操教學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普通高校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教學方法缺乏多樣化;多數大學生對健美操課興趣濃厚;高校健美操基礎教學環境復雜,要加強對學生素質訓練經驗的積累;高校健美操教學要緊跟時代發展,了解和把握學生的身心需要,因材施教,真正使學生受益。

【關鍵詞】陜西省 普通高校 健美操

健美操是在音樂的伴奏下,融體操、舞蹈、音樂為一體的身體練習,既是健身美體、陶冶情操的大眾健身項目,又是一項競技運動項目[1]。健美操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多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健美操在高校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對深化教育改革,推動學校體育全面發展都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抽取西北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石油大學2008級選修健美操學生各發放有效問卷30份,西安工業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安財經學院2007級選修過健美操學生各發放有效問卷30份,陜西師范大學2007級選修過健美操學生共發放50份有效問卷,延安大學2008級選修健美操學生發放有效問卷50份,八所高校共280名學生,以及八所高校共16名體育教師。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健美操方面的資料,了解高校健美操教學現狀。

(2)問卷調查法:采用隨機分層次抽樣的方法,向陜西省八所公共體育選修健美操學生發放280份調查表,回收有效問卷276份,有效回收率98.57%,向體育教師發放16份調查表,回收有效問卷16份,有效回收率100%。

結果分析

1.教學內容與方法分析

由表1知:18.75%教師可以在授課中穿插些新穎和引人入勝的動作,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56.25%的教師是按照全國大眾健美操等級規定動作作為上課的主要內容,這說明教學內容比較單一。調查中75%的教師認為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還有待于提高,體育教師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主導力量,只有不斷進步和提高才可以適應個體差異多變的學生群體。

2.學生對健美操課教法的適應性和興趣

通過表2可以看出,69.57%的學生很喜歡健美操這項運動,30.43%的學生喜歡這個項目。由此表明陜西省高校學生對健美操課有濃厚的興趣。有69.2%的學生基本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這表明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比較恰當。有42.39%的學生了解健美操運動,這就表明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不但注重了對技術動作的教授,而且對健美操的理論知識也加以了強調和鞏固。

3.學生對健美操功能的認知狀況及傷害機率的調查

通過表3可以看出,50%的教師和42.39%的學生認為健美操能有效地增進自身健康的體魄;有12.5%的教師和11.23%的學生認為對內在氣質的培養和自信心有很大的提高;有25%的教師和31.52%的學生認為對身體姿態的改變也是比較重要的一方面。在受傷機率的調查中,許多教師認為只要做好充分的課前熱身,就可以降低受傷的機率;11.23%的學生對于傷病含糊不清,4.35%的學生有過關節之類的挫傷,這就說明在上課之前熱身不夠,技術動作不夠熟練以及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由此可以說明,健美操既能強身健體、塑造體形,同時又是一項較為安全的體育運動項目,因而也得到了大學生的喜愛。

4.影響健美操學習的因素

通過表4可以看出,影響學生學習健美操的主要問題是自身的身體素質,占總調查人數56.25%的教師認為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有37.5%的教師認為學生動作協調性比較差,應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提高。43.75%的教師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的指導方式,有25%的教師認為是理論知識欠缺,這說明高校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和積累教學經驗,才可以適應更多學生的需要。

5.高校健美操教學的未來發展

調查發現,八所高校中有四所學校內部有健身俱樂部,三所學校附近有健身俱樂部,建立俱樂部式的教學體制要考慮到學校的自身條件是否成熟。在對俱樂部教學形式的出現認可率,由表5發現占78.99%的學生希望以俱樂部的形式授課,在課后,能繼續堅持鍛煉。

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健美操是一項適合大學生身心需要,健身實用價值很高并且受傷機率很低的運動項目,從調查中發現,多數大學生喜歡選擇這一運動,并作為目前和終身鍛煉的項目,因此高校很有必要開這門課并開好這門課。高校健美操教學內容以規定套路組合為主,有較為全面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要求。

(2)系統的健美操鍛煉,不僅使學生身體機能得到明顯改善,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在鍛煉的意識和鍛煉的自覺性上也得到加強。

(3)高校健美操的基礎教學環境復雜,高校內部年度賽事的不固定及覆蓋面狹小,必然影響健美操教學。學生普遍身體素質及教師指導方式不夠理想,要加強對學生素質的訓練和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

(4)高校健美操教學要緊跟時代步伐,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目的。既能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又要考慮到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真正使學生受益終身。

2.建議

(1)豐富教學內容,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正確運用教學手段和方法。選修課結束后,三、四年級可以參與健美操社團或加入健美操俱樂部繼續練習;教師要教會學生健身的原理,培養自主鍛煉的能力和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為學生培養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2)在推行素質教育,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增強體育意識和參與意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體育能力和個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3)不斷優化教學的基礎環境,為教學的發展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把學校體育作為基礎和戰略的重點,以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黃寬柔.形體健美操與健美操(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呂慧清.浙江省高校健美操教學現狀的分析[J].浙江科技學院.

[3]彭敏.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狀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16(3):39-40.

[4]吳春林.元認知理論及其對微格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啟示[J].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