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課業(yè)考評中加大平時成績權重具有現(xiàn)實的價值,可以作為課業(yè)考評改革的突破口,同時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大平時成績權重的做法在實行的過程中有困境,這些困境包括:平時成績評價指標不明確和評價標準比較混亂;對平時成績評價公平性存在質(zhì)疑;平時成績評價效率低下。

【關鍵詞】高校課業(yè)考評 平時成績 權重

本論文是咸陽師范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高校考試制度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201102008。

作為檢驗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水平的高等院校課業(yè)考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什么樣的課業(yè)考評才能真實地檢驗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目前高校的課業(yè)考評一般分為兩大部分:平時考評和期末考試,每門課程的最終成績是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的加權和。大多數(shù)高校其課業(yè)考評一般都采用平時成績低權重和期末考試成績高權重的做法。隨著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人們逐漸意識到這種權重分配對高校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許多不良的影響。近年來,不少高校出現(xiàn)了在課業(yè)考評中加大平時成績權重的趨勢,但是在實行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很多困境。

加大平時成績權重的價值

目前,在高校課業(yè)考評中加大平時成績權重至少具有兩方面的價值:首先,加大平時成績權重可以作為高校課業(yè)考評改革的突破口;其次,加大平時成績權重可以提高高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高校課業(yè)考評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高校課業(yè)考評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考試方式單一和評價取向傳統(tǒng)的方面。對學生的課業(yè)評價主要的手段是閉卷考試,更多考查的是學生對知識的再認和再現(xiàn)能力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期末考試成績在總成績中占較大的比例,昭示評價取向更注重終結(jié)性評價而忽視了評價的反饋性功能,忽視了學習的過程。高校課業(yè)考評的現(xiàn)狀直接導致了高校教育質(zhì)量的低下。

高校課業(yè)考評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考試評價的改革需要逐步展開。在這條改革的道路上,無論是評價觀念還是考評制度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性和現(xiàn)實性,過于激烈的變革不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加大平時成績權重的舉措可以作為高校課業(yè)考評改革的溫和突破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減少改革的阻力。首先,加大平時成績權重的舉措并沒有完全否定原有的評價觀念,保留了原有評價觀念的有價值部分(保留期末閉卷考試,并使其在最終成績評定中始終保持一半左右的權重);其次,通過各種方式考查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并提高其在最終成績中的權重,這種改革兼顧了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同時對目前的考評制度不會產(chǎn)生大的沖擊,是這種制度的有益補充。

2.提高高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二是明確教學目標。三是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1]

高校目前的課堂教學需要提高有效性。高校課堂教學有效性偏低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大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沒有使教學在學生“想學”、“愿學”和“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告知學生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夠重視,學生對要學什么和學到什么程度比較模糊;再次,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背景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不能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學。這些表現(xiàn)直接導致了高校的學風、教風和教育質(zhì)量的不斷滑坡。

克服上述問題,提高高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綜合治理,加大平時成績的權重無疑是有助于該問題解決的有效方案之一。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平時表現(xiàn)的考查,增加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可能因為平時成績多元評價的標準,使學生增加了表現(xiàn)的樂趣,從而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同時,通過對學生平時表現(xiàn)的關注,有利于教師獲得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也有利于學生理解教師的教學意圖,教師更有可能較好地調(diào)整教學目標并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學。

提高高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助于重新構(gòu)建良好的學風和教風,提高高校的教育質(zhì)量,符合素質(zhì)教育理念在高校的訴求。

加大平時成績權重的困境及策略

在高校課業(yè)考評中,加大平時成績在總成績評定中的權重既是有價值的,但同時又存在著實踐的困境。這些困境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平時成績評價指標不明確和評價標準比較混亂

所謂評價指標是指能夠反映評價對象某方面本質(zhì)特征的具體化、行為化的主要因素,是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的依據(jù)。[2]對于平時成績的評價來說,其評價指標就是要確定哪些因素能夠反映學生平時學習的努力程度和學業(yè)水平及能力。目前,平時成績的評價指標還比較混亂,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

很多人把評價指標和評價形式混為一談。評價指標解決的是“評什么”的問題,是評價目標在操作中的具體化。評價形式則解決的是“怎么評”的問題,是衡量達成評價指標程度的具體形式。不同的評價方式體現(xiàn)著不同的評價指標,一種評價形式可能體現(xiàn)著若干個評價指標,一個評價指標也可以通過多種評價形式得以體現(xiàn)。

目前高校平時成績的評價是只見評價形式而不見評價指標。大學教師評定學生平時成績的主要形式包括:課堂出勤率、課堂表現(xiàn)、課后作業(yè)、課程論文、期中考試等。教師會在課程的進行中,選擇其中幾種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其選擇行為具有隨意性和人為性,缺乏對評價指標的考慮,妨礙了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所以,高校應該依據(jù)各學科的特點,科學地制訂平時成績的評價指標。教師可以根據(jù)評價指標,結(jié)合課程的特點、自己的授課風格和學生的需要,確定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鼓勵應用有獨創(chuàng)性的并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評價方式。

除了評價指標之外,平時成績的評價標準也比較混亂。評價標準是衡量評價對象達到評價指標要求的尺度。評價標準包括強度、頻率和標度三個要素。強度是表示指標達成的程度,是定性標準;頻率則是表示指標達成的數(shù)量或次數(shù),是定量標準;標度是評價的檔次,可以是定性的如優(yōu)良中差,也可以是定量的如用數(shù)字表示各個檔次。[3]平時成績的評價標準往往是由任課教師確定。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年級、同一課程中,不同的教師對于評定的程度、評定的次數(shù)以及評定的檔次沒有統(tǒng)一的認識,各自為政。這樣得出的成績不具有可比性,妨礙了評價的公正性。所以,在確定了平時成績評價指標的同時,評價標準的確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2.對平時成績評價公平性的質(zhì)疑

由于平時成績考核的形式多樣,評定的過程是由任課教師把握,相對個人化和主觀化,很多人質(zhì)疑平時成績評定是否能夠公平公正,也因此把削弱平時成績權重的做法看作是維護學生課業(yè)評價公正性的合法作為,而把公正性寄托在看似公正的期末閉卷考試上。事實上,即便是否定了平時成績評定的公正性,目前高校課業(yè)評價的公正性也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期末閉卷考試無論是試題編制、考試管理以及評卷過程和分數(shù)的解釋使用都不具備科學性,更不要論公正公平性了。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對平時成績評定的公平性有質(zhì)疑就否定它。

平時成績的評定有它自身對公平性的局限,但通過一定的方法可以降低這種局限。首先,高校應該建立一套公開透明的平時成績評定制度。制度應該對教師和學生的權利和義務作出明確規(guī)定;對教師的具體操作規(guī)范作出明確規(guī)定;對違規(guī)行為的處罰作出明確規(guī)定等。其次,高校應該建立學生評價仲裁機構(gòu),以便提供專門的渠道供學生投訴評價中遇到的不公平問題,并能夠幫助檢驗和解決。再次,教師應該為滿足評價的公正性付出主觀努力,高校應該幫助教師確立公平公正評價的觀念,幫助教師提升評價的能力。因為就個人因素講,教師的錯誤評價觀念和低下評價能力均會降低評價的效率和公平性。

3.平時成績評價效率的困境

評價效率通過兩方面來衡量:一方面是評價過程占用教師時間和精力的多寡;另一方面是評價結(jié)果是否能夠真實有效的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4]

通過對某兩所高等院校的問卷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 91%的教師之所以采取平時成績低權重和形式單一的評價方式,主要原因在于平時成績的評定過程占用教師的時間和精力較多,尤其是公共課的授課往往采用大班教學,班級人數(shù)少則100人左右,多則接近200人。雖然85%的教師肯定了平時成績的作用,但是因為其占用時間和精力過多,往往不愿意在教學過程提高它的權重,僅僅把平時成績評定當作一種敷衍的形式。問卷調(diào)查顯示56%的教師承認在平時成績的評定中,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曾經(jīng)做過捏造成績的行為。這些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平時成績的評定占用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是比較多的,這是造成提高平時成績權重的一大困境和阻力。如何去克服這一困境呢?筆者認為,首先要給予教師成績評定的技術支持。平時成績評定之所以占用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主要是由于批改和計算成績的過程比較耗費時間。我們可以通過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建立相應的成績核算平臺來降低計算成績過程的復雜程度。教師只需要輸入對應的成績或檔次,計算機自動核算成績并登陸上網(wǎng),一方面提高了成績的評定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公正性,減少暗箱操作的可能。其次,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也是提高評價效率的重要保障。再次,采用課程助教的方式來協(xié)助教師進行平時成績的評定。教師可以通過一定途徑尋找高年級的學生來擔任低年級學生某門課程的助教,其主要任務是收集學生的學習問題,組織學生的課堂討論,整理學生的作業(yè)和成績評定結(jié)果等。

平時成績評定的效率低下還體現(xiàn)在其評價結(jié)果能夠真實有效地反映學生真實水平的程度比較低。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比較多,包括評價指標的不明確和評價標準的混亂,也包括教師評價態(tài)度的不端正、評價觀念的錯位以及評價能力的不足。一旦平時成績評定的結(jié)果不能真實有效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那么,將導致這樣的評價不僅不能督促學生的努力和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反而會引導學生為了獲得成績而投機鉆營。例如,很多大學生用抄襲的方式完成課程論文,并因此得到了高分。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困境,首先要提高評價的科學性,確立比較明確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教師知道“評什么”以及評價的標準,才能夠采取恰當?shù)脑u價形式,并在評閱的過程中確定學生學習的檔次。學生得到評價的結(jié)果,才能夠通過比照評價標準確定自己的學習狀況,作用于今后的學習。其次,要加強教師評價素養(yǎng)的提高。最后要及時反饋評價信息。詳細完整的反饋評價信息是提高平時成績評價效率的關鍵。通過信息反饋,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評價的公正和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習程度從而督促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積極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和評價,提高高校教學和學習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注意加大平時成績權重要避免過分強化平時成績的分數(shù),從而造成學生為了分數(shù)而學習,沒有分數(shù)就不學習的局面。平時成績評定作為一種外部強化手段,最終的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處理評定結(jié)果的時候,通過描述性的總結(jié)報告,提供建設性的和指向未來發(fā)展的建議和意見,有利于淡化分數(shù)的副作用。

參考文獻:

[1]姜瑋,鄧艷紅.對國內(nèi)有效教學的含義及評價標準的反思[J].教育探索,2011,(6).

[2]黃光揚.教育測量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27.

[3]黃光揚.教育測量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28.

[4]許成安,王家新.大學課程平時成績評定依據(jù)的比較研究[J].中國大學教育,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