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深入系統地分析目前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教學以及教材選用中存在的問題和成因,來進一步探索將Presentation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引入藝術類專業英語課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體來說,本文將討論Presentation這一教學模式與課堂有效性、學生學習能動性以及教學方法多樣性之間的關聯。

【關鍵詞】藝術類專業 英語教學 報告演示

隨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國際化進程越來越快,英語在人們日常的學習、交流、生活、工作中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在高等院校中,英語教學在整個大學教學任務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而且英語目前仍然是本科學生畢業后求職或進一步求學的一項重要考查內容。針對藝術類專業的學生開設的英語課程也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具有其特有的屬性和需求。本文試圖通過分析藝術類學生英語學習、教學以及教材選用中存在的問題和成因,來探索和討論Presentation這一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

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

藝術類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無論是認知傾向、性格特征還是興趣訴求都有較大差別,這些原因也都直接導致了這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了一些特有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專業獨有特點和現存教育機制導致藝術類專業的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低

就專業特點來說,藝術類專業對于學生的專業特長和天賦有較高的要求,學生為了通過高考進入大學學習勢必會將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專業的學習和實踐當中去,從而導致了在高中這一高強度密集學習階段忽視了其他科目的學習,其中英語科目更為突出。此外,藝術類專業的高考文化課錄取分數線比其他非藝術類專業的要低很多,以西安外國語大學為例,近三年的藝術類與語言類專業的學生高考文化課錄取分數線平均差距在220分左右。這一客觀事實也導致了藝術類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目標的設定普遍較低。最后,當學生進入大學以后,在專業培養目標的指導下,課程的設置會強調專業實踐課程,這也進一步造成了藝術類專業學生注重專業課而忽略英語課的學習態度[1]。根據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藝術類專業的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低,有其主觀原因也有目前教育機制導致的客觀原因。

2.課程設置難度過高使藝術類專業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

英國學者哈里斯、杰米森和羅斯認為學習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被成功的指導和幫助[2]。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正是因為缺乏相應的基礎而不能有效獲取課堂信息,所以從心理上引起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抵觸和焦躁情緒。目前,對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普遍開設的是大學公共英語課程,即針對所有非英語專業的其他專業學生而進行的大學英語教育,而這種教育在具有普適性的同時也難免缺乏針對性。鑒于藝術類專業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弱的客觀實際,他們很難達到大學公共英語課程所要求的水平,進而對他們順利進入到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造成很大的障礙,也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藝術類專業英語教學方法和教材選用存在的問題

教學方法和教材的選用都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都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最終效果。現階段的藝術類專業英語教學在教學方法和教材選用上與其他的所有非英語專業并沒有明顯區別,這也反映出這種英語教學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具體特點,并未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現將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以下兩點:

1.教師講授方法單一,學生缺乏參與度

在藝術類學生的日常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以學校選定的教材為主線,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由于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基礎相對比較薄弱,詞匯量相對缺乏,語法知識相對欠缺,絕大多數學生不能在課堂上跟上教師授課的節奏和內容。在課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相關的課后題,但是絕大多數學生都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完成作業,從而使得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的態度不夠端正。老師最終并不能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得到有效的教學結果反饋。這種傳統的3P(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結果反饋,仍是一種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不能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學生往往在課堂上扮演的只是一個單純的聽眾的角色,很難真正融入課堂。

2.教材的選用普遍沒有與藝術專業相結合,僅圍繞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

目前針對藝術類專業學生開設的英語課程仍停留在公共英語教學的階段而非專業英語教學,這與選用的教材有極大的關系。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速度的加快,國內的藝術創作與研究也更加深入廣泛的參與到了國際交流當中。隨之而來的是英語的實際專業化應用不足的問題也更加突出。因而,在藝術類專業本科教學階段開設有針對性的專業英語課程非常必要。如何調動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如何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和需求,如何將專業知識與英語知識的學習有效結合,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合適教材的編寫、選取和使用。

絕大部分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課堂上選用的都是公共英語教程,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很難滿足其專業需求及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英語教材的選用與學生的專業學習毫無關聯,僅僅圍繞語言本身的學習,從而使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態度缺乏長遠性和主動性,而只看重于眼前的應試目的。利姆和凱洛格認為來自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生活中的真實閱讀材料經過合理的加工將激發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將英語作為外國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習能力和水平[3]。所以對于藝術類專業學生而言,最好的英語學習材料應該是來自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經過合理編排后使其具有專業性、真實性、實用性的閱讀材料。

將“Presentation”作為藝術類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Presentation是在國外教學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意為報告演示或演講,多采用PPT(多媒體幻燈片)為輔助手段,根據報告話題有時也會借助于音頻、視頻等其他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我國這種形式也已被廣泛采用于各種政治、商業、學術等會議當中,作為一種有效的溝通交流模式,主要用于闡發個人觀點或匯報客觀事實。近年來,在教學當中尤其是語言教學當中也開始嘗試引入Presentation這種形式,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動性和加強教學的實效性。

1.根據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實際學習狀況、教師的教學現狀以及教材的選用情況,將Presentation作為一種英語教學模式引入課堂非常必要

首先,將Presentation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可以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教師可以給學生指定話題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話題來進行報告演示,話題的選擇最好能與學生的專業相關,讓學生根據已有的專業知識儲備有話可說,形成語言輸出的意愿。學生在準備報告的過程中完全是一種獨立解決問題、自主能動的學習狀態,并且常常伴隨著一定程度的正面心理壓力,這種學習一般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普遍思維活躍、創新能力較強,這種富有創造性的學習任務相較重復機械的練習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挑戰欲[4]。此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如果學生所做的報告最終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作報告的學生將會產生自我滿足感,進而轉化為持續的學習動力。

其次,將Presentation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可以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依據上面的論述可進一步推斷,如果學生具備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再加以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將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毋庸置疑,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口語是主要形式[5]。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僅要體現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更要體現在口語交際中。根據我國教學班級普遍人數較多的情況,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組,讓每組的負責人用英語向其他同學匯報本組的學習的成果、經驗分享。這樣,臺上的學生在準備匯報內容時需要反復醞釀,可以加深和鞏固他們的所學知識,同時進行口語表達練習,而臺下聽匯報的同學也可以進一步與臺上同學進行交流,實現雙向交互提高。這種練習對于播音、主持、舞蹈、表演、編導等需要公眾表達或表現的藝術類專業學生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再次,將Presentation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可以改變教學方式方法單一低效的狀況。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而采用Presentation這種教學模式便將學生作為了課堂主體。通常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會轉化為學習的輔助者。教師在前期可以根據班級的人數、英語整體水平、學生綜合素質等情況將學生以“個人”或“小組”進行分組,并設定具體話題或話題范圍。在課堂上,教師只需要在學生進行完報告后提供反饋意見或就報告內容做補充講解。相反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成了主體,無論是課前的收集整理資料、撰寫報告材料還是課堂上的匯報演示都需要學生獨立自主完成。這種角色的互換可以讓課堂組織形式不再單一,也只有將傳統教學模式與Presentation相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6]。

最后,將Presentation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可以彌補目前廣泛使用的大學生公共英語教材無法滿足藝術類專業學生實際英語學習需求的不足。針對藝術類專業英語教材缺乏的現狀,教師應充分考慮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興趣和職業需求,適當擴充學習內容和范圍,盡量將英語教學與學生的專業需求結合起來,極力拓展學生藝術領域的通識文化知識,讓學生在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英語水平。

2.將Presentation作為一種英語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有充分的可行性

藝術類專業學生從認知傾向和習慣上來講更適合Presentation英語教學模式。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對于創造性的學習有格外的熱情,而對于重復機械的學習往往缺乏興趣;對于與自己所選專業相關的知識很關注,而忽視與專業無關的知識。此外,藝術類的學生傾向于形象思維,對于圖片、視頻等直觀視覺信息的傳達很敏感,所以報告時采用PPT等視覺輔助表達形式會加強學生對所看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加之目前大學生都普遍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使用操作能力,對于作報告通常所需的技術應用都已掌握,例如上網搜集資料、制作幻燈片、截取視頻片段等。即使有些學生計算機能力暫時有所欠缺,大學也都開設了相應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所以從輔助技術方面來說不存在太大問題。其次,作報告這種教學模式對于教學硬件的要求也不高,通常只需要筆記本、投影儀、音響設備即可。因此,在一般教學環境中采用報告這種教學模式并沒有太大障礙。

將“Presentation”作為藝術類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可能存在的問題

雖然將“Presentation”作為藝術類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有諸多優勢,但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也應該考慮。首先,學生可能對報告內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不均衡,因此教學的進度和結果很難掌控。藝術類專業學生本身英語基礎薄弱,這種讓學生用英語作報告互相傳遞知識的模式有可能出現學生都只對自己所做報告內容理解,而對他人所做的報告完全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情況。其次,如果學生就與專業相關的話題進行報告,英語教師可能因缺乏相關專業知識而無法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只能糾正學生報告中的語言錯誤,不能達到將專業與英語學習有效結合的目的。

總結

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在現階段還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教材難度過高且與專業毫無關聯、課堂組織和教學方法單一等,因此作為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師應當了解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獨特之處,觀察和掌握他們在英語學習上的心理表現,以此為基礎打開思路,不斷探索英語教學規律,設計出更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熱情和自信,教學效果較好的課堂教學活動[7]。藝術類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興趣培養、自覺性以及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方式和方法都是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因素,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國家對大學生的成才要求,以及新時期下的藝術類專業學生就業現狀,藝術類專業學生掌握英語基本知識和專業知識迫在眉睫,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共同的努力,改變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態度,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在這種形勢下,藝術類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不妨將Presentation引入課堂,通過認真選取話題,合理設計課堂達到一個較好的英語教學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國芳.藝術類大學生英語教學現狀的研究[J].科學之友,2009.1.

[2]Harris, A., Jamieson, I., & Russ, J. (1996).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London: Pitman Publishing.

[3]Lim, E., & Kellogg, D. (2008). The ascent of the concrete: grammatical reification in science teaching exchanges and episodes. Language and Education, 22(3):206-221.

[4]Jones, S. (1998)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Towards learner independence. Forum of Modern Language Studies, 32 (2):114-129.

[5]Halliday, M. A. K. (1989).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伊博.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09,11,12.

[7]武絨.淺談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思考[J].考試周刊,200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