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月26日發布《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強調以2011協同創新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為抓手,將重點打造一批國家級智庫。

據介紹,《計劃》通過實施社科專題數據庫和實驗室建設計劃,圍繞內政外交重大問題,重點建設一批社會調查、統計分析、案例集成等專題數據庫及以模擬仿真和實驗計算研究為手段的社會科學實驗室;以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計劃為依托,擴大高校智庫國際學術話語權和影響力;重點建設一批全球和區域問題研究基地,建立海外中國學術中心,支持高端智庫參與和設立國際學術組織、舉辦創辦高端國際學術會議;以綜合性大學現有的高水平戰略研究機構為基礎,培育一批面向國家和國際重大科技戰略問題的國家級智庫。培育、鼓勵行業特色院校組建行業、產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形成全面覆蓋的行業、產業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支撐網絡。面向區域發展需要,在高校培育一批面向區域產業發展需要的特色政策咨詢機構。

《計劃》強調,發揮人才關鍵作用,著力培養和打造高校智庫隊伍。遴選確定立場堅定、理論深厚、視野開闊、熟悉情況、掌握政策、聯系實際的二百多名高校專家,建立咨政研究核心人才庫,引導和支持專家圍繞全局、戰略問題和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適時向公眾發布研究觀點;對參加中央六部門舉辦的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研修學員進行跟蹤培養,組織參與實踐考察、社會調研、掛職鍛煉,在各類人才計劃、團隊建設、科研項目、出國訪學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培養一支智庫建設的骨干隊伍;有計劃地推薦高校智庫核心專家到政府部門和國際組織掛職任職。聘請有較高理論素養的黨政、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參與高校智庫研究工作,形成政產學研用之間人才交叉流動的良好格局。

《計劃》指出,要把加強智庫建設作為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重點任務,研究制訂《關于提高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能力的意見》等文件,做好統籌規劃,明確任務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根據新型智庫特點和發展需要,在研究生招生、經費投入、項目支持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在組織管理、人員評聘、科研活動安排等方面賦予更大的自主權;多措并舉籌集智庫建設經費。 (據《光明日報》 晉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