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民間美術色彩是民間精神的外在表現,具有濃郁的民族特征,它是民族情感、觀念的藝術化呈現,承載著數千年的民族觀念,寓含著民族心理的內在個性魅力,也昭示著獨有的民族血脈的審美追求。本文通過對民族美術色彩審美的程式化美學特征、地域性美學特征、象征性美學特征和裝飾性美學特征的分析,以管窺豹,鑒賞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審美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民間美術 色彩 美學 傳統文化

中國民間美術是傳統民間色彩美學的重要載體,它的風格形式蘊含了深刻的民族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民間美術色彩影響著整個民族藝術色彩的構成,它不僅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還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文化、思想、哲學、民族心理、民俗、宗教等內容。同時,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完整的色彩體系和獨具特色的色彩審美對于現代藝術設計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研究我國民間美術色彩的美學特征對于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發揚現當代色彩構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生活中的眾多設計類商品的運用中,可以作為很好的借鑒。

程式化美學特征

民間美術是一種民間沿襲的藝術習俗,更是一種民間傳承的永恒信仰,繼而成為慣性的觀念性民族心理特征。而色彩更是民間美術的靈魂和展現觀感的基礎形式,也即是思想、信仰、美感的首要載體。所有這些載體、思想和信仰在數千年演化和發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烙印的固定模型,繁衍為一個民族特有的審美標準和情節,沉淀于民族心理中,無論歷經時代變遷抑或文明盛衰,它們都堅守著最原始的核心觀念,即使在歷史沖刷與現代文明的沖擊下,淡去了宗教與神性,但卻更加頑強地涅槃為理性的民族化的、獨有的色彩審美尺度與標準。這種審美標準與尺度氤氳于悠久歷史時空的無數民眾的審美探索,同時,又以其經典的美學認知和藝術沉淀規范著后世文明的探索,浸潤、啟迪著一代代民間藝人的追求、探索和創新,由此形成了具有永恒美學規律和經典美學特征的色彩使用法則。藝術是規律性的哲學,這早已為哲學所定義。民間美術色彩感悟、經驗的長期積累和實踐,總結出了人類個體有限生命的無限美學探索之真諦,也即色彩本真的賦色訣竅。這使民間美術色彩的形式與內容在相對恒定中保持著穩步的進步與提升,由此也展示出類型化、程式化的審美特征。這種程式化、類型化的賦色法則幾乎展現在所有民間美術作品當中,只有以時空的視域才能解析民間美術色彩看似程序化的賦色創新——有限生命的程序化美學特征和無限時空的美學演化形成了民間美學經典與哲學、悠久與青春的生命力。民間美學賦色訣竅多以歌訣、口訣、順口溜的形式代代相傳,如云錦的配色口訣:兩暈玉白深淺紅,三暈水銀配大紅;如無錫泥人的上色歌訣:紅得艷,綠得嬌,白得凈,純色如紙映心魂等。

地域性美學特征

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盡管具有眾多的劃分,但是同樣具有一定的整體聚集性,因為它受到民俗文化以及民族傳統觀念的影響,因此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會形成不同的色彩審美觀和喜好。中國地域遼闊,地區之間的氣候、地貌、環境以及物產具有較大的不同,東南西北各個地區人民的生活也會不同,文化差異極大,因此民間美術的色彩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性,表現出一定的地域劃分。我們通過不同地域的年畫進行分析,我國民間年畫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各個地區的年畫色彩構成形式也非常不同,例如四川地區的綿竹年畫,造型較為簡單質樸,色彩填充明度較高,亮度較高,采用了月黃色、鮮艷的紅色,翠綠色等,形成了強烈的顏色對比,營造出了較為注目的畫面效果,對于凸顯年的明快氣氛,具有很好的作用。山東楊家埠水版年畫最早興起于明代,全部采用較為古老的手工操作方式,其年畫具有眾多的題材,想象力非常豐富,在色彩運用上多以原色來搭配,色彩的載體線在形式上較為粗放,表現出淳樸的造型風格。比較經典的是楊家埠門神年畫,它將此地區的色彩運用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采用大紅色,名度較大的黃色和青色作為原色使用,具有較濃厚的北方年畫風格。相對于北方的年畫風格,江南地區的民間木板年畫,首先在構圖上相對比較飽滿,色彩運用較多、較雜,而且經常運用紫紅色為主調,用于表現過年時候的喜氣;題材內容也是以較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生活和民間故事為主,例如桃花塢木板年畫,所展示出的就是對江南風格民間美術色彩的運用特點。綜上可以看出,在年畫這同一樣板中,不同地區所展示出的民間美術色彩風格非常多樣,各個地區具有自身地域的色彩特征。也就是說,民間美術色彩具有較為明顯的地域性特征,這與中國的實際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相關,這種地域性對于民間美術色彩的多樣性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象征性美學特征

單純從色彩來講,不同的色彩也具有不同的符號意義,我們知道色彩能給人冷暖、輕重的感覺,這種符號意義實際上就是一種象征性。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同樣如此,這里所指的象征也是將色彩看作一種符號,用以代表某種觀念或事物。我國的民間美術色彩的象征性有自己的特點,色彩不僅僅是一種用于感知和表現的元素,它被賦予了更多觀念性的意蘊和象征性作用。例如我國西藏地區的藏戲面具,不同色彩的面具就代表了不同的人物角色地位。紅色是作為象征權力的色彩,用于位高權重者的面具設計;白色則用于表現善良、純潔的意味,用在老者的面具設計中;綠色用于母親的面具設計中,因為它具有生命的特點;藍色一般是指天空的色彩,所以其藍色面具的設計用于表示天神。陜西寶雞地區的社火臉譜中,色彩同樣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而且一直以來沿用著臉譜設計中的用色口訣,其口訣如下:紅色忠勇白為奸,黑為剛直青勇敢;黃色猛烈草莽藍,綠是俠野粉老年;金銀二色色澤亮,專畫妖魔鬼神判。這一用色口訣的內容充分展示了臉譜設計中的色彩象征性,而且深受中國傳統的五色觀的左右。綜上所述,中國民間美術的色彩具有明顯的象征性,通過研究其象征性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裝飾性美學特征

中國民間色彩的審美帶有明顯的東方文化特征,那就是在注重視覺愉悅效果的同時,更追求情感和精神的主觀表達。中國民間美術色彩雖非“非藝術行為的藝術”,但卻反映了中國布衣草民藝人心之所向、意隨而發的非商業、非功利的不羈追求。它是一種純手工個性創造,沒有機械復制,是獨有的個性化的色彩展現,色調明快、單純,具有濃厚的、質樸的平面裝飾審美和趣味,如大膽運用大紅、大綠色調的陽泉面花,隨意而無規則但感性十足的色彩強烈地表達出明亮、歡樂、爽朗的心境,用色潑辣,搭配巧妙,色彩紛呈中卻又宛若天成,和諧、淳樸、熱烈的色彩感直抵心魂。

基于民間美術取材隨意的特性,自然之物信手拈來,皆可入作,形成天生樸素、自然的屬性,如泥巴、紙、草、花葉、木等都可作為載體,所以毫無矯揉造作之感,并且與所選材料結合,盡顯其肌理、紋絡的色彩之美,造就了民間美術色彩粗獷、質樸的裝飾性美學特征。這一隨意、率真的創作理念發軔于大眾審美情趣和藝術思維,它將中國民間美術的裝飾性美學推向了極高的藝術品質。

參考文獻:

[1]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

[2]蕭睿.論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特點和造型規律[J].北京:中國美術教育,2004(05).

[3]喬璐.淺析中國民間美術色彩與現代設計流行色[J].山東:山東大學,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