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文章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在商洛學院隨機抽取了300名被試。結果表明: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與全國成人常模相比差異顯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在總分上差異顯著,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優于城市學生;男生和女生在人際關系和抑郁兩個因子上差異顯著;理工科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優于文科學生;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優于低年級學生。因此可以得出應該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結論。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狀況 SCL-90

基金項目:商洛學院科研基金項目(11SKY015)。

大學生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許多研究表明[1],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相應的依據和建議,本文開展了相關的調查工作并對其進行了相應的分析。

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被試為商洛學院隨機抽取的300名大學生,以自愿和不記名的方式參加,回收有效問卷290份,問卷有效率為96.67%。其中男生121人,占41.7%,女生169人,占58.3%;農村學生177人,占61%,城市學生113人,占39%;文科學生143人,占49.3%,理科學生147人,占50.7%;大一學生72人,占24.8%,大二學生129人,占44.5%,大三學生89人,占30.7%。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相應的評定。該量表的評估有比較高的真實性,而且具有內容廣,反映癥狀豐富,能準確反映患者的病情及其嚴重程度。問卷共包含90個項目,每一個項目均采取5級評分制,1分為無相應癥狀,2分為輕度癥狀,3分為中度癥狀,4分為相當嚴重,5分為十分嚴重。

3.統計處理

問卷回收后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主要方法包括t檢驗和方差分析。

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全國常模的比較

與全國成人常模進行比較,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各個維度的得分均高于全國成人常模,兩者差異顯著(p<0 .001),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理想,問題較多。

2.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差異的比較

對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的差異進行比較,發現城市和農村學生在總均分上差異顯著(p<0 .05),農村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優于城市學生。其中軀體化、人際關系、恐怖三個因子在0.05水平上顯著,偏執、精神病性、睡眠及飲食三個因子在0.01水平上顯著。

3.男生和女生差異的比較

對男生和女生的差異進行比較,發現男生和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在總分上差異不顯著,但是在人際關系和抑郁這兩個因子上,兩者差異顯著(p<0 .05),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

4.文科生和理科生差異的比較

對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異進行比較,發現文科生和理科生在總均分上差異顯著(p<0 .05),文科生心理問題較理科生嚴重。其中強迫、人際關系、焦慮三個因子在0.05水平上顯著,抑郁在0.01水平上顯著。

5.不同年級學生差異的比較

對大一、大二、大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三者在總均分上差異顯著(F=15.101,p<0 .001),各個因子都達到顯著性水平。多重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大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無論是在總均分上還是在各個維度上,都顯著優于大一、大二的學生。

討論與分析

1.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全國常模的比較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全國成人常模相比較差,這與國內的許多相關研究成果一致[2-5]。能夠進入大學學習,說明他們在同輩群體中是比較優秀的,正因為如此,家庭和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就比較高,無形中給了他們許多的壓力;其次,現在的大學教育已經從傳統的精英型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大學生人數的增多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比如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再加上整體宏觀經濟形勢的波動、就業崗位的有限、用人單位的挑剔等,給在校的學生們也制造了許多壓力;最后,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本身就充滿著競爭,剛剛離開父母的懷抱,就要開始獨立的學習和生活,自然就會出現許多的問題。他們面臨著如何和同學和睦相處、如何處理異性之間的情感、如何應付緊張的學習和考試、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等一系列的問題??梢哉f,與同輩人相比,他們出現更多的問題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們的自制能力、自我調適能力和適應能力相對來說也更為出類拔萃。

2.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差異的比較

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上比城市學生要好。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睡眠及飲食六個因子上,二者差異顯著,城市學生的平均分要比農村學生更高,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略有不同[6-7]。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調查上,而本研究的樣本主要涉及到大一到大三的學生。農村學生雖然大部分家庭貧困、經濟基礎較差,但大部分學生能夠吃苦耐勞,適應能力強,這是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狀況較好的原因之一。而城市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相比農村學生來說要差一些,而且性格上他們與農村學生相比有著更強的優越感,所以好勝心更強、競爭意識更強,一旦碰到相應的問題,出現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就是理所當然中的事情了。

3.男生和女生差異的比較

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差異并不顯著,但是在人際關系和抑郁兩個因子上,二者差異顯著,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這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有所不同[2]。女生的生理結構決定她們更為敏感,也更為注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相處。社會角色的分化也使得她們釋放不良情緒的渠道要比男生窄得多。在情感問題上,女生也通常處于被動地位,相對于男生來講,也更容易受到傷害,所以相對于男生來說她們普遍更容易抑郁,這也符合我們的經驗和常識。

4.文科生和理科生差異的比較

文科學生心理問題顯著多發于理科學生,各個因子得分文科生都要偏高,而且在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四個因子上,二者差異顯著,這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8]。理科學生相對于文科學生來說,要更為理性,邏輯思維能力強,性格上比較沉穩;而文科學生很多都非常外向,性格上感性,缺乏沉穩的氣質和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產生兩者差異的主要原因。

5.不同年級學生之間差異的比較

本研究發現大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優于大二、大一的學生,這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有一致的地方[5],也有不一致的地方[3]。大一、大二的學生基本上處于適應階段,面臨著角色的轉換問題,很多事情對于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因此,相對于大三的學生來說,更容易出現相應的心理健康問題。

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與全國成人常模相比差異顯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

2.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在總分上差異顯著,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優于城市學生;男生和女生在人際關系和抑郁兩個因子上差異顯著;理工科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優于文科學生;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優于低年級學生。

3.該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淑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7.

[2]賴水香.120名大學生SCL-90量表測試結果分析[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3):121-123.

[3]李慧民,徐玉芳.河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03,19(10):1192-1193.

[4]張怡,劉艷萍,高寶營,巨麗安,郭寶華.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7,28(22):2112.

[5]姚斌,汪勇,王挺.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4,25(2):201-204.

[6]符永川,張社爭,石梅,武海明.延安大學2007級新生SCL-90評定結果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2008,6(4):1-3.

[7]楊憲華,潘永前,田小莉.商洛學院2008級新生SCL-90普查[J].商洛學院學報,2009,23(2):70-75.

[8]徐勇,韓柏.不同高校學生SCL-90測試結果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12(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