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斷推進,高職層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如何根據社會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高職學科專業結構,培養具有就業競爭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對于省屬綜合性大學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國高等教育今后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形勢 省屬 綜合性大學 專業 應用性

[中圖分類號] G25 [文獻標識碼] A

理念先行:廓清辦學定位上存在的誤區

綜觀國內很多地方綜合性大學,囿于辦學理念和辦學條件,習慣于將高職生按研究型人才去培養,“重學輕術,不同高等學校紛紛趨向于學術型、研究型大學,認為技能型、職業型院校是次等學校。”①地方高校作為智力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和省級統籌的受益者,在學校的發展定位上應立足于專門人才培養,扎扎實實地“立地”建設,“突出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培養高職生為主、以教學為主、以面向地方為主的特點。”②

合理分類:實施專業錯位發展戰略

省屬綜合性大學合理的專業結構,主要反映在與地方經濟結構相適應,能充分發揮教育的智力支撐功能,積極而有力地提升和促進本省社會經濟的發展上。在建設好傳統優勢專業基礎上,做大做強“電子學類、計算機類、機械類、電氣類”等工科專業和“法學類、新聞傳播學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等應用性較強的文科專業,直接服務經濟社會主戰場。

增調并舉:加大專業建設改造力度

專業作為人才培養的平臺和最直接的顯性單元,應用型專業建設是發展應用性高等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核心。省屬綜合性大學應當充分調研本省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對高校人才的素質要求有的放矢,對就業難度大、社會需求量小的專業通過中青年教師培訓轉崗、其他教師買斷安置等形式逐步淘汰。

固化制度:優化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省屬綜合性大學一般應本著“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多方向”思路,優化整合課程體系、構建“4321”式的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一是模塊化組合。根據課程的關聯性和先修后續關系,各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可分成“公共基礎教育、專業拓展教育、學科專業教育、實踐教育”四個模塊并設置不同的權重系數。其中,公共基礎教育模塊是通識教育或公共平臺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外語、大學計算機、大學語文、大學體育和軍事訓練等六類,權重系數0.2;專業拓展教育模塊包括縱向性拓展的專業選修課和橫向性拓展的跨專業及人文科技選修課,旨在強化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更新知識結構,適應未來社會不斷變化的崗位需求,權重系數0.1;學科專業教育模塊是體現專業核心特質的、主修專業學生必選的課程,權重系數0.4; 實踐教育模塊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專業教育模塊,包括實驗、上機訓練、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就業指導、社會調查或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等,權重系數0.3。二是方向性分割。在明確專業總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后,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需求及與研究生培養階段的有效銜接,在每個專業的選修課中設置2-3個專業方向,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和通識知識的前提下,通過不同的選修課程學習。三是拆分式單列。將實驗課程從理論課中剝離,進一步規范和明確實驗教學的各項要求。

教以致用:增強課程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基于歷史原因和現實需要,高校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必須注重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一方面通過與社會各領域具有權威性的社會資源,有針對性地共同開發一些綜合性、跨學科、涉及面廣、針對性強的課程。另一方面要求在打造應用型教師隊伍上,學校要創造條件聘請有經驗的企業家、工程師及相關專業人員來校短期集中授課或開設專題性的講座,改進教學教法,成為“雙師型”教師、形成實踐教學效果突出的應用型師資團隊。

能力為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考核

“實踐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內在決定了應用性高職專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不完全是理論性的,而要充分凸顯實踐性。”③根據對安徽省綜合性大學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及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現場走訪了解到,目前省屬綜合性大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安排比較零散,教學環節之間缺乏溝通、銜接不夠,驗證性實驗較多,探索性實驗不足。④要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必須在對人才培養規格準確認識的基礎上,加大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除了設置與理論課對應的實驗課,還應在實踐教育模塊設置專門性的課程設計、課程實習、專業實習、見習等實踐環節。必須強制規定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的累計學時數在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最低比重。

以“研”為突破:創新校地合作新機制

目前高校參與社會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程度還需提高。調查顯示,各個行業發展都遇到不同的技術瓶頸,而這些技術難題,在省屬綜合性大學每年投入數以千萬元的專業建設中難覓蹤影。調查也顯示,地方企業在解決技術難題或開展技術合作時,偏好“舍近求遠”,同國內高校優勢專業、科研院所聯系較多,對省屬綜合性大學解決技術難題和科技創新能力信心不足。基于此,地方綜合性大學要發揮一定的科研優勢和人才資源優勢,積極主動地結合區域發展的重大需求,積極參與所在區域內的政府機構、重點企業、科研院所共建研發中心和研發基地,促進科技資源向行業企業和社會開放,幫助行業企業解決生產生活過程中的具體技術問題。

參考文獻:

[1]高林.應用性本科教育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9:243.

[2]潘懋元.什么是應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