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體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以“功利思想”為立腳點,從不同角度剖析影響高校體育發展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實現我國高校體育校園文化生活水平新局面提供可行性的參考價值和促進創新時期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

【關鍵詞】功利思想 新時期 高校體育

高校體育是人們傳承“終身體育”思想的重要載體,同時為“健康第一”理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而,搞好高校體育校園文化勢在必行。

功利思想的個人見解

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追求個人利益成為了社會的主流。久而久之,功利思想便占據了人們的價值觀念,該思想使人們重視物質基礎而忽視精神層面的追求,從而變得務實主義和個人主義,過分強調了個人的利益,其帶來的危害性是不可忽視的。功利主義是以行為的目的和效果衡量行為價值的一些倫理學說中最有影響的學說之一,是社會客觀現實的具體表現,是人們重利益輕精神,重個人輕集體的思想觀念,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為個人主義。

功利思想在高校體育中的具體表現

1.學生角度闡述

⑴高校學生對體育課的認知程度不夠,上課態度不端正。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主體,其行為能力和認識程度趨于成熟化,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高校學生都忽視了體育課的重要性,從思想上否認該課程的價值性,從而使體育事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①認為體育課不等同于文化課,沒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形成了主次劃分嚴重的現象。②大部分大學生并不是為了自身鍛煉和個人喜好去上課,而單純地認為上體育課只是為了完成一項任務,片面地理解為為了考核合格去完成該課程。③當代大學生意志力薄弱、怕吃苦、怕累不愿意去從事體育活動,給高校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傳統的思想縱容了當代大學生一味地追求文化成績,從而影響了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⑵高校學生上體育課的目的只為修學分。經過調查與訪問,大部分高校學生對體育課缺乏學習興趣,上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完成學分,使該課程無法得到真正的預期成果。很大部分學生認為高校體育考試不嚴格,很容易通過,學分易得到,修完學分真正成為在校大學生學習體育課的真實目的。大部分學生態度的不端正薄弱高校體育的真實價值,使高校體育遜色于其他學科。

2.教師方面闡述

⑴責任感缺乏,職業使命感下降。高校體育教師是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師資力量,是培養“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師責任感下滑,上課只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了“育”,將體育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后,不注重學生是否能“消化”、是否“吸收”。將主要精力全部集中在考試成績上,以考試成績是否通過去評價一個學生的能力大小和品德好壞。從而,使教師的神圣使命感和責任感逐漸薄弱,進一步使教師失去了原有的社會角色特征。

⑵重心傾向于評職稱。高校教師的職稱晉升是每個教師都很關注的事情,然而評職稱的標準只停留在科研和學歷兩個層面,所以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放在發表文章,申請課題上。科研能力和學歷成為評職稱的強硬條件,使得大部分教師忽視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3.學校方面闡述

⑴學校領導對該學科認識能力薄弱。一直以來,體育課在學校學習中處于不被重視的地位,高校體育也不例外。重視重點學科,忽視一般學科,基本是每個高校普遍存在的。在這種功利思想的籠罩下,高校體育逐漸邊緣化。長期受到學校領導的不重視,高校體育的教學質量也不斷下降,從而嚴重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態度。所以,社會對高校體育教師作出“工作消極,不思進取”的評價。

⑵學校經費不足,阻礙高校體育的發展。在高校體育的課程設置中,大部分學校都涉及到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去選擇相應的體育課程。但經了解,很多高校場地欠缺、器材供應不足,組織相關的活動,學校領導不給予經費,使得學生的興趣逐漸降低,教師在上課時也處于消極狀態,教學效果不佳,導致高校體育發展停滯不前。但其他學科的經費相對充足,這種嚴重的功利思想,影響了學生學習體育課的積極性,在每年的大學生體質測驗中,都可以看到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意志力逐漸薄弱。

如何正確定位高校體育的角色

1.正確定義高校體育,端正學生和高校體育教師的態度

高校體育是體育文化傳承,發展與教育的重要載體。[1]大學生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價值觀逐漸成熟的階段。所以,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重新審視體育課勢在必行。高校體育不等于中小學的體育課,它是培養學生正確健康觀和延續體育生活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加強建設高校體育教學水平,重在提倡高校體育教師塑造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與端正的工作態度。高校體育教師積極改變常年形成的自由散漫的工作態度,樹立神圣責任感和敬業的精神,對提高高校體育事業發展有著顯著的作用。

高校要承擔起正確定位高校體育角色的支撐點,讓學生改變傳統的思想,提高體育文化認識,重視體育的社會地位,同時健全和完善高校體育發展的機制,營造一個良好的高校體育文化環境,促進高校體育文化與社會體育相接軌,引領體育事業發展的新路標。

2.體育教師對高校學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教師是實施教育教學的重要保證,他的主要職責是將學生培養成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實施素質教育,不僅僅只注重科學文化知識。同時,要將思想道德建設放在首位,使文化水平與道德水準相協調。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立足于社會的支撐點,是人與人相處的相互信任的橋梁,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首要因素,因此,體育教師實施課程中,同時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3.改進職稱的評比制度

在“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中,競爭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衡量“輸贏”必須要有一個衡量標準。高校體育教師的職稱晉升主要是科研和學歷水平,忽視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前者的衡量只能證明該教師有個華麗的外表,并不能代表是一個有能力的教師。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不是由科研的多少,學歷高低來評判的。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對一名教師的評價是不可忽視的,所以職稱晉升的標準不能光看外表還要注重內在。

4.學校領導轉變觀念,高校重視該學科

高校領導充分認識到體育文化的重要性,是該學科立于不敗之地的支撐點。領導的積極呼吁,是促進高校體育得到高度重視的關鍵所在。學校領導應該積極營造良好的高校體育文化環境,在健全完善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基礎上,應改進重“重點學科”輕“一般學科”的陳舊觀念,積極主動,以身作則強調體育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支持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到體育運動中,引領高校體育文化走上新的臺階。

消除功利思想,創建健康、綠色、新穎的高校體育文化新局面,對體育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應遵循自身發展的特點,健全其發展機制,再量身定位,從而促進我國高校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華榮.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角色定位的再審視[J].體育與科技,2013,34(4):116-120.

[2]張志剛.淺析新時期如何樹立高校體育教師新形象[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0).

[3]周莉,鐘浩,陳萬睿.21世紀高校體育教師綜合素質芻議[J].考試周刊,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