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實踐型課程體系構建
作者: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 陜西西安 黨 媚
發布時間:2014-06-17 10:03:14
【摘 要】筆者結合區域經濟特點,以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按照“逐級能訓”的主導原則,構建專業實踐型課程體系,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整合,達到了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 實踐型課程體系 逐級能訓
高職院校實踐型課程體系構建需在全面考察課程體系各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通過組織、整合實踐課程資源,制定出符合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和實施方案。構建過程應遵循以職業能力為主線、以職業生涯為背景、以社會需求為依據,實現與職業崗位“接軌”以及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等原則。
專業定位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處于國家級航空產業基地的核心區,通過對區域內行業概況和專業人才需求情況行進行深入了解,確定本專業畢業生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包括:儀表安裝(選型、工藝流程識圖),過程控制儀表、傳感器與自動化監測儀表的調校,PLC程序設計、維護,控制系統集成和組態以及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調試、維護五個方面。非核心能力包括:電工、電子應用,電機控制拖動技術,單片機程序設計維護,SCH圖紙設計及應用以及PCB圖紙設計及制成品等五個方面。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是“基于過程控制理論,運用自動化裝置與儀表等對生產過程(對象)實施自動化控制”的一項先進技術。根據專業人才需求、職業崗位工作任務以及行業專家調研成果,并經過專業建設委員會論證,確定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工業過程控制儀表的安裝、調校、使用、維護等基礎能力,運用過程控制技術方面專業知識進行系統集成和組態的核心能力,工業機器人自動線安裝調試、維護及故障診斷的綜合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緊緊圍繞該目標,依托學院良好的校內校外實訓基地條件,創新和實踐本專業“3131”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實踐型課程體系構建
1.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根據本專業畢業生必須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和需要掌握的非核心能力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將專業職業領域分為工業過程控制、智能儀器儀表和機器人自動生產線三大方面,每一職業領域具有多種就業崗位群,根據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確定本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核心技能,并在此基礎上,按照能力逐級進階的規律和職業能力培養的不同目標,本著從識圖、儀器儀表使用等基礎能力,到現場編程、人機界面開發等專項核心能力,再到故障診斷、自動化維護等綜合能力培養的主線,確定不同能力階段和能力目標的支撐課程,做到每項職業崗位要求都有專業課程或核心課程支撐,核心課程有思想道德課程、文化課程、素質拓展課程和特色課程支撐,達到能力循序漸進培養的目的。
2.實踐型課程體系的構建
本著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按職業技能“逐級能訓”的主導原則,構建實踐型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本專業實踐技能劃分為:基本技能、專項技能、綜合技能和崗位技能四個階段,并設計不同階段的實訓內容和環節,同時將職業技能鑒定與專業培養目標以及各個實踐環節相結合,并保證各個實踐環節和職業技能證書都有理論課程的支撐。
3.實踐型課程體系優化
為了明確學生就業目標,解決頂崗實習、就業時存在的“學校熱,企業冷”的問題,入學初期由專業帶頭人帶領學生進行“看企業、講專業”的職業認識實習;二年級時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在各個校內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訓,完成相關技能培訓,掌握頂崗要求的基本技能;二年級暑期的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是對學生在校所學知識的鞏固,更是讓學生通過參加實際生產,積累工作經驗;三年級學生將畢業設計課題與企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將自身知識和能力系統化,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工作崗位。通過這樣系統化設計,使學生在校期間就積累工作經驗,獲得了職業素養的系統化培養。
4.實踐型課程體系實踐成效
我院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通過對實踐型課程體系實踐,推進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實施,促進了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及師資隊伍建設。同時,也為學生畢業設計、科技創新、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平臺,為教師縱、橫向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優越的實踐基礎和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賈朱植,祝洪宇,林春麗.高職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課程體系改革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楊琳.高職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內江科技,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