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在高職實訓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因納特”平臺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實踐
作者:西安翻譯學院 陜西西安 萬勝利
發布時間:2014-06-17 10:00:53
【摘 要】實訓對于增強高職畢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提升綜合素質作用巨大。本文基于因納特工商實訓平臺,通過對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實訓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并就該模式的應用進行了案例說明,以期培養學生的綜合決策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為企業培養滿足要求的合格專業人才。
【關鍵詞】任務導向 教學模式 因納特實訓平臺 工商管理
基金項目:西安翻譯學院2011年院級工商企業管理重點專業建設項目成果之一。
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
西安翻譯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技能專門人才。這也就是在強調專業理論和知識面之外,更要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而我們培養的人才卻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結合最初的狀況,總結實訓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1.實訓成為理論學習的“第二課堂”
在實訓教學中,偏重理論教學的深度和系統性,使高職學生的實訓課堂并沒有凸顯出與理論教學的不同,使“實訓”變成了理論知識學習的“第二課堂”。
2.以教師引領型教學為主,學生興趣不大
在實訓這一重要環節上,教師基本上是全程參與,講解詳細,使很多學生對所要進行的實訓內容失去了好奇心和參與的興趣,降低了學生參與積極性。
通過對我院工商管理2007屆(83名)、2008屆(51名)連續兩屆參與實訓的134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高達70.9%的學生對希望從實訓中學習到的內容和實際培養的形式和內容存在較大偏差,54.5%的學生表示對實訓沒興趣,僅有23.1%的學生表明有興趣,不過僅僅是對實訓平臺感興趣,而不是老師的講解和引領。這一數據充分說明,這樣的教學模式根本達不到所期望的提升學生實踐及動手能力的訴求,這與企業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人才的需要脫節。
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概述
基于以上問題,通過在實訓中不斷探索和實踐,提出了“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
“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是在“因納特工商管理實訓平臺”教學中,以實訓的背景介紹和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簡單說明的基礎上,以典型的情境任務為依據,使學生“走入”情境,以情境為載體,自主探索每一情境中所面對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在不斷深入的情境和對實訓平臺功能不斷地了解中,尋求目標的一系列最優決策序列,最終順利達到預定目標。
這一教學模式的改變,淡化教師的引領角色,以學生為中心,使教師的角色扮演為“輔助者”,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對于實訓平臺不斷加深認識,對企業經營的艱辛、競爭的殘酷、面臨資金短缺時的焦慮以及面臨單個企業無法消化的訂購單時的合作等有了深入的體驗,從中收獲了理論學習中無法感觸的方方面面,對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
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在實訓中的應用
1.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內容安排
“因納特工商管理實訓平臺”以模擬公司實際運營為基本思路,涵蓋了組織架構的搭建、公司注冊基本流程、外匯買賣、貸款融資以及設備采購、產品生產、營銷推廣、直接銷售經驗等眾多環節;構建了商務談判的交易洽談系統,自動招投標管理和評價系統,實驗室內容涵蓋公司注冊登記、公司組建和架構、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企業規劃和企業戰略、資金管理和資本經營、企業發展規劃和商業計劃書等,從企業運營模擬、企業經營決策分析等多方面為學生實訓、實習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根據軟件模塊、課時、專業課程目標及任務要求,劃分為6個學習項目,22個需要解決的工作任務。如表一所示:
表一:項目名稱及工作任務安排表
2.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實施案例
以項目2企業市場行銷的任務1 “公司份額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為例,來分析如何以任務為導向,通過學生自主逐步探索、認知,提高學生職業綜合技能。
任務的目標是:使學生會分析市場,進行科學定價,并科學行銷。
(1)任務的提出:公司份額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2)任務的知識說明:實訓要求注意市場變化,科學開拓市場,科學選擇銷售渠道,科學定價。
指導教師在實訓開始時,針對這次實訓提出如上的任務,并給出相應的任務知識說明和提示。
如果學生要很好地解決“公司份額的影響因素有哪些”這個問題,必須結合理論中所學的有關市場營銷中對公司份額影響的相關知識,并結合實訓軟件平臺,尋找相應的需要關注的操作內容。
在該任務的完成中,需要具體關注的點主要包括兩方面:①市場進入前:市場進入策略、區域選擇、渠道的選擇、產品定位等;②市場進入時:市場份額增長策略、市場開拓方式、產品品牌投入度、產品價格定價策略、合作方的選擇、促銷方式等。
(3)小組討論:不同的學生關注到的點是不同的,接著通過軟件平臺每項功能的認真學習和討論,方能將如上兩方面需要關注的點一一給出,這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了解了模塊的功能,并在討論中進行交流和總結,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4)綜合評價:這一項在該任務完成時并不能給出,只有當第2個項目的全部任務完成后,才能識別當初的決策和認識是否正確,這就體現了當前的決策對于后續決策的影響,這一具有后效性的影響,使每一階段決策必須慎重,否則將對于整個經營的成敗產生影響。
過程性的決策,直觀反映在最終的經營結果中,體現了“全過程決策+結果”這一綜合評價模式,關注學生多因素影響下的決策能力的訓練,并能直觀地告訴學生,經營成敗和每一步的決策息息相關。
總結
在以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由原來的主角變為“幕后操作者”和“任務發放者”。
首先,能從培養學生的綜合決策能力出發,最大限度地弱化教師的角色和強化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帶著任務充滿好奇地去探索、認知,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在近兩年實訓教學活動和學生興趣調查中得到了充分證實。
其次,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使學生逐漸地在實訓中能夠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培養的學生能夠真正滿足企業的要求。為學生能夠快速從“學生人”轉變為“企業人”作用非凡,且對于學生今后的長期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孫連棟,李曉敏.職業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6,(7):146-147.
[2]郝文星.示范性高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4):4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