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審視傳統漆器所蘊含的仿生形態設計理念,探索出漆器的仿生造型基因對引導現代家具設計實用造型形態和結構功能形態的參照效應,充分展現出現代家具造型表現力的傳承性與模擬性。

【關鍵詞】漆器 參照 仿生造型 現代家具

漆器的創造多注重形制,造物的同時,必然要表現具體的造型。人們的思維意識對世界萬物產生印象,進而發生聯想,形成實用功能需求的渴望,漆器的造型便由此而生。起初的形制多依據仿生,多數參照動植物等的原始形態,借鑒它們的形、線、色,制成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實用性器物,以參照自然生態而造型的手法,使得原始的仿生學得以展現。這種將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在以藝術活動為介質的時空里相互聯系,使得漆器造型體現出實用與藝術相融合的獨特表現力。這種造型的表現力在設計理念上與現代家具造型設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是現代家具造型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1]。

漆器蘊含的仿生造型基因

1.漆器的形態仿生型基因

形態仿生型漆器:指對生物體的整體形態或某一部分特征進行模仿、變形、抽象等,把自然物象特征融進器物造型之中,通過匠心獨運的表現技巧,生動具象的姿態神韻的形象顯現,賦予器物特定的實用性與審美性。如圖1所示的“彩繪鴛鴦漆盒”, 形如一鴛鴦,頸下有一圓柱形榫頭,嵌入器身頸部的卯孔內,使頭可以自由旋轉。器身肥碩,由兩半膠合而成,內部挖空,背上有一長方形孔,承一長方形浮雕夔龍蓋。翅膀微上翹,尾部平伸,足作蜷曲狀。頸下一圓柱形榫頭,插入器身,可轉動。該器型惟妙惟肖地塑造了鴛鴦的形態,器物造型源于自然,貼近自然,富有生活氣息。這種形態不僅使外在形體洋溢著一種活潑動物的生命力,而且結合實用功能,是集實用性與觀賞性于一體的形態仿生型漆器。

2.漆器的結構仿生型基因

結構仿生型漆器:指器物內部結構的融通性,將自然界物質的原生態結構融入器物內部結構設計,并輔以巧妙、夸張的手法,舒適的造型形態,使得內部結構設計緊湊,與外部渾然一體,形成不失于原始自然形態結構與器物造型的共性之美。類似這樣的結構設計在傳統漆器中應用很多,如圖2所示的湖北荊門包山出土的“鳳形雙聯杯”,以鳳鳥連負雙杯造型,頭頸位昂啄銜一珠,尾翼翹起,形系木雕狀。鳳鳥雙翅并列一對桶形杯,以孔相通,便于器內融通流動,最為驚撼的是雙形杯下有似孔雀開屏狀雛鳳,與付杯鳳鳥的雙足構成漆器四足,在增強器身穩定性的同時顯現浮華的裝飾性。

3.漆器功能仿生型基因

功能仿生型漆器:指依托生物體和自然界物質存在的功能原理對漆器進行內部功能的改良或新的設計,使整個器物造型在秉承仿生本體效用的同時,又具有“容”的功能作用,巧妙地結合器物內部空間布局與外部容器形制的一體性,使器物具有堅實的穩定感和良好的實用性能。如圖3所示的漢代“豬形盒”,全器系兩豬合體狀,呈長形橢圓制,盒體由蓋與器身相扣合而成,器身下倨伏四足,平底。器物為追求最大的容納性功能,將盒體外形設計為兩豬體態相容形,有效將豬鼓形體態的自然仿生與器物“容”的功能完美契合,是功能仿生型漆器的典型之作。

圖1彩繪鴛鴦漆盒 圖2 鳳形雙聯杯 圖3 豬形盒

漆器的仿生造型對現代家具設計的啟示

設計與自然從來是密不可分的。顯而易見的是在早期原始漆器上看到的漩渦紋、鳥紋、魚紋、饕餮紋、雷紋,到明式家具中的官帽椅、月牙桌。這些均是提煉自然環境中優美生動的視覺形態或局部特征,經過深層次概括與加工,輔以夸張和抽象的表現手法,達到造型與紋飾的完美結合,最終演繹出由形似到神似這一深邃的藝術視像[2]。這無疑是先民們在漆器藝術創作活動中,將設計智慧與自然形態完美結合的最好佐證,對現代家具設計具有參照效應。

1.形態仿生型漆器對現代家具設計的影響

如圖4所示的“虎座鳳架鼓”,它是楚國特有的一種樂器——懸鼓,以鼓最為突出,底座以伏臥的雙虎為支撐,虎背上昂首站立兩只單腳鳳,鳳與鳳的空間處懸掛一鼓。值得指出的是,鳳鳥與伏虎的組合形象,鳳鳥翹首張喙,自信挺拔,伏虎趴地雙縮,反映了楚人崇鳳貶虎的觀念。這件漆器傳神地展現出鳳鳥、虎的形態,巧妙地將鼓嵌于背向的鳳鳥之間,全器造型逼真、彩繪絢麗,它是具象自然形態仿生設計的典型應用。

與之相對照的現代家居設計,形態仿生設計是現代家具設計的重要形式。其仿生的形態涉及廣泛,既有自然界的生物體(植物、動物、人物、微生物等),也有自然界中的物質存在(山川、日月、雷電)的外部形態及其象征寓意[3]。如圖5所示法國設計師吉恩·米歇爾的瑪里琳唇沙發,便是依照性感影星的嘴唇而仿生設計的非常經典的沙發形態。依唇部的外形,將上唇與下唇結合沙發的功能巧妙地隔出靠背與座面,既表現鮮活生動的唇形又增添了家具形態的情趣性。再如丹麥設計師漢斯·韋格納運用形態仿生設計理念設計的“孔雀椅”,將椅背設計制成扇狀孔雀尾的形態,椅子整體呈現引孔雀開屏般的動人姿態。由此可見,形態仿生家具設計是現代家具造型創新的重要源泉。這種在漆器器物中蘊含的形態仿生造型,突顯物態化對象中的生物本體特征,它影響并輻射著現代家具的造型設計理念,使得現代家具設計既具有造型形態自然美的同時,又不乏功能結構的時尚美。

圖4 虎座鳳架鼓 圖5唇沙發和孔雀椅

2.結構仿生型漆器對現代家具設計的影響

結構仿生設計在傳統漆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圖6所示,湖北江陵雨臺山楚墓出土的“彩繪鴛鴦豆”,是模擬自然物象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器身如蜷縮靜睡、扭頸翹尾、斂翅收足的鴛鴦,被囊括在橢圓形的體積內,形象憨態可掬中帶有生動感。器身由豆蓋、中把、喇叭形底座接連而成,由粗—細—粗的變化曲形構成,呈流線型起伏輪廓。如此造型具有上升流動之勢,概括中不失實用。是一件結合鴛鴦的軀干與豆的實用性結構的仿生形器物,這種原生態的自然結構仿生型漆器,是在強調結構性的同時注重內部的融通性與外部形態的渾然一體,是集實用和審美相互交融的物化形式。

在家具產品發展的今天,這種結構仿生型設計被廣泛的應用,如圖7所示菲律賓設計師的“蠶繭沙發”,仿照桑蠶做繭的自然過程,運用金屬絲編織了人工的“繭”形似蠶繭的沙發。即通過“作繭自縛”的原理,在結構似蠶繭的造型內營造空間,高圍合靠背舒適度設計,人置身其中,充分享受繭中的安樂與愉悅,集形態的獨創性與功能的合理性相統一的現代家具設計。再如意大利設計師M.德盧基設計的“骨骼椅”[4],如圖8所示,運用結構仿生設計手法,通過模擬人體脊柱骨骼結構,設計出形式新穎、結構精巧的椅子。通過對照,發現現代家具設計中賦予傳統漆器結構仿生型設計的輻射和參照效應。現代家具設計是以抽取自然物的結構充溢于和諧的形式上,運用仿生設計理念,輔之以現代設計手法創造出現代感與藝術品位相互融合的家具產品,使得家具的結構設計在秉承仿生性的同時,具有“容通性”的功能特征。

圖6 彩繪鴛鴦豆 圖7 蠶繭沙發 圖8 骨骼椅

3.功能仿生型漆器對現代家具設計的影響

模擬自然物象的擬形漆器是傳統漆器造型的主要表現方式,這種依托漆器功能而加強整體外形自然仿生的藝術造型,是集實用和審美相互交融的物化形式。如圖9所示湖北云夢睡第虎出土的“秦代彩繪鳳形勺”,以鳳的頭、頸部變化為勺柄,鳳體內凹成槽形挖制成勺、平底,呈橢圓狀,內髹紅漆、外壁黑底紅紋,整體似足立的鳳形[5]。它是按照功能的直觀形態化造型,造型結合實用并作適度的夸張,生動形象,惟妙惟肖,有效地實現了形象的模擬性和功能的合理性的協調統一,是集實用性和審美性相統一的功能仿生型漆器的典型杰作。

這種功能型仿生設計影響并輻射著現代家具設計造型,通過借助自然物的功能特征,運用仿生手法,遵循人體工程學的原理,結合家具的功能造型,使現代家具設計具有生動的形象與鮮明的個性。如圖10所示“水母燈具”,在形態仿生的同時,更令我們關注的是它的功能仿生設計,不言而喻水母能自行發光,光斑絢爛多彩,晶瑩透亮,可以照明,設計師通過借助這種功能原理而造型設計燈具,體現出一定的創新性與趣味性,呈現出燈具功能仿生設計的形似與神會。這種從生物體的功能上直接獲得的形態造型,對現代家具進行創造性再設計,充分體現出使用功能和設計形式的完美契合。

圖9 彩繪鳳形勺 圖10 水母燈具

綜上所述,漆器器物上所呈現的仿生造型基因彰顯出深沉的哲理感受,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通過對漆器中具有形態仿生基因、結構仿生基因、功能仿生基因的分析與梳理,以及與現代家居設計的對照,發現二者在設計理念上的相似性與傳承關系,探尋出引導現代家具設計的結構造型形態與功能適用形式。仿生造型設計成為現代家具創新設計的重要源泉之一,它是在遵循人與自然物象和諧統一的基礎上,生成現代家具造型的自然生態的雕塑性與多元化審美的簡約性。

參考文獻:

[1]趙敏婷.傳統漆器色彩對現代包裝設計的影響[J].西北大學學報,2009:95-98.

[2]李賜生.明清家具造型設計中的節奏與韻律美[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7:102-103.

[3]張乃沃.師造化、得心源[J].設計論壇,2010:78-79.

[4]宋端樹,朱宇博.現代家具設計中仿生應用之探究[J].包裝工程,2009:85-87.

[5]陳振裕.中國歷代漆器工藝的繼承與發展[J].江漢考古,200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