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琴曲《夕陽簫鼓》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根據同名古琵琶曲改編而成的,它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國鋼琴改編曲的經典代表作之一。文章從民族五聲調式、曲式、和聲及對傳統樂器的模仿等幾個方面研究了鋼琴曲《夕陽簫鼓》所蘊含的民族化元素,力圖使人們更加深入了解鋼琴曲的藝術特點,把握好作品的藝術風格。【關鍵詞】鋼琴改編曲 夕陽簫鼓 民族化元素 研究

黎英海的鋼琴曲《夕陽簫鼓》是眾多中國傳統民族器樂曲改編成的鋼琴曲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它包含了大量的民族化元素,具有濃郁的民族藝術特色。通過用鋼琴的創作技法,配以中國傳統的五聲調式和獨特的和聲以及復調二聲部,并利用鋼琴模仿民族器樂音色,體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中西合璧的藝術美。

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的民族化元素

1.民族五聲調式元素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作品多由宮、商、角、徵、羽五個基本音階組成的五聲性調式創作而成。《夕陽簫鼓》是根據古琵琶曲改編而成的鋼琴曲,作曲家在改編過程中,以民族五聲調式為基礎,配以西方鋼琴曲的藝術手段和創作技法以bG 宮作為全曲的主要調式進行創作,圍繞 12356 五個音形成整體旋律,將鋼琴與中國傳統器樂琵琶的特點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2.民族化曲式結構

中國傳統民族曲式中以“散—慢—中—快—散”形式的曲式結構比較常見,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作曲家在二部、三部、變奏、回旋等西方曲式的基礎上,加入中國傳統音樂曲式中的多段體結構及循環體結構,使曲子更具中國風格。

⑴民族化多段體標題音樂。黎英海先生在改編《夕陽簫鼓》琵琶曲時,以原有多段標題式曲式為基礎,將原琵琶曲的十段標題變為十一段主題,以插部為中心展開多層次的對稱結構,通過采用民族音樂中多段體標題式曲式進行鋼琴音樂的創作,使鋼琴曲邏輯嚴密、簡潔精煉。如圖1:曲式結構圖中A2和A4兩個部分是位于插部A3前后的兩個變奏,他們以A3為中心呈對稱呼應發展,并分別與主題和再現兩個部分形成對應。在主題和第一變奏部分旋律平緩,到變奏二的結尾與前面的平緩產生反差形成了第一次高潮。在插部后面的再現部分則以四個節奏和動力實足的變奏把曲子第二次推向高潮,使曲子氣勢恢弘而富有活力,達到了在虛幻與縹緲中架構與總結全曲旋律線條的目的。

圖1

⑵分組循環合尾結構。鋼琴曲《夕陽簫鼓》采用了中國傳統音樂曲式中的分組循環結構,以原始的主題旋律為基礎,將主題中的某些部分整合、拆分成多種主題組體,并以“魚咬尾”的創作形式創作出逐級模進的支生樂句群,且不斷循環往復,使樂句群進行多形態、多層次的變奏。

3.民族化的和聲

和聲的色彩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元素,傳統的五聲調式和聲序列以力度的功能關系為基本原則,通過功能性的減弱來增強調式的色彩性。在《夕陽簫鼓》中,作者以西洋大小調和聲來創作本曲的和聲進行,運用了大量的非三度疊置和弦、副三和弦、空五度、空八度等特殊和弦,同時通過非功能性序列的和聲進行、連續的二度關系和三度關系的和聲進行以及平行進行等突出橫向與縱向的特殊音效,來增加和聲的色彩性。

4.對傳統民族樂器的模仿

⑴對琵琶的模仿。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源自一首中國古代琵琶曲,因此在對樂曲改編時要注重體現出琵琶這種樂器的特點。鋼琴曲《夕陽簫鼓》作曲家在創作時,十分注重用一些音型來實現對民族樂器琵琶的模仿。如樂曲變奏七中開始的六小節,作者通過一連串的上行模進來模仿琵琶的彈、挑技巧,在彈奏時通過手指緊貼琴鍵,將力量集中在指尖,并快速下鍵的方式,體現出琵琶曲清脆靈活、節奏鮮明有彈性的特點。

⑵對古琴的模仿。在《夕陽簫鼓》中,為了能夠把古琴的音色充分表現出來,作曲家者運用了多種創編手法,不僅模仿了古琴的“聲”還體現了古琴的“韻”。如《夕陽簫鼓》的變奏三,作者用由上而下二度、由下而上二度、由下向上三度三種走音,來體現古琴的“虛實”、“實虛”變化,用“按音”增加持續性和共鳴度狀。

⑶對簫的模仿。在《夕陽簫鼓》中,作曲家用鋼琴的技法模仿了簫的滑音、疊音和打音,把樂曲的悠長、恬靜、抒情充分地表現出來,表達了幽靜、典雅的情感。如引子的結尾處,作者以三度音程中的三個音連續下行構成倚音來模仿簫聲,彈奏時手指貼鍵,前兩個音要彈得相對暗些,后三個音則要彈的明亮些,以最后的長音為重點,強調聲音的方向性與延續性,并隨著音區增高,長音時值縮短,體現出簫這種樂器所表現出的空靈深遠的意境特征。

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作為中國鋼琴改編曲的典范之作,它吸取民族音樂的精髓,借助西洋樂器鋼琴的創作技法配以中國傳統的五聲調式和獨特的和聲,使中西方樂器的特點實現巧妙的融合,展示了中華古韻的個性的同時,也符合西方音樂的審美表達,具有中西合璧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趙江虹.鋼琴曲《夕陽簫鼓》的民族特點與演奏藝術[J].美與時代,2003(12):28-29.

[2]謝紅.鋼琴曲《夕陽簫鼓》藝術手法探微[J].音樂探索,2003(4):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