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園 直 擊
發布時間:2014-06-05 10:55:4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張雄強考察調研西安思源學院教師
發展中心建設項目
2014年3月26日下午,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雄強到西安思源學院,就教師發展中心建設項目進行專題調研。
張雄強詳細了解了西安思源學院即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教師發展中心錄播室等設施,聽取了有關工作匯報,并和該院相關部室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交流。張雄強在座談中指出,民辦高等教育在陜西省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省委、省政府對民辦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扶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為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注入了動力。民辦高等教育的軟肋在師資,教師發展中心建設項目的實施可以有效彌補高水平師資隊伍短缺的短板,有利于民辦高等教育健康快速發展。他希望西安思源學院有效利用好省政府扶持資金,扎實做好項目建設工作,在全省做出樣板工程。
調研中,張雄強還就西安思源學院師資建設提出具體要求:一要真正轉變工作觀念,把教師工作由傳統的管控型向服務型轉變;二要實體化運行,搭建有效的工作載體,把工作做實,把該中心建設成教師之家;三要繼續擴大交流范圍,豐富工作認知,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第29屆陜西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在西安舉行
4月11日至13日,為期兩天的第29屆陜西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陜西師范大學舉行,來自全省12個市(區)代表隊共400余名學生參加216個項目的比賽。
陜西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由省科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團省委、省知識產權局共同主辦,分為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兩大類別。競賽包括化學、物理學、數學、植物學、計算機科學等18種中小學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技實踐展示兩個系列以及科技輔導員科技創新成果競賽。近年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成為全省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
西安中學有五個學生項目獲省級一等獎,咸陽彩虹中學和淳化縣淳化中學有兩名學生獲省級一等獎,寧陜中學有三個項目共7名學生榮獲省級一等獎。
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陜西省選拔賽舉行西安愛知中學將代表陜西參加全國比賽
本刊訊(記者 任小朋)3月24-25日,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陜西省選拔賽在西安舉行。
自去年12月部署活動以來,經過3個多月自下而上的精心準備,全省共有11市區、8所特邀學校的19支代表隊、114名選手和57位指導教師參加省級選拔。3月24日-25日,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西安愛知中學代表隊最終脫穎而出,獲得陜西賽區一等獎,6名參賽選手將代表陜西參加今年中央電視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石油普教中心(長慶八中)代表隊、陜西師范大學附中代表隊、西安市代表隊獲得二等獎, 商洛市代表隊、榆林市代表隊獲得三等獎,其余13支代表隊獲得優秀獎。
比賽期間,各位專家對選手們的精彩表現給予高度評價,對考題中一些生僻字和易錯易混淆的詞語進行了辨析,對漢字源流和文化現象做了學術講解,為現場觀眾呈獻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博得了陣陣歡呼和掌聲。陜西省語委辦主任、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省文化廳副廳長黃煒等出席活動并頒獎。
據悉,在持續舉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活動的基礎上, 陜西省語委、省教育廳將啟動陜西省大中小學“通用規范漢字書寫大獎賽”活動,以電視錄播的形式直觀展示和評價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規范程度和文化傳承能力等。
西安鐵一中組織高二學生
參觀國家重點實驗室
4月9日,西安鐵一中組織部分高二年級學生前往西安交通大學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進行了一次貼近學術前沿的參觀學習活動。
西安交通大學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都是相關領域的高水平科研基地,代表著國內乃至國際學術研究的前沿。同學們在相關老師的介紹下,近距離接觸了實驗室中的科學研究設備,了解了相關科學研究的原理,感受了科學研究的氛圍。同學們還不斷提出各種問題,與專業老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此次參觀學習活動,將日常學習的知識形象地展現在同學們的眼前,有效激發了同學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在豐富課余生活的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科學魅力,堅定了他們投身我國科學研究事業的決心。
西安愛知中學和馬欄齊心九年制學校
聯姻共建
本刊訊(通訊員 王德華)4月12日,西安愛知中學7名老師和12名學生在副校長張亞武的帶領下,來到180多公里外的咸陽市北部山區旬邑縣馬欄齊心九年制學校,進行了兩校紅領巾手拉手結對行動。
西安愛知中學副校長張亞武對西安愛知中學基本情況做了介紹,并就實現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隨后兩校代表簽訂了共建協議書。西安愛知中學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三位老師代表走進課堂,為馬欄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師生上了優質高效的示范課;張亞武校長作了班會展示課,仝改慧老師作少先隊工作經驗介紹。
為本次活動牽線搭橋的陜西紅色文化促進會、陜西福樂希望工程秘書長趙光務老師提出,本次教育共建活動承載的是希望,傳遞的是愛心,展望的是未來,是教育情、紅領巾夢的凝結,是馬欄夢、中國夢的締結。全國少先隊十佳志愿輔導員張景衡老師說:“聽孩子講革命故事是非常有意義的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希望以后能在馬欄這塊紅色熱土上開展紅領巾大講堂,進一步傳播紅色文化?!?/p>
洛南縣東街小學開展“結對幫扶”活動
4月9日下午,洛南縣團委來到洛南縣東街小學,與該校結對幫扶的10余名留守兒童開展座談活動。
活動中,縣團委同志逐一了解了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并鼓勵他們要刻苦鉆研、努力學習。接著為留守兒童贈送了學習用品,并互留地址、電話等,實行定期探望和幫扶活動。結對幫扶活動的開展,給廣大留守兒童帶來了更多的幫助和關愛,讓他們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緬懷革命英烈 學習先輩精神
4月4日下午,清明節前,綏師附小大隊部組織本校五、六年級少先隊員前往綏德縣革命歷史紀念館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為緬懷革命英烈,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每年清明節期間,綏師附小大隊部都會組織少先隊員到烈士墓園及革命歷史紀念館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參觀革命紀念館時講解員向學生介紹了先烈的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使全體隊員深受鼓舞。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秦漢戰鼓”進校園
為了弘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得到傳承和發展,近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秦漢戰鼓”代表性傳承人黃建民老師來到渭城學區,向學區教師進行了為期10天的技能傳授。
自去年渭城學區石橋中學被定為“秦漢戰鼓”傳習基地以來,學區領導十分重視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了讓學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傳習基地,學區領導特邀黃建民老師為學區教師傳授技能,然后由教師向學生進行傳授。在為期10天的技能傳授中,黃老師不僅向教師傳授了“秦漢戰鼓”的擊打方法,而且還給教師講述了它的發展歷史和作用,讓教師在掌握擊打方法的同時,對文化遺產的內涵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
此項活動的開展,不僅為校園文化增添了魅力,同時也展現出咸陽深厚的歷史內涵和精神風貌。(咸陽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