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場合聽說“推門聽課”,言者都比較自得,認為這個“推門聽課”代表嚴格管理,敢于監督,代表教學經得起檢查,沒有弄虛作假。但是,對這個“推門聽課”,30年前,我尚能接受,現在則越來越感到擔憂。我們總是強調“學生的學習權益第一”,“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我們也強調“尊師重教”,那么,在這個問題上,能不能換個文明一些的表達方式呢?我覺得,對學校教育而言,這個“推門聽課”似乎缺少對課堂的尊重,畢竟,“推門聽課”旨在檢查教師教學情況,并不針對學生的學習,這一點,連學生也明白。

我之所以有顧慮,并不意味單方面強調課堂“神圣”,而是出于對人的尊重;學生在課堂學文化,也學文明,課堂上發生的一切,對他一生的修養和性情潛移默化。“推門聽課”,是查教師的教學規范,查教師的業務水平,也就是說,是當著學生的面,查教師。

我在很多學校都聽到有關人員炫耀“推門聽課”,針對一些教師教學態度不佳或違反教學常規,為加強教學管理,我一度也認為這不失為一個辦法。但我很快就發現,雖然“管理”上開始“見效”,但犧牲的有可能是對教學的敬重。課堂是師生教學活動的場所,不是隨便可以進出的自由區域!一般家庭對不速之客往往也會手足無措,教室中突然有人“推門聽課”,必然妨礙學生的學習。你怎么可能讓一群學生(特別是小學生)面對一個“推門”而入的人熟視無睹并保持安靜?

有教師描述過某校的“推門聽課”:課上了十多分鐘,忽然校長帶了幾個人昂然走進教室,從前門徑直走到后面坐下,拿出筆記本,記錄教師的板書,十分鐘之后,趁著學生讀書,一一走了出去。令人驚愕的是他們又進了隔壁教室!這是聽課嗎?這有點像城管查小販,警方抓黃賭毒了。即使教師是個胸懷寬廣的人,他的學生情緒怎么可能不受影響?有稍稍文明一些的,為不妨礙學生,悄悄從后門進教室。不過,即使從后門走進教室,也有可能會引起學生注意力分散。

我并不覺得“推門聽課”有什么效果。強調“推門”,或是防做假,或是查“常態”,是針對教師的。一名管理者,如果不是教學內行,即使他有備而來,聽了教師一節課,也不可能說出什么有價值的意見;而即使作為一名內行,也不應依照自己的經驗對其他教師指手畫腳。這也就引出另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對教師的上課不放心呢?有智慧的管理者是不會用這種“突襲”方式督查教師的,他會有更多的方法來深入細致地了解教師的業務修養和工作狀態,并和他們溝通。首先他要信任教師,知道他們在為一個高尚的目的而工作,他們會付出巨大的努力,為學生的未來負責;其次他了解教師工作的辛勞,知道他們即使處在勞累中,也會盡自己所學所能關照學生,他們不可能懈怠;即使從其他渠道知道個別教師的課堂教學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也相信教師需要有成長的過程,總而言之,他不會把教師當敵人。

有所中學,教學樓做過高考考場后,學生向教師反映考場反作弊安裝的監控探頭仍然在工作,也就是說,學校可能在利用這個探頭,也就不必“推門聽課”了。有教師讓學生用黑色垃圾袋把探頭套上,因為他感到那個監控探頭是對課堂的侮辱,認為“在探頭下沒法上課”。老師們交流時說起這個“探頭”的話題,其實和“推門聽課”一樣,都是基于對教師的不信任,同時,教育管理者沒有任何理由侵犯學生文明學習的權利。

這是學校,不是監獄,這是教室,不是牢房。獄卒從窺孔中觀察囚徒的活動,是為了防范他們搗亂或逃亡;如果校長或主任試圖用監控探頭來觀察教室的動靜,他可能尚未明白什么是教育,而是把自己當作牢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