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石像,是我們的愛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段教育名言,我非常喜歡也常以此來告誡自己。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每時每刻都在感受著教師職業的高尚與責任。”在接受采訪時,一提到如何看待老師這個職業,剛還幽默地跟記者開玩笑的廖蔚芬老師眼神立刻變得嚴肅而堅定。一、教書育人,師德為先

廖蔚芬,陜西省特級教師,多年堅持教學第一線,歷任初高中語文教學。曾被授予陜西省教學能手、西安市學科帶頭人,被評為全國中語會優秀語文教師、國家“十五”教科研課題研究先進個人、西安市跨世紀立功先進個人、西安市教育局“優秀黨員”等。擔任陜西省中語會理事、陜西省新課程高考研究與資源開發項目專家、國培及省市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專家、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指導專家等。教學曾獲全國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論文、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省市全國一等獎。2012年西安市副市長授予她“西安市教育系統巾幗文明崗”的稱號。2012年教師節,西安電視臺特別為其制作專題節目,報道她從教多年愛崗敬業的事跡。

(一)寬容發現天才——從“棄學”到全國競賽獎獲得者

廖老師的班上曾經有一名學生由于中考失誤等原因,失去了上心儀已久高中的機會,執著性格使他聽不進家長老師的勸說,結果棄學一年在家。入學后,這名學生性格孤僻,從不與同學交往,上操、上課找不到位置,仍不想暢快入學。廖老師對這名學生的家長說:“雖然孩子有這個年齡孩子不該有的問題,但我能包容他,請相信我。”于是,這個學生在別人眼里許多不能容忍的缺點,在她那里都淡化處理了。慢慢地,廖老師的耐心與細心使這個孩子發生了改變,終于愿意上學了。

在教育孩子上,廖老師有著獨到的見解和科學的方法。她從心理學分析入手,對癥下藥。根據孩子特點,因人施教,循循善誘,幫助孩子溝通思想,教孩子為人處事,為孩子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引導孩子認真學習。她經常通過短信和家長交流,當家長因總麻煩老師而表示歉意時,她卻在短信中說:“我也是家長能理解你們。”學生病了,她會發短信息來詢問病情,并親自來家慰問孩子;放假了她提醒孩子,回家要記住感謝父母一學期送他上學付出的辛勞。在學校有了什么思想動態她會及時告知家長。孩子被同學選為三好學生,她通過短信鼓勵孩子:“要以此為契機,再促進步!”她不斷關注孩子身上新的變化,及時發現新的問題。疏導學生和家長的困惑,引領孩子的人生走向光明。孩子的健康發展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教育和努力,她就提醒家長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并告訴家長:學校領導、德育處都很關心孩子,使家長在困惑時感受到學校的關懷。孩子的不斷進步使家長由衷感激廖老師,孩子德智體各方面均衡發展,健康成長,讓家長倍感欣慰自豪。孩子坦言各方面深受老師的影響,也讓家長對老師尊重之感油然而生。作為家長,在感動之余,多次寫來感謝信。后來這個曾經不愿意上學的學生愛上學了,愛學習了,還參加全國競賽并獲得銀獎,不僅保送名校,還會懂得理解照顧家長。家長在感謝信中感激地說:“現在一家就一個孩子,老師救了孩子,就救了我們一家。”

(二)理解開啟迷茫的心靈——從搗蛋鬼到努力學習的孩子

廖老師班還有一個男學生,一入學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性格:不與同學或者年齡相近的人結交,只喜歡與老師來往,但是一張嘴說出來的話很傷老師;集體活動不參加,專門違反校規校級,引起老師的注意。對于這個學生,廖老師經常說:“其實這學生本質不壞,只是缺少朋友。”因為她經常和學生家長聯系,知道了孩子的生活狀況,了解了這個學生為何如此。從此她以理解的心態為基礎,根據這個學生的問題進行教育引導。這個學生給她發莫名其妙的短信,她想到的是學生想找老師說話;這個學生不參加活動瞎胡鬧時,她就低聲問他:“你都快成年了,還這么不懂事?我不會把你當小孩子哄,我希望你在3年后畢業時是個男子漢。”當這個學生化學考了年級第二名時,她找到這個學生,鼓勵他把愛好的學科學得更好。最終這個學生從搗蛋鬼變成了努力學習的學生,高考考上重點大學。

二、愛崗敬業,德才兼備

(一)教改教學,勤于鉆研。

隨著教改的不斷推進,廖老師勤于鉆研,具備了系統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貫通初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05年她受聘為西安市初中新課程教材選用學科組成員,2007年3月受聘為西安市高中新課程教材選用學科組成員,她對全國多種出版社的教材進行了研讀,不僅和另四位專家圓滿地完成了西安市初高中新課程語文教材選用的工作,且對教材的理解也加深許多,提高了分析認識教材的水平。教學中,她努力實踐,不僅曾在學校舉行的教學評比中獲一等獎,還曾獲得西安市中小學教學觀摩課一等獎、西安市中學教師賽教二等獎、西安市目標教學比賽一等獎、西安市直屬中學賽教一等獎、西安市直屬中學說課觀摩活動一等獎,曾獲全國課堂教學觀摩大賽一等獎、全國中語會教學錄像評比一等獎、科研課題成果研究展示一等獎。這些歷練使她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很快得以提升,也在西安市的教改教研方面起到了示范、指導作用。

(二)教育科研,勇于探索。

作為市教研室的兼職教研員和一線教師,廖老師積極參加教育科研實踐。2000年—2006年間,她參加了西安市教科所的國家“十五”課題“素質教育目標體系與評價機制研究試驗”,完成了相關的記錄和報告,初進行全市的交流外,還參加了研究實驗用書的編寫等關鍵工作,她把研究成果寫成了論文、教學設計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還在西安市舉行的課題研究賽教活動中獲得了一等獎。2005年—2008年間,她參加了西安市教育科研重點項目“新課程學習與評價”課題研究,參與了項目研究用書的體例策劃等關鍵工作,指導、參與項目研究用書編寫,此項目的研究結果經由陜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指導了西安市參加此項研究課題的學校的語文教學實踐。由于表現突出,2006年被評為國家“十五”課題“教育目標體系與評價機制研究試驗”先進個人。從2003年至今,參加全國中語會“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試驗”課題組,受聘擔任學術指導,除參加相應的實驗研究外,還多次參與西安市參加該課題年會的賽教課(參賽后獲一等獎)的打造,參與課題年度教學論文評審以及其他相關研究、研討活動。2010年來,廖老師一直擔任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小課題研究指導專家,指導了一百多位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同時自己主持“詩歌活動式課堂研究課題”、“名著導讀有效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等省規劃課題研究。這些教科研探索使廖老師的教育教學眼界和層次得以拓展。

(三)師范引領,推進課改。

陜西省新課程實施伊始,作為市教研室的兼職教研員,她參加了西安市第一屆新課程語文教師培訓的組織工作,后來又為各區縣推進新課程貢獻力量,還曾受邀參加了碑林區、未央區、新城區等地的新課程研討活動,在2006年擔任了西安市五個區縣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走進新課程的輔導工作,2009年擔任長安區等區縣教師繼教新課程教學培訓工作。為推進新課程,不僅為省市而且為全國貢獻的綿薄之力,曾于2004年、2005年兩次受邀給陜西省“國家貧困地區”師資培訓班作新課標導引的語文教學輔導。2006年 、2007年受聘分別給兩期陜西省教育廳新課程骨干教師研修班,進行語文教學實踐及其理論的指導,2008年擔任陜西省教育廳高中新課程骨干教師研修班教學任務。2009年受聘“教育部援助邊境地區中小學教師骨干培訓”專家,赴銀川給當地骨干教師進行了國家級新課程教學展示和指導。2010年受聘陜西省教育廳“農村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培訓者省級研修培訓專家,為陜西境內的70余名將要承擔培訓農村教師的培訓者做了新課程教學實踐的相關指導,2013年多次參加陜西省高中、初中新課程骨干教師省級研修培訓項目授課。十年來,為陜西省市區及全國多個省市的數千教師進行了專業培訓、示范教學等,對推進新課程,解決教師們教學困惑做出了貢獻。

(四)飲水思源,樂于奉獻。

隨著專業的成長,廖老師始終覺得自己今天取得的成績得益于社會的支持,所以她決定要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回報社會。只要是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門安排的工作,她都不遺余力。2002年她首次擔任西安市面向社會認定教師資格教育教學能力測試專家,此后連續幾年擔任此項工作的專業組長。2004年—2009年她連續擔任西安市教育系統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會評委,從2006年擔任首屆西安市晉升中學高級教師職務公開說課評委起,一直兢兢業業地為教師的專業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從2006年起廖老師又擔任陜西省中小學教材編審委,參加初高中教材選用,審定教材、教輔,精心負責,將自己的實踐經驗、理論學習全部運用到其中。十年來廖老師擔任過高新一中“學科帶頭人”評選活動評委,擔任過高新三中、高陵一中、涇渭開發區學校等教師賽教、教學觀摩或教師選拔等活動評委。2010年,又受聘擔任陜西省新課程高考研究與資源開發項目語文學科組專家,繼續盡力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由于對新課程的努力推進,多家報紙對她的教研活動進行了報道。

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廖蔚芬老師對待教師職業十年如一日的認真與專注讓人敬佩,書寫了新時代模范教師的光輝篇章。我們祝愿在未來的執教生涯中廖老師能更加快樂地工作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