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物理教學實效性歸因探微
作者:陜西省旬陽縣曉秦初級中學 余樂平
發布時間:2014-06-03 09:46:0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尤為廣泛,在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學生的物理成績,也存在著瓶頸和困難。一、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欠缺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既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亦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引領者。但由于自身素質和掌控駕馭課堂能力的欠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還沒有真正從傳統模式的桎梏中徹底走出來。當然,這是需要教師自身長時間學習和實踐,才能真正解決和提高的。
二、學生沒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角。只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課堂教學才具有實效性。然而,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學生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的“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的狀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難以形成,主觀能動性難以調動,加之物理學科又比較難學,學生有一種畏懼心理,時而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物理課堂效率不高,課堂教學時效性和學習成績的提高也就是一句空話。
三、物理在初中學科中的地位有所弱化
物理學在整個自然科學中,屬于最難理解、不易掌握和提高的。同時物理學也是改變世界面貌的學科,是尖端的領導學科,是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科。然而,它在初中各學科中的地位卻與本身的特點極不相符。首先,從領導到教師和學生,再到學生家長,無不認為是“副科”。從時間的投入、課時的分配到課時段的安排無不體現出“副科”的特征。其次,中考中物理所占的分值又無疑給物理學科烙上了“副科”的烙印。不少學生即使對物理感興趣,但為了能考入重點學校里的尖尖班或尖子班,也只好在容易得分的思品等科目上多投入精力和學習時間。這自然會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投入和物理知識水平的提高。
四、“問題誘導,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在物理實驗課堂教學中落實不力
“問題誘導,自主探究”教學,實際上就是要具體體現“教學設計問題化,教學過程活動化”這一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將問題作為知識建構的載體,以整體設計的問題鍵有機地串聯整個教學過程,恰當地貫穿于每個教學環節,以教師的問題誘發學生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力,誘發學生的深層次思考。然而在實驗課堂教學中卻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1.學生在思想上對實驗課不夠重視;2.學生對實驗目的不明確;3.不能靈活運用控制變量法這樣重要的思想;4.教師的引導點撥與學生自主探究之間的矛盾。總之,實驗探究課在目前農村初中的物理教學中收效甚微,往往是既費時又費力反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課堂的實效性自然也難以提高。
五、學生不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對接
物理知識來源于人們對實際生活的認識,服務于社會,推動社會的發展。新課程倡導“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然而,學生在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卻往往不能將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常常出現一些低級的錯誤。例如,在進行有關密度的相關計算時,許多學生把體積與質量這兩個物理量直接畫等號。出現這樣的錯誤說明了兩點:一是對體積的常用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不清楚;二是學生缺乏理性思考和必要的生活常識,不能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物理知識,我們的身邊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只是大多數人沒有留意去觀察和思考而已。
作為物理教師,在關注教學藝術和教學細節創設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我們只有從課堂實際出發,不斷研析,積極探索,深入總結,才能真正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切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學生成績的提升亦非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