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調查走訪發現部分民辦幼兒園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不顧幼兒的年齡、身心和接受能力的實際狀況,而采取小學化教育模式對幼兒施教,用幼兒的學習成績來向家長和社會炫耀,以此來增強其吸引力和競爭力。這種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在不同民辦幼兒園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蔓延著,給幼兒健康成長帶來了極大危害。危害一:影響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

我們的家長缺乏幼兒教育的科學觀,不能以幼兒為本,不能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培養,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兒園給孩子教會寫什么?寫多少……從根本上忽視了幼兒的生理特點。試想:如果讓孩子長時間以同一種姿勢,集中注意力,大腦是不是很容易疲勞?時間久了會不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進而導致孩子表情呆滯、近視、駝背等不良癥狀的產生,嚴重影響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

危害二:扼殺幼兒游戲玩耍的天性導致心理畸形

幼兒期的孩子天性就是好動好玩,針對這一規律和特點,幼兒園教育就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樂趣,在玩耍中學習知識。而我們的家長寧愿超越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按照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幼兒學習,完成作業。這種做法嚴重違背了幼兒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讓幼兒過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試想:一個小孩成天想著自己要寫會多少個拼音,算會多少道數學題,他還能像一個正常的小孩子一樣開朗、樂觀、積極地生活嗎?一個原本可愛的孩子,經常在成人的責備甚至打罵聲中強制學習,他會形成自強、自信、自尊的健全人格而茁壯成長嗎?

面對一個身體不健康,心理畸形的孩子,我們的任何教育都成了紙上談兵,而導致小學化教育在蔓延的原因也很是令人咋舌。

一、幼兒園利益的驅使是推動小學化蔓延的催化劑

部分民辦幼兒園,特別是農村民辦幼兒園,為迎合家長的意愿,在幼兒園就給該子上起了小學課本上的內容。許多家長,因自身素質較低,不懂學前教育應該給孩子教什么,只看孩子每天寫會了什么,回家有沒有作業,如果孩子學到的東西少,他們就會找幼兒園理論,甚至將孩子轉到能給教更多知識的幼兒園。于是民辦幼兒園為招攬生源一味滿足家長不合理的要求,在利益的驅使下,忽視了《綱要》中:“幼兒園承擔起開展幼兒園家庭教育咨詢、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催化了幼兒園教育走上“小學化”的不歸路。

二、家長急功近利的要求是助長小學化蔓延的芭蕉扇

有調查顯示:有的家長以為早期教育就是讓孩子盡早學習讀、寫、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與學習相提并論,認為學習的成績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孩子們在一歲以內開始識字,三歲以內開始學外語、3~6歲的孩子85%以上參加各種培訓班。家長的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和行為,成為助長有些幼兒園以讀、寫、算為幼兒主要活動內容火苗的芭蕉扇。糾正和防止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幼兒園要嚴格按照國家幼教法規施教,還需要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為此,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家長工作,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讓整個社會走出小學化的教育誤區,讓幼兒的自然天性得到要好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解決小學化傾向,認識到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啟蒙教育階段,而不是成才教育。堅持扭轉“小學化”的教育模式,不斷引領教師、家長轉變觀念。園內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應完全遵循“玩中學知識”的科學理念,手工制作、禮儀訓練、角色表演等要能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滿足幼兒在玩耍中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體驗,在玩耍和游戲中掌握知識。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切實加強對幼兒教育宗旨的宣傳,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幼兒教育的宗旨、意義和目的,糾正“小孩上幼兒園主要就是學習知識”的錯誤認識,調整對幼兒園的評價標準,懂得成功的幼兒園并不在于向幼兒傳授多少知識,而在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自理能力和奮發向上的精神,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現在,我每天都會收到老師或園長從QQ或微信上傳來的園里組織的各類活動的圖片,我衷心地希望孩子在幼兒園的身心都很健康,不管在哪個幼兒園都很快樂,走出學校都能適應社會發展。那樣的話,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同行們該是多么愜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