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 識字教學有感
作者:陜西省府谷縣老高川學校 張凱麗
發(fā)布時間:2014-06-03 10:25:4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識字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學得活,教師要充分利用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能力。只要識字教學搞好了,聽、說、讀、寫能力提高了,發(fā)展了思維能力,就必定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如何讓他們樂于識字呢?現就我執(zhí)教低年級一年多來的感受淺談如下: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年齡特點,低年級學生總是對那些好玩有趣的事發(fā)生興趣,對于平平淡淡的事漠不關心。因此,要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識字上,就需要下大力氣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激起他們的興趣,教師可充分發(fā)揮講故事或是繪畫的特長,甚至是唱歌的形式,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例如教學生認識羊、花、草、鳥等字,教師便可簡單勾畫出一幅帶有以上景物的畫,讓學生看看這些美麗的圖案,然后再去想如何把這些字記住。這樣,學生的興趣便很容易激發(fā)起來。
二、識字方法多樣化
1.游戲識字。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做的一種活動。教師要把識字學習與游戲結合起來,能增強識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就會對識字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識字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游戲。如:教學“勞”、“層”、“息”、“級”時,課前可以把它們貼在“蘋果樹”上,讓學生摘下來,并認讀或當小老師帶讀。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同時還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這些字的字形。
2.歌謠識字。利用孩子喜歡歌謠的特點,可以把生字編成歌謠來記。如:學習“跑”、“飽”、“泡”、“抱”、“袍”、“炮”時,為了讓學生掌握這六個形聲字的特點,就把它編成這樣來記:有足快快跑;有飯能吃飽;有水把茶泡;有手輕輕抱;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通過編歌謠,這些字在學生的印象中就特別深,再也不容易把它忘記。
3.謎語識字。為了提高識字效率,可以在課堂中做一些別開生面的活動。如猜字是一項很有趣的活動,它可以在教學中適當應用,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活躍課堂氣氛,訓練學生思維,是一種較好的識字方法。如:學習“漸”,水車千斤重,一排變兩排,看看沒有手(非)。
4.加一加,減一減。對于學生學過的生字,我們把它加一加或減一減,就能夠得出新的生字。如:“青”用加一加就可以變成“清”、“請”、“晴”等。又如學“甜”字時,可以用合字法,舌甘是甜,學習“爸”、“筆”時,可以引導學生用減部件的方法來記等。
三、采用互助、互評、激發(fā)樂趣
學生的性格不同,學習基礎的差異,決定了不同學生對生字的認識速度有所不同。互助、互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而且能實現“小老師”的幫帶作用,縮小同學之間的差異。如課堂教學生字時,在學生獨自學習生字的基礎上,我經常讓學生同桌之間或小組之間把學習的生字互讀,取長補短,互當小老師,然后同學之間根據讀的效果進行評價,若全部會認的,在生字旁畫一面小紅旗,若大部分會認,只有個別生字讀不準,就在他的生字旁用鉛筆畫一顆五角星,若同桌大部分生字都不會讀,自己要幫助他認讀生字,起碼要使同桌得上一顆五角星。這樣,有的同學得到了小紅旗,有的同學得到了五角星,有的當上了小老師,有的進步了,每個人都獲獎,各得其樂。
四、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知識來源于生活,是人類經驗和智慧的結晶。1~2年級的孩子可以讓他們看一些圖書,講一些簡單的故事給同學聽,展示出來,念給同學們聽;跟家長出門,逛街,認識商品包裝上的漢字、圖片、廣告語、牌匾等上的字,展示出來,貼在識字加油站欄目,念給同學聽。這樣,學生既可以認識書本以外更多的字,還可以在生活中復習,鞏固學過的字,讓學生成為識字的有心人。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參與識字的興趣,盡量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真正做一個指導學生識字的有心人,使學生在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識記生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