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當前的中考化學復習,不少教師還是采用“炒冷飯”的方法展開化學課程復習,這不僅沒有新意,最終還無法收獲良好的復習效果。筆者調查發現,約有20%的學生認為復習課索然無味,約有30%的學生認為復習課并沒有帶來成績的明顯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兩大問題:一是復習方法不合理。其實綜合初中階段所有的化學知識,書本就那么幾本,知識點就那么幾塊,重點掌握的實驗就那么幾個,為何無法收到實效呢?是方法上的缺失。有的教師僅僅網羅知識點,進行題海戰術,不僅讓學生感覺疲憊,教師在習題講解中也是苦不堪言,不少重復的知識點、習題反復練習、講解、循環往復,結果效果甚微。

二是學生學習心態不積極。如果將學生大概分為三個等級,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優等生容易形成驕傲自滿的情緒,這種情緒需要教師進行調節指導,中等生容易止步不前,教師也應該結合實際情況給予激勵,學困生容易產生自卑情緒,教師應該給予信心。特別是考前心態的調節,在中考復習中顯得很重要。

針對上述現狀,筆者認為應對中考化學復習,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夯實基礎,強調基本技能掌握

在基礎知識的復習中,筆者主張夯實基礎。比如針對很簡單的知識點,筆者采用聯系實際生活,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如針對知識點“酸、堿、鹽的化學性質”,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可溶性堿容易變質?”學生很快聯想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可溶性堿反應。”筆者提問:“燒煤為什么會造成酸雨?”學生很快聯想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水反應形成酸”,筆者提問:“干冰是否是冰?純堿是否是堿?”……通過類似的基礎知識,雖然大多數學生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碰到判斷題、填空題的時候還是會出現一些小錯誤,這是由于基礎知識點掌握不牢固引起的,所以筆者認為中考化學復習的第一輪復習要點就是全面鞏固基礎知識點。

二、專題訓練,練習過程滲透思維

中考化學的復習的第二輪復習就是專題訓練環節,這個環節突出對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針對知識點的不同考查方式進行思考,實現對知識點的靈活掌握。在專題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精彩的課堂導入形式,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比如在復習化學實驗題目環節,教師可以創設實驗亮點,讓學生在溫故的過程中,再度感受化學實驗帶來的樂趣。當然,在這個溫故的過程中,復習課堂應該區別于傳統的教學課堂,復習課堂更應該注重教師的導入、引導,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復習課堂的準備工作,以達到“溫故知新”的成效。

三、關注熱點,貼近生活感知樂趣

仔細回顧和思考近幾年的中考化學試卷,不難發現,對于社會熱點問題、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方面的考點越來越多,這也給了我們教學者一點啟發,那就是教師要從“教書匠”的角色中徹底脫離和解放出來,在傳授化學知識的同時,要具備敏銳的嗅覺和目光,引導學生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復習環節,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熱點,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在這個感知的過程中,實現化學知識的學以致用,并且感受到化學學習、化學復習的樂趣所在。

四、調節心態,提高師生友好互動

在中考化學復習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積極良好的心態,通過師生友好互動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筆者發現,一旦在生活里與學生成為朋友,他們能更積極學習學科知識點。比如筆者班上曾經有一位問題學生,非常叛逆,不愿意與其他學生合作、交流,與老師更是保持著極大的距離。后來筆者發現這個學生喜歡打球,于是多次利用課余時間跟這個學生一起打球,并且談了不少打球過程中的技巧,漸漸的,這個學生成了筆者的朋友,通過越來越多的交流,筆者了解了他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并且慢慢打開了學生的心結。

此外,在課堂上與學生友好互動也不失為一種增強師生情感的有效手段。筆者盡量構建靈活、靈動的化學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言無不盡,說錯了沒關系,鼓勵學困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鼓勵進步的學生,善于發現并挖掘每一個學生身上所具備的閃光點。中考臨近時,筆者更是強化與學生的心理交流,引導他們形成謹慎細致、不驕不躁、平和的考試心態。

總之,中考化學復習法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卻又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究的話題,因為中考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于教師而言,也是一次考驗,考驗我們的教學態度,考驗我們的教學策略,考驗我們的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