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政治教育的內容及性質使其在中學綜合素質教育中占據核心地位,勢必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高考制度以及部分區域的經濟條件等因素限制,要想完全發揮中學政治教學的主導作用,仍很困難。因此,如何科學地提高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了中學政治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圍繞這一焦點展開論述。一、教師要認真分析課標,鉆研教材

實踐性突出是中學思想政治教材的主要特點之一。在教材中,詳細介紹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注重與加強國家宏觀調控;長期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生產資料所有制并存,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堅持對外開放等。以上內容不僅僅只是理論知識,更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此外,貼近現實也是教材的主要特點,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在教學內容中得以體現,例如消費問題、生活問題等更貼近中學生的日常生活。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中,將政治課程的重點放在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政治理論學習相結合上,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氣氛中,開放式學習,做到無拘無束,大膽思維,敢問敢言。從某種角度看,課堂教學中體現的民主化程度越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越強,教學效率就會越高。

三、進行有效的探究性教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內容中,積極動手操作,勇于發言,師生共同探討。而實現這一課程目標的關鍵在于合作的有效性,具體而言就是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的開展和預設。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能夠體驗、發覺、探索、實踐的時間與空間;其次,教師要創造能夠調動學生“動”起來的氣氛,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展示自己的邏輯思維與觀點,從而實現學生在所學理論知識基礎上的探究、提煉。在對知識有更深刻認識的同時,感悟到生活真諦。

四、采用“課堂對話”

高中政治課堂上采用“課堂對話”的教學方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環境更加愉悅、和諧,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政治課堂上進行師生對話可以實現學生與教師思想的有效溝通。

1.“課堂對話”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政治教學思想,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政治內容的討論中,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法,不再束縛學生的思想,同時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也顯得更輕松。在對話過程中,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在這種寬松的課堂環境中,學生更加機智、活潑和愉悅。

2.“課堂對話”能夠激發教師的靈感,能夠創造性解決具體問題。高中政治教學并非簡單的信息灌輸,學生的學習也并非簡單的信息記憶。在課堂對話過程中,學生必然會應用已掌握的知識來理解和探討新知識,從而形成知識的重組,而且還會提出一些新問題。帶著這些疑問進行后續內容的學習,必然會更加關注和認真。因此,“課堂對話”可實現對政治問題的多元化理解,不斷拓展問題的廣度和深度。

五、有計劃地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開展社會調查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貫徹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實踐中行動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調查就是一種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方式,是“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它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個性的發展和發揮,有利于學生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觀象,評價各種社會思潮,能夠激起學生對政治課程的興趣,從而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實際出發,通過教師的不斷思考和深入研究,在有效的基礎上建立起全新的、高效的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