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作者:陜西省洋縣馬暢鎮中心小學 王偉鋒
發布時間:2014-06-03 10:11:5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學生的主體性教育,就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現代化的要求,教育者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教育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規范各種教育活動,從而把他們培養成為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在語文課程資源中本身就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怎樣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認識世界,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中應該重點解決的一個問題。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重視學生閱讀
作為教學的主陣地課堂,努力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那么,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呢?
1.設計讀法,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前準備階段就要讓學生按照“預習”和“閱讀提示”中的各項要求初讀課文,讀到不懂的地方查閱資料,反復朗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范讀、自由放聲朗讀、默讀、有感情地朗讀、小集體賽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讀法進行閱讀。讀的過程中要多鼓勵,激發讀書的興趣,使學生在教師和同學的指點幫助下,逐步悟出讀書的樂趣。
2.創設情境,使學生愛讀。如果說理解能夠再現形象美,那么想象更能使學生體驗到美的意境。比如,課文中常有許多優美的散文和優秀的古典詩詞,其中充滿了詩情畫意,言雖盡而意無窮,留給我們無窮的想象空間。這時,教師就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想象,置身于美好的境界中。可以在和諧的音樂聲中進行閱讀,還可以讓學生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課文中的情境和片段。
3.提高朗讀水平,使學生愿讀。教師在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過程中,應當注重以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的評價,在評價中揚長避短,讓學生正確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朗讀過程中自我矯正,吸取他人的優點,在朗讀練習中自我完善,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提高,從而愿意在課堂上大膽朗讀。
二、給學生機會討論,讓他們暢所欲言
1.分組討論,給每位學生發表見解的機會。討論作為一種群體活動,有利于群體成員集思廣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每位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在同學的討論中對自己的見解進行評價。
2.引導質疑,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我們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把疑問說出來,并通過相互討論和查閱資料去尋求正確的答案。這樣,不僅有利于營造善問、善思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質。
3.讓學生講課,充分展示自我。比如讓學生做小老師,依照老師的樣子先做課前準備,然后進行講課,你會發現學生設計的許多問題很有價值,并在課堂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長、性格和學習方法。這樣的實踐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還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三、讓學生在綜合實踐中充分展示并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1. 讓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突出自主性。比如,我在組織學生進行“成語大比拼”綜合實踐活動時,在簡單說明了此次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之后,就讓學生分組討論,該準備哪些方面的材料?采取什么樣的形式?誰來主持等都由學生自己決定。經過一周的準備,一場別開生面的成語大比拼開始了。“數字成語”、“動物成語”、“成語接龍”、“按感情色彩說成語”、“講成語故事”、“成語書法表演”等內容一項接一項,精彩紛呈,把活動一次次推向高潮。此次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人人都覺得受益匪淺。
2.重探究,重應用;重過程,重參與;重方法,重體驗;突出綜合性和實踐性。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問題,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方法,取得經驗,并提高語文素養。我們可以讓學生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展開口語交際活動和探究實踐活動。總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大膽創新,勇于實踐。
語文的課程資源是無窮無盡的,語文的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愿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展示的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