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是指在一個學習集體中學習成績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品德、思想和行為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的學生。他們往往學習目的不明,厭倦、焦慮、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學習效率低下,甚至還干擾整體正常教學。但是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教師不能只關注那些尖子生,更要關心學困生。一、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的則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因素。有的父母對孩子關心不夠,疏于管教;有的父母放棄教育或教育方法不當致使一些孩子身心不能健康成長,甚至放縱不羈、無法無天,學習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2.社會因素。社會公平缺失、價值觀扭曲、負面文化等大量不良因素,嚴重侵蝕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使青少年向著不良方向發展,知行錯位。

3.自身因素。有的學生學習動機扭曲,對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學習興趣衰退,對學習失去興趣;有的則情感抑郁,產生逆反心理。

二、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1.關注學困生生活,多與家長溝通。對于因家庭因素而成為學困生的,教師要多了解其家庭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家長進行教育。比如父母離異的學生,大多數較內向、自卑、性格孤僻,教師要多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一些情況,并在生活上給予足夠的關心。也可找他們的父母交談,盡量爭取家長的主動配合。有些個體戶無暇管教孩子,我們可主動利用星期天將他們組成學習組,進行學業輔導和思想教育。

2.針對學困生的思想認識問題,進行耐心輔導。現在不良社會現象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很大,很多學生還不能理解這些社會現象,對社會存在偏見,甚至敵視。教師對他們更要和風細雨,用愛去滋潤他們的心田,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他們;多給他們介紹一些正面的事例,讓他們感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逐漸走出認識誤區。

3.關注學困生的心理因素,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首先教師要尊重學困生,讓他們感受到平等和教師的愛。學困生往往有自卑情緒,壓抑感強、承受力脆弱等心理障礙。如果家長或教師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怒斥、諷刺、挖苦或以失望、不理睬、歧視等態度對待他們,就會嚴重傷害其自尊心。因此,要特別注意以平等、理解、尊重、信任、友好、關懷的態度對待他們,盡量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防止其產生逆反心理。其次是讓學困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①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點和進步,激發學困生的內在動力。這種動力轉移到學習上來能成為學習的動力,使之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大膽地學習和生活。②課堂教學中要專門為他們設計一些問題,并讓他們回答,適時進行表揚,不斷地增強其信心。③課后輔導、考前輔導要特殊照顧,盡量減少他們的心理壓力,逐漸加大練習難度,讓他們從中得到喜悅感和成就感,逐漸擺脫自卑,樹立自信心。

4.端正學困生的學習動機,增強意志力和前進的動力。正確的動機是學生前行的內在動力,幫助學困生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是轉變學困生的重要一環。為此,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①設置適當的階段目標,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逐漸增強學習興趣,從而樹立更為遠大的目標。②要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增強學習能力并實施有針對性補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③毅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學困生怕吃苦,缺乏堅強毅力,學習意志薄弱,因此在前進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多次反復。這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意志,反復抓,抓反復,促使學生意志力的形成。

我們應對學困生投入更多欣賞的目光,用心去澆灌,使其更加艷麗而不是等到他們枯死或變為毒草才后悔。轉化學困生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轉化學困生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