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潤寶雞·書香陳倉”

中小學德育行動全面啟動

本刊訊(記者 楊曉青) 2月25日下午,以“立德樹人”為主題的第11期寶雞教育大講堂在市工人文化宮隆重開講,“德潤寶雞·書香陳倉”中小學德育行動同時啟動。

第11期寶雞教育大講堂邀請吉林省延吉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厲成根同志作了專場德育報告。

寶雞市教育局局長蘇永興在隨后舉行的“德潤寶雞·書香陳倉”中小學德育行動啟動儀式上作了動員講話,他指出:實施“德潤寶雞·書香陳倉”中小學德育行動,是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題中要義。他要求各縣區、各學校一定要高度重視,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市整體部署上來,以強烈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使命意識投身德育行動,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德潤寶雞·書香陳倉”中小學德育行動打造成富有時代精神和寶雞特色的教育品牌。

大講堂暨中小學德育行動啟動儀式由寶雞市教育局副局長吳燕玲主持,市教育局、各縣區教育局領導以及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代表等共計約80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咸陽市副市長孫亞政

調研武功縣校車安全運管工作

2月27日上午,咸陽市副市長孫亞政帶領咸陽市教育局、財政局、交通局、公安局等單位負責人,深入武功縣對校車情況和下一步校車配置需求及管理工作進行調研。武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敏和縣教育、財政、交通、公安等單位負責人陪同。

孫亞政一行來到普集鎮中心幼兒園,現場查看校車配備情況,詳細了解幼兒園在校學生數、校車數量與運營經費、乘坐人數以及接送次數等情況,認真聽取了校車配置需求、范圍、數量及管理建議工作的匯報,并與陪同人員進行了現場交流。

孫亞政指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更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校車作為孩子每天上下學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問題不容忽視。他要求,要高度重視,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扎扎實實地做好校車安全工作。要堅持“以縣為主,集中采購,分級負責,統一管理”的原則,逐步提高校車技術標準要求和管理水平,不斷健全完善校車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對現有校車情況摸清、摸準、摸實,統計數據務必做到詳實、準確。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結合縣域工作實際,找到適合本縣的、科學的、合理的運營模式。(咸陽市教育局)

漢中市教育“四大工程”成效顯著

近年來,漢中市大力實施學前教育推進、中心城區學校建設攻堅、校長素質提升和天漢名師塑造四大工程,取得明顯成效。

2010年,漢中市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僅為62.28%,公辦園僅占幼兒園總數的13.3%,民辦幼兒園問題多,群眾意見較大。針對這一狀況,漢中市按照適度超前、全部覆蓋的原則,啟動學前教育推進工程,規劃2011-2013年新建標準化公辦幼兒園221所,超出省上下達任務70所。截至2013年底,全市221所公辦園全部建成,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6.1%。

2012年前,漢中市中心城區面積和人口成倍飆升,70%的學校卻集中在老城區,新區學校存在空白,原有學校基礎設施條件落后,大班額、擇校熱問題備受詬病。經過深入調研,漢中市按照“提升改造、優化布局、消除盲點”原則,啟動實施中心城區學校建設三年攻堅工程,兩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近9億,升級改造中心城區51所學校、幼兒園,有效緩解了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大班額和擇校熱等問題。

漢中市始終把校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優先發展的基礎工程,實施校長素質提升和天漢名師塑造工程,落實校長進課堂、目標責任制、名校長示范工程和規范校長管理行為等措施,建立健全骨干教師隊伍體系,實行骨干教師對口幫扶、特級教師巡回講學、陽光講師團送教下鄉、鄉村學校教師到城鎮學校跟崗學習等制度。全市每年培訓校長、教師1萬多人次,建立“市級教學能手—市級學科帶頭人—漢中名師—陜西省特級教師”梯次骨干教師隊伍1767名,中小學賽教總成績連續三年全省第一,連續六年參加全國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大賽并獲獎。(漢中市教育局)

彬縣:開展強師德正師風教育整頓活動

近年來,彬縣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優先發展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在全省第一個實現了“六個率先”:率先化解了“普九”債務;率先實現了“雙高雙普”;率先建成了學校少年宮;率先建成了教育園區;率先實施了學校集中供暖工程;率先實施了十五年免費教育。2012年彬縣順利躋身陜西省教育強縣行列。2013年,彬縣教育又邁入了由注重硬件建設向注重內涵提升的新階段,提出實施“雙高”教育工程。彬縣教育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從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建設入手,集中開展以“強師德、正師風、改作風、促發展”為主題的教育整頓活動。

為重點加強中小學教師法制教育,突出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 提高依法維護學生權益和抵制侵害學生行為的能力,彬縣教育局特邀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強力,對城鄉中小學2000余名教師進行了法制教育培訓;同時,搜集主流媒體曝光的典型案例案件,對教師進行反面典型案例教育;開展“強師德、正師風、樹形象”教育實踐活動,針對教育局提出的學校管理突出解決17個問題,邀請知名教育家張欽玉和宜川中學蔣永升校長為全縣教育系統管理人員作專題講座2場次,舉辦外出考察人員交流報告會4場次,為400多名教育管理人員提供了交流平臺;組織專門督查督辦小組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綜合測評。堅持把典型引領,榜樣示范貫穿于師德師風教育整頓活動的始終,促進教育整頓活動深入開展。

彬縣教育局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強化師德日常考核、階段考核和年度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評先評優、評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對師德有問題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建立和完善監控機制;規范師德師風督辦制度,設立師德師風監督員,對全縣選任的135名師德師風監督員進行了專門培訓;對違反師德的教師進行必要的批評和相應的處罰,對情節嚴重并造成惡劣影響的清理出教師隊伍;針對民意測評反饋意見,對師德師風建設安排不到位、活動開展不力的個別學校,違反小學生作息時間,超負荷布置家庭作業、簡單粗暴體罰學生的個別教師進行了通報處理,促進了師德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彬縣教育局)

寧陜縣落實政府督學工作專項經費

督學每人每年1000

日前,寧陜縣教育體育局和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將政府聘任的專兼職督學年度工作經費下達到學校,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標準,為他們履行教育督導工作職責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

2013年,寧陜建立了6個督學責任區,在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在職和退居二線的校園長以及骨干教師中聘請了29名專兼職督學,落實督學對責任區中小學、幼兒園和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教學管理、學校安全、教育收費、課業負擔、師德師風、營養改善計劃等工作進行專項督導的責任。

該縣從2012年開始,將教育督導專項經費每年10萬元列入財政預算,確保教育督導機構正常運轉和工作需要。本次下達的督學工作經費來自教育督導專項經費,用于各督學開展教育督導工作所產生的辦公經費、差旅費和生活補助支出。該縣將對督學工作經費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和審計,防止經費被截留、擠占和挪用。(安康市教育局)

略陽:影視文化“營養餐”進校園

新學期伊始,略陽縣教育放映隊堅持文化育人理念,大力實施國家規定的中小學影視愛國主義教育課程,積極克服交通、資金、人員缺乏等困難,千方百計把影視文化“營養餐”及時送到山區孩子的校園,讓山里孩子享受到跟城市孩子一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近年來,該縣教育放映隊不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總認真履行放映職責,做到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影視文化教育全覆蓋。該縣西部最邊遠、交通極不便利的郭鎮鎮北河溝教學點,僅有8名學生一名教師。去年6月的一天,放映隊肩扛手提照樣把數碼放映設備搬運到該所學校,為孩子們放映了《背起爸爸上學》、《小兵張嘎》等影片,孩子們觀看后特別開心。當時,陜西電視臺下基層的兩名記者被該放映隊的精神所感動,休息期間,記者對其專門進行了采訪,不久就以“活躍在深山里傳播文明的使者”為題,視頻報道了該放映隊開展影視文化教育的典型事跡,很快被《鳳凰網》等多家媒體轉載。

據悉,略陽縣教育放映隊三年多時間累計為全縣近80所中小學巡回放映勵志和科普教育影片800余場次,受教育師生達2萬余人。2013年榮獲“陜西省影視教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漢中市教育局)

西鄉縣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營養午餐全覆蓋

按照“順利實施、確保安全、有序推進、規范高效”的工作思路,西鄉縣政府在《西鄉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14年實現營養午餐全覆蓋”的目標。

2014年2月17日,西鄉縣高川鎮前進教學點、大河鎮河西教學點等16所原實施“蛋奶過渡”的邊遠地區教學點學生在2014年開學第一天也吃上了由學校食堂提供的完整午餐。這標志著西鄉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88所學校2.6萬人全部享受由學校提供的營養午餐,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營養午餐全覆蓋的目標。

為保證營養改善計劃的順利實施,西鄉縣政府在撥付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每生每年增加200元公用經費的基礎上,決定每年由縣財政補助150萬元用于炊勤人員工資,從民生工程預算中配套114萬元用于學校食堂建設。從2012年5月實施以來,已連續兩年劃撥專項補助資金,并做到了組織領導、精細管理、制度建設、宣傳培訓、監督檢查、責任追究六個到位,經常開展調研評估,及時完善實施辦法,著力把此項民生工程打造成“放心工程”、“陽光工程”,受到了廣大群眾和上級部門的一致好評。(漢中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