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學前教育是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我國各級政府著力教育公平的重要領域之一,經過第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我省的學前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特別是縣域學前教育的發展,無論是幼兒園數量、規模、幼兒園教育普及率以及質量,還是幼兒園的管理水平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都獲得了顯著的提升。當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正在按照國家提出的“擴總量、調結構、建機制、提質量”的總要求,研制我省學前教育第二輪“三年行動計劃”。那么,在這一背景下,我省縣域學前教育發展的成效如何,第一輪發展過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做法,縣域學前教育發展還面臨哪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如何破解這些矛盾和問題……都是我們在研制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亟待關注和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刊從本期開始,將陸續刊登我省縣域學前教育發展的典型案例及解析文章,以期能為我省第二輪學前教育發展添加正能量。

本期刊發的府谷縣學前教育發展的文章,重點介紹了該縣在第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過程中,如何處理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與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的關系、補足數量與保證質量的關系、幼兒園教育與家庭及社會教育的關系、全面提高科學保教水平與特色辦園的關系,特別是政府主導作用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府谷縣位于陜西省最北端,秦晉蒙三省(區)交界的黃河“金三角”地帶,黃河與長城在此交匯,黃土文化與草原文化于茲交融。這里人杰地靈,水豐煤富。近年來,隨著對煤炭等資源的大力開發和利用,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已躋身全國百強縣第67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到發展教育的重要性。2011年,府谷縣召開了規模空前、規格空前的全縣教育工作會,會上出臺了十三個政策性文件,將府谷教育未來十年的藍圖進行了科學的描繪,特別是針對學前教育落步較遠的現實,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省上的《實施意見》,制定了《府谷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出臺以來,舉全縣之力加快實施,強力推進,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一面學前教育普惠精進的旗幟正在塞上高原的府谷縣高高擎起。

一、讓政府主導的普惠性在縣域學前教育中盡情釋放

1.政府主導,普惠精進。

府谷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施行以來,幼兒園布點規劃按照鄉鎮全覆蓋、城區和西部人口集中區重點打造的原則,分步實施,全力推進。2011年,除投資7360萬元新建城區四幼、五幼外,還新建古城、大岔中心幼兒園,改擴建13所鄉鎮中心幼兒園,17所幼兒園在當年已全部投入使用。2012年,啟動城區三幼、六幼、七幼和西部五鎮第二幼兒園,改擴建三道溝鎮中心幼兒園以及該鎮新廟、大昌汗鎮郭家灣、府谷鎮石廟焉和貴峁四所村級幼兒園。2013年,三幼和西部五鎮第二幼兒園如期建成并招生;有效推進了六幼、七幼工程建設進度;完成了新府山小區八幼、九幼的規劃工作。需要指出的是,該縣在幼兒園建設的布點、選址、建設工作中,立足長遠充分調研、反復論證、嚴格標準,完全符合省市有關政策要求,全部建成投用后將使縣域幼兒園布局更加科學合理。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入園率,府谷縣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在十二年免費教育的基礎上實施學前三年免費教育,即對全縣公辦、民辦幼兒園就讀的適齡兒童免除保教保育費,在全省率先實行了十五年免費教育。目前,該縣學前三年入學率已達90%以上,處于全市領先水平。

2.公、民并重,同步偕行。

府谷縣在強力推進公辦幼兒園的同時,也大力扶持了民辦幼兒園。2012年,教育局組織人員對11所(城區10所,新民鎮1所)民辦幼兒園的辦學資質進行了年度檢查,及時給童愛園等九所幼兒園換(頒)發了辦園許可證。對辦園條件差、不能達到基本辦園標準的幼兒園實行試辦一年要求,逾期年檢仍不合格,將勒令停辦。縣財政按照分級定類確定的四個等級對民辦園進行補貼(一類園每生每月256元,二類元每生每月240元,三類園每生每月208元,四類園每生每月176元)。同時,每年額外安排免補資金總額的10%,對辦園行為規范、辦園質量高的民辦園給予獎勵。另外,按照每年每生200元的標準補貼民辦園公用經費。各項激勵政策的實施,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各民辦園辦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全縣民辦幼兒園的辦園行為日趨規范。

3.示范引領,均衡提升。

2012年11月,府谷縣教育局組織人員對全縣各公、民辦幼兒園進行了新一輪的分級定類,確定了一級幼兒園8所,二級幼兒園12所,三級幼兒園15所,未入類(試辦)3所,對已入類園及時頒發相應的等級證書,進一步規范了幼兒園的管理。2013年,府谷縣繼續推進示范幼兒園的創建工作,加強示范幼兒園的輻射帶動作用。第四幼兒園經過 “雙高雙普”、“省級教育強縣”創建和“榆林市黨政領導優先發展教育現場會”的重點打造,辦園水平跨入了全省先進行列,成為全縣學前教育示范園。與此同時,府谷縣教育局又組建了城鄉學前教育發展共同體,建立捆綁式的機制,深化城鄉幼兒園結對幫扶工作,推動城鄉幼兒園在師資、管理等方面均衡發展,切實提高全縣幼兒園的整體辦園水平。第四幼兒園于2013年被評為省級示范幼兒園。

二、讓政府主導的公益性在幼教隊伍打造中盡其所能

1.多元培訓,強化隊伍。

幼兒教師隊伍是實施保教活動的排頭兵,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實施科學保教的水平。府谷縣教育局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大力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工程。2012年,先后組織了業務副局長、教研室主任、進校校長、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赴蘇州、濰坊進行掛職培訓;同時,聘請北京、西安等地6位全國知名教授對全縣300多名青年骨干幼兒教師進行高級研修培訓,對新招聘的113名幼兒教師進行了為期3周的崗前培訓。此外,還選派了220多名公、民辦幼兒教師外出培訓。年人均集中培訓次數達2.6次,平均培訓學時達80學時。2013年,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共計培訓幼兒教師1500人次,通過大規模、高層次的集中培訓,有效提高了幼兒教師的業務素質。

2.多措并舉,激發活力。

2013年,府谷縣教育局針對幼兒教師相對不足的現狀,報請縣政府,繼續實行幼兒教師招聘計劃和幼兒教師委培計劃,充實幼教師資;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村富余教師的轉崗培訓工作,彌補幼兒教師缺口。在此基礎上教育局積極爭取編辦、人社等部門支持,解決鄉鎮中心幼兒園無機構編制和公益性崗位幼兒教師的無正式編制問題,以穩定幼兒教師隊伍;指導各幼兒園每學年末及時修訂、完善教職工績效考核辦法,要求各幼兒園按時足額發放職工工資、公益性崗位教師補貼及績效考核獎;不斷完善教育基金獎勵細則,加大幼兒教師的獎勵,逐步提高幼兒教師待遇,全面激發全縣幼兒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3.安全第一,警鐘長鳴。

近年來,府谷縣為所有幼兒園都配備了安保人員和專、兼職醫保人員(部分幼兒園與中小學共用),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各類安全制度和應急預案健全,安全應急演練活動定期開展,安全工作做到了常態化。教育局每年都聯合衛生、安全等相關執法部門,對全縣幼兒園進行5次以上的食品衛生和安全方面的大檢查,范圍涉及全縣所有中小學幼兒園,并及時通報了檢查結果。同時,教育局聯合相關執法部門大力加強對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及幼兒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力度,形成了有效的安全常規管理機制,實現了全縣幼兒園安全零事故。

三、讓政府指導的優質性在特色教育中盡性發揮

1.精細管理,爭創品牌。

近年來,府谷縣教育局陸續轉(印)發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關于加強學前教育管理做好幼兒園與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銜接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和防止小學化傾向的文件,每年召開規范辦園行為、提高辦園質量研討會,定期不定期對幼兒園開展督查,全面落實通報制度,有力地推進了幼兒園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進程。2013年,又與西安等地全國名幼兒園的結對交流,著力打造了幾所省上知名、市內一流的品牌幼兒園,全面提升了全縣學前教育整體水平。府谷縣第四幼兒園于2013年11月被評為陜西省示范幼兒園。

2.寓教于樂,打造特色。

府谷縣教育局為了讓全縣幼兒園更好地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將《指南》編印成冊,分發給全縣幼兒教師、家長,實現科學“家園共育”。同時,教育局指導全縣幼兒園以游戲活動為載體,著力打造特色環境創設,多途徑實施素質教育。縣幼兒園的“生活教育”全面凸顯,第二幼兒園的“生活化塑造、特長化培養”模式基本形成,第四幼兒園的環境文化建設主題突出,第五幼兒園的“禮儀教育”特色鮮明,城區民辦幼兒園小博士和新民、大昌汗等其他幼兒園也都能滲透“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區域活動、職業模擬體驗活動也別具特色。

教育強則縣強,人才興則縣興。府谷縣在發展中,始終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把教育當成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來抓。2011年以來,該縣用制度保證、資金保障,全力發展學前教育,在全省率先從根本上解決了人民群眾關心的“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為幸福府谷建設增添了新的內涵,為全省的學前教育發展樹立了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