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普遍低下,不具備應有的英語交際能力。面對這樣一種現象,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呢?一、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培養口語表達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喜好的情緒,一旦這種情緒被激發,它就會變成學習的自覺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英語口語競賽、英語節目演出、英語座談會、創設情景小組對話、講英語故事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活動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口語表達。如我在教學《Go shopping》對話時,事先準備好道具,讓學生分成若干組模仿課文中售貨員和顧客的對話,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效果顯著。此外,我還嘗試讓學生學唱英語歌曲,填寫英語歌詞,看英語的原版影片并記錄臺詞等各種途徑和豐富多彩的活動緊密結合,不斷給學生表達的機會,以培養他們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

二、在朗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在朗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要語調自然,語氣恰當。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個體讀、分組讀、表情朗讀等各種形式有效地引導學生大聲朗讀,通過朗讀達到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特別是表情朗讀,學生通過在特定的環境中體會文本的語氣內涵,通過采用或幽默、或激昂、或喜悅、或失望悲傷的語氣讀出來,領略語言文化的魅力,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表達,通過學生對語言美的領悟,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適時糾正學生口語表達中的錯誤

學生在進行聽說訓練的時候難免會出現語音、語法和詞匯方面的錯誤,作為教師這個時候最好不要打斷學生的對話,以免影響學生大膽地表達。教師要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先對學生的對話給予鼓勵和贊許,隨后委婉地指出和糾正對話中的錯誤。如果教師打斷學生的對話,學生會產生畏懼心理,不敢開口說話,甚至缺乏自信心。這些教師尤其應該引起注意。教師應該盡量忽略學生在口語訓練中的錯誤,采取鼓勵的態度糾正其錯誤,消除其緊張心理,使學生不斷獲得進步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和愿望。

四、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英語教師的責任是教英語,如果老師總把漢語掛在嘴邊,勢必會影響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有精湛的專業水平和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由淺至深、由易到難。例如,在講解課文、練習、測試以及布置作業等,都盡量用英語,在初級階段,每個單元都會涉及一些英語課堂用語,學了后堅持使用,在課堂中逐步運用起來。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可以使用已學過的英語解釋新學的英語。教師用英語授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有利于向學生提供英語表達的示范,也有利于學生的口頭模仿。

五、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考慮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根據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對活潑大膽、反應迅速的學生既要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又要嚴格要求,讓他們說得正確、標準。而對于性情膽小、反應緩慢的學生應該采用激勵和鼓勵的方式,培養他們敢于發言的良好習慣,在課堂上要經常提問這些學生,如果他說對了,教師可以大力表揚,這樣可以提高他使用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六、鼓勵模擬表達,讓學生不斷突破

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的語言文化知識后,一定會有要進行表達的欲望。在教學中,我們不妨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需要,創設一定的學習表達情境來鼓勵學生模擬表達,滿足學生的語言學習表達需要,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便于他們進行及時調整。在模擬表達教學中,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運用多樣化的方法來思考探究,讓學生能夠有更為豐富的語言學習認知思維。與此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能夠在表達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發展創新,以此來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言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能力,滿足他們的學習發展需要。

總之,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要創設豐富的語言情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和交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途徑,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