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策略之探究
作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王紅艷
發布時間:2014-05-29 10:32:0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是實施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只有兩者有機地結合才能達到較為滿意的效果。怎樣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達到教學目的,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作出以下分析探討。一、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信息技術教學環境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環境不同,它有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這就要求在課前要充分準備上課時所需的教學環境。對于初一新生的第一節信息技術課,要嚴格強調上課紀律和上機操作注意事項。一要嚴格按照《機房管理規則》和《學生上機注意事項》等規章制度執行,從一開始就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二要和新生暢談信息技術發展的廣闊前景和本校信息技術建設的成就及優勢所在,以及信息技術是新世紀的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和熱情;最后,還要講清初中階段信息技術教學的總體目標和要求,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在以后的上機過程中,只要堅持按要求和規章制度辦事,就為打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秩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而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二、聯系實際情況,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基本要求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操作性、實踐性的學科特點,這也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評價標準。只有親自動手,親自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奧妙。在課堂上,教師要嘗試幫助學生聯系實際情境,幫助學生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實際情節的設計,引導學生建立健全的知識體系,參與課堂教學體驗過程。就中學生而言,教師要盡量豐富課堂的內容,使課堂生動有趣,以一種積極愉悅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引入情境,以更好的學習狀態學習理解信息技術知識。如對于剛接觸電腦的學生,鼠標操作的基本技能,教師的講解是非常好理解的,在實際操作中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這時就需要學生多練,多動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玩一些練習鼠標的小游戲,讓學生在玩中練、練中玩,這樣不僅寓教于樂,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操作鼠標的技能。對于畫圖過程中各個工具的使用方法, 也只有讓學生多畫, 臨摹畫, 指定主題作畫,自創主題作畫, 讓學生運用各種方法, 完成各種任務, 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提高能力。
三、合理掌控課堂,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方式
學生很喜歡上信息技術課,但他們喜歡的是能上網玩游戲、聽歌看視頻的自由練習課,不希望學習理論知識、不希望老師布置枯燥的操作任務。老師要加強課堂紀律管理,讓學生遵守課堂常規,掌控好課堂秩序。課堂上老師要按照課前精心設計的思路來組織課堂教學,該給學生自主操作的就該讓他們自己操作,該引導的地方要引導,該檢測的就要檢測,該講的就要講,不該講的不要多一句廢話。同時我們老師要提高個人素質能力,提升自身課堂駕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講解時能深入淺出,內容能精彩豐富,形式能多樣生動,讓學生發自內心崇拜老師。老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當學生面對信息技術課堂感覺其樂融融的時候,課堂管理勢必游刃有余。此外,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時常關注學生的反應。當我們在滔滔不絕地講課時要看看學生是否有趴桌子打瞌睡的?講到關鍵點操作時學生是否有所反應?需要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看看他們是否發出了聲音?布置上機作業進行練習時學生是否能夠熟練進行操作,通過隨時的觀察,及時地調整課堂教學,將會提高課堂效果。
四、課后評價反思,是實現高效課堂的保障
課后老師要及時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評價。每一節課后老師要及時想想自己這一節課的得與失,想想這一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達到了高效;哪個地方自己沒處理好,哪個地方如果這樣改進也許效果會更好。通過這樣的反思,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才能讓課堂的教學效率更高;此外,還要關注課后學生的評價和反饋。評價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才是評價的目的。評價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催化劑,也是高效課堂的必備原料。
總之,信息技術課是嶄新的素質教育課程,作為初中信息技術老師,我們要以新課程標準為指針,積極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對信息及時課程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探索和實踐,使本課程真正為基礎教育注入生機與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