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沒有有效轉變的情形下,一些初中數學教師依然簡單地進行知識灌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而且更多強調學生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這就很容易造成課堂氣氛的沉悶有余而活躍不足,死板有余而趣味不夠。尤其是,一些教師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過于強調和注重分數,造成教師大部分教學只能以題海戰術為主,這不僅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會極大地損害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鉆研的動力,甚至讓部分學生對數學產生厭惡、恐懼。這種現象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大忌,作為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出現這些問題。下文將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探討一些對策思路。一、做足預習工作,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

大量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課前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才能在課堂上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和思維。現實教學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一些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學生一問三不知,或者連講到哪里都不知道。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因此,一方面,教師課前要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并根據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預習時學生先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先帶著問題預習,以增強預習的實效性。同時,鼓勵學生采取多種方式進行預習,比如向學長請教、向教師請教、向家長請教,嘗試做一些課后練習,試著動手做些調查或者實驗等。另一方面,教師要倡導和引導學生原汁原味地學習書本,逐字逐句地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習慣,并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疑問、探索答案,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這樣的預習,相當于正式上課的“預熱”階段,實現“先活躍思維、再活躍課堂”。

二、增強師生互動,讓學生擁有樂學氣氛

正式教學時,教師要緊緊抓住師生互動這一關鍵,把“教”與“學”融為一體,實現教學一體化、互融式發展。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變師教生學為小組討論。教師在講授完了基本知識之后,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針對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討論,教師則在小組之間充當“聽眾”,及時解答學生在討論中碰到的各種問題和疑惑。二是積極利用多媒體、實物等形象教學。這一教學方式對幾何教學氣氛的活躍作用更為明顯。比如,在進行幾何圖形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將立體圖形做成多個角度的圖形,讓學生能夠非常直觀地多角度看到立體圖形的“廬山真面目”,這對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為了更加活躍氣氛,可以讓學生先想象一下各個角度圖形的樣子,然后再逐一進行展示,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想象中的圖形和看到的圖形之間的異同。三是通過開展有益活動活躍教學氣氛。比如,對銀行儲蓄匯率、基金、按揭貸款等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記者調查活動”,讓學生去銀行、金融部門等單位開展數學調查活動,這樣就實現了課堂從室內向室外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大幅提高了。四是通過講數學故事典故活躍氣氛。教師針對教學的數學知識,對涉及的歷史知識、數學名家故事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聽故事中了解知識背景,將繃緊的學習勁頭放松一下,這也是活躍氣氛的一種有益方式。

三、注重總結提高,讓學生做到學有所獲

學了的東西,不去總結,鞏固不了,也難以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要善于給學生設置不斷思考、不斷挖掘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課后能夠有針對性地復習、鞏固、運用和提高。比如,可以鼓勵學生自行出測試題,再與同學交換作答,答題完畢后再交換批改試卷,并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部選擇問題的答案。教師最后將小組討論的情況進行梳理匯總,并對學生自編試題、作答情況、討論情況、改卷子情況等進行審閱和點評,對一些重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重點講解。這種發動學生自己檢驗學習成果的方式,也是能夠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的,并能夠促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完善和提升,形成更為系統、牢固的知識體系和學習能力。

總之,活躍初中數學課堂氣氛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上文探討的也只是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的“一家之言”。現實教學中,廣大一線初中數學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實際,創新創優教學方式,將課堂氣氛切實活躍起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各項教學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