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效果真正的淵源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而且有利于學習和鞏固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知識,是啟迪智慧、鍛煉才能的重要途徑。因此,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課外閱讀訓練。一、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讓“愛”做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對某一事物有了興趣,就會主動了解它、研究它,在了解與研究過程中,漸漸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只要有了興趣,孩子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性。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變換手段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以故事為誘導,激發閱讀興趣。

如引導學生讀《親近母語》一書,我給學生們講了《媽媽的葡萄》的故事,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之際,我戛然收聲,然后告訴學生要想知道其中的細節,那就自己去仔細閱讀《親近母親》一書,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拿起了手中的讀物。這樣讓聽者主動去進行閱讀,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2.巧借課文激趣。

講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時,就讓學生讀《董存瑞的故事》,因為課本只講到董存瑞犧牲的一部分,而學生對董存瑞生前的情況又很想知道,因此就產生好奇心,好奇心驅使他們要把這個故事讀完,于是對董存瑞的一生就非常熟悉,了然于胸了。這樣,學生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又產生了對英雄的熱愛,還拓寬了視野。

二、拓寬閱讀渠道,有“米”下鍋

據有關方面調查,兒童讀書的興趣隨年齡的增長有所不同,為此我根據學生的情況,尤其是學生的愛好,介紹書籍也是有的放矢。

1.指導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

有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p>

2.支持學生自由選擇讀物。

對于學生自由選擇的讀物,我也給予宏觀上的指導,教會學生選擇內容積極的讀物閱讀。

3.結合課文推薦課外書。

教師要做有心人,平時積累相關材料,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除了自己向學生推薦讀物,還發動家長、學生互相推薦好的作品,鼓勵學生把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內,并給予鼓勵,以強化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4.圖書角到圖書館的利用。

我發動學生買書、捐書,組建班級圖書角,積極參與學校的圖書置換活動,實現資源共享。但班級圖書角資源畢竟有限,滿足不了孩子們的需求,圖書館才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我鼓勵學生到縣圖書館去借閱所需圖書,不斷的增加閱讀量,加快閱讀的速度,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進而把圖書館當作課外閱讀的樂園、創新的天地和心靈馳騁的原野。

三、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廣泛性

魯迅先生曾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只看文學書也不好?!币虼耍鶕W生的興趣,有意識地、漸漸地滲透些學生興趣之外的書籍內容,如某些學生愛看文藝類書籍,我就有意識介紹些科學性書籍讓他讀,逐漸達到平衡,讓學生從單純的喜愛某方面的書擴大到其他領域,培養其閱讀的廣泛性。當然,原來喜歡的書籍內容,一下子要改變口味,有可能學習的興趣就銳減了,因此,我就對他們適當點撥,那就是要求他們在讀的同時,再輔之以各種手段:如讀讀看看(觀看圖片、電視劇、實驗)、讀讀做做(做實驗、畫圖畫)、讀讀演演(扮角色、表演神態、動作)等,使他們的課外閱讀生活變得更加豐富,這樣,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信心,也使閱讀的訓練更有成效。

四、培養概括、分析、表達等能力

當學生對課外閱讀有一定興趣后,教師在學生的概括、分析、表達作適當的指導,可從字詞開始到篇章為止,也可通過口頭與筆頭兩種形式分析概括。這樣,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收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啟發、互相促進的效果,提高了概括、分析、表達的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起他們對周圍世界和自己的深思,使書籍真正成為“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生活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