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用賞識的方法去激勵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樂園,使學生在有效評價中不斷反思、調整,逐步完善自我,發展自我。一、評價環境和諧化

卓越的課堂應當有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學習體驗。“親其師,信其道”,一個老師板著面孔上課,學生可能會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因此,構建一個和諧的評價環境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前提。在這樣的評價環境中,老師真心地尊重、期待、賞識每一位學生,學生獲得的是關愛、機會、知識、方法、信心、幫助……,教師獲得的是享受、回應、提升、成就……,師生共同獲得的是歡樂、收獲、信心,是生命的自由成長。

二、評價目標多元化

評價目標多元是指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重視對學生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評價時,要結合具體的評價內容,形成多角度、多層次、多維度的評價點,通過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產生有利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積極導向作用。教學中,從備課、講課到練習、作業的布置,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都可以為不同學生制訂不同目標,提供不同選擇,力求使每一位學生各取所需、各盡所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斷得到發展和提高。

如一道計算題:13.6÷0.25,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解法:(1)用豎式進行計算;(2)13.6÷0.25=(13.6×4)÷(0.25×4)=54.4;(3)13.6÷0.25=13.6÷(0.5×0.5)=13.6÷0.5÷0.5=27.2

÷0.5=54.4;(4)13.6÷0.25=13.6×4=54.4。一道簡單的計算題,反映出各個學生不同的知識背景、思維方法和解題策略,無論是哪一種方法,學生都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了問題、掌握了知識、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如果老師硬要規定用哪一種方法來計算,那么學生不就等同于工廠里的機器,生產出了毫無差異、毫無特長的標準化產品。學生的智力是多元的,差異也使客觀存在的,多元的個體需要依靠多元的評價目標才能促進自我的發展,從而獲得向上的動力。

三、評價反饋全程化

全程化是指數學教學評價要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反饋全程化”的提出基于兩個理念:一是評價伴隨在教學過程之中,使評價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診斷、反饋、調控、改進等功能不斷得到開發;二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形成數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連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每個學生數學素養主要方面的培養和發展進行持續不斷地跟蹤與調控,這樣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同時通過知識遷移,幫助學生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知識。

如在學習《利息問題》一課之前,我請學生們到銀行、到網上去尋找有關利息的信息,初步了解本金、利率、利息等相關知識,并填寫好相關的學習表格(見下圖),為新課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在學完《利息問題》后,我又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去銀行將零花錢存到銀行里,進一步感知利息的意義和價值,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每一個知識的學習中,課前、課中、課后學生的反饋信息會不斷涌現,教師要用一雙慧眼及時對學生的信息進行判斷,抓住其內核進行評價,促進學生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學生的學習是由無數個課前、課中、課后組成的,只有做到評價反饋的全程化,才能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發展。

數學課堂需要有效評價,讓我們滿懷愛心地去評價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讓“有效評價”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有力助推器,使學生在有效評價中不斷的開發潛質、潛智、潛能,獲得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