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四件生動鮮活的典型事例,刻畫了一個知識豐富、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海邊農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與閏土之間短暫而真摯的友誼。筆者進行地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在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并且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方法。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1.游戲導入,引出主要人物閏土。由于是借班上課,所以我以“交朋友”的游戲與學生們認識,融洽了師生關系。接著話鋒一轉,問:上節課我們也認識了一位朋友,他就是少年閏土,誰來介紹介紹他?還可以怎么介紹?這樣的設計,巧妙地將學生的思緒拉回到文中,很快地捕捉到閏土外貌描寫的句段和月夜刺猬的段落,然后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并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1)聯系課文插圖背誦;(2)抓重點詞語記憶。

2.回文細讀,品悟人物性格特點。這一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采用了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方式,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完成填空題:這是一位( )的少年閏土?為什么?五分鐘后,學生自主交流,相繼完成板書,并引導學生理解典型事例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時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段,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的寫作意圖即文章的中心,對于高年級的方法來說,應當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力求在閱讀時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對文章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內容理解的層面上。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寫批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朗讀方式多樣:自由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及對比朗讀等,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引讀的方式效果很好,當師生配合讀完雪地捕鳥、海邊拾貝、月夜刺猬后,教師適當引讀:聽完閏土講的這些有趣事、稀奇事,我被知識豐富的閏土徹底折服了,我不禁感嘆道:(學生接讀)啊,閏土的心理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教師追問:一個“啊”字讓我們體會到了什么?同學們各抒己見,打開了話匣子,紛紛表達對閏土的敬佩、喜愛與贊美之情。接著我又讓同學們作換位思考,追問: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怎樣看待自己的少爺生活?接著我又采用對比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再次感知“當閏土在海邊干什么時,我們這些少爺們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這幾個環節的設計,層層推進,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真正實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4.想象話別,完成小練筆,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通過拓展想象我與閏土分別時的情景,感受我與閏土之間短暫而真摯的友情。

5.回顧學習過程,總結寫作方法與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滿載而歸?;仡櫛竟澱n的教學設計,主導我的教學思想是樸實、扎實、真實地回歸課堂,讓學生有所收獲,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近年來,看多了一些精彩紛呈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的功底不可謂不扎實,學生的表現不可謂不精彩,但我們要質疑的是:學生最本真的學習狀態到底是怎樣的?合上書本,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學會了多少?因此,任何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一切都要以學生為主。語文教學的任務是什么?就是教給學生如何以課文為例子,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崔巒老師說過的一段話我銘記于心:當前一個傾向性的問題是閱讀教學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內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視語言的理解與運用,甚至以“得意”為唯一目標,忽略語言的學習,特別是忽視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忽視揣摩作者是怎樣用語言表達思想內容的,忽視從讀學寫,了解文章寫法。這種失衡的做法,不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養,而且會把語文掏空。崔巒老師的話,諄諄告誡我們:學習語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學科性,既要立足工具,又要弘揚人文;既要得意,也要得言,任何厚此薄彼的做法都是片面的。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既引導學生關注課文寫了什么,說了什么,而且引導學生品味課文是怎么寫,怎么說的,讓學生在四十分鐘的時間里真正有所收獲。只有落實了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高效課堂才不會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