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毛壩中學校長——蔣奇學。2002年9月選調到紫陽縣毛壩中學任教,先后擔任年級組長、教務主任、副校長,2012年3月至今擔任毛壩中學校長。

近日,本刊記者驅車百余公里拜訪了這位大山里的校長——蔣奇學。初見本人,一身戎裝,顯得格外精神,在攀談間校長告訴我們:這是一所完全中學,有五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學校雖深居大山,但學校以干克難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校園內樹木蔥蘢,環境宜人,本來就是青山環繞,漢水為伴,再加上新的操場和教學樓的建成,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完全可以滿足周邊全部孩子就讀。近年來毛壩中學被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縣教育體育局授予 “高中教育進步學校”、“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和“年度目標綜合考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12年成功創建“市級標準化高中”。

陜西省紫陽縣西南部35公里處,坐落著一個小鎮——毛壩,那里云纏霧繞、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在這個淳樸自然如仙境的地方,有一所正在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學校——毛壩中學。教師們都說:大山擋住了我們的行程,卻擋不住毛壩中學校園里新鮮、文明的課改之風。

課改探析——“三環節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

自紫陽縣全面實施基礎教育改革以來,通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根據新課程理念、實施保障、課程內容、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結合毛壩中學的實際情況,已基本形成符合毛壩中學實際的新課程改革模式——“三環節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 “三環節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即:預習展示、探究交流、訓練達標。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以“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建設為基礎,構建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全力保證100%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學生課堂活動達到積極、有序、實效,并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上每一教學單元主要分三部分進行:預習展示、探究交流、訓練達標。每一部分都要把小組討論貫穿其中。這三部分可依據不同科目,不同章節在兩節或一節半中進行完畢。依據上課內容和在校學生具體情況,由學校統一編印導學案模板,任課教師提前編制好“導學案”,在上課前發給學生,或者教師利用多媒體、小黑板、世紀金榜等相關資料呈現“導學環節”。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改添磚瓦

小組學習是高效課堂上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是最基本的學習單元,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通常通過學習小組來組織完成,課堂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也是主要通過小組學習來開展,因此合理構建學習小組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

各班學生進行學習小組劃分。 以54人的班級規模構建6人合作小組的操作程序為例,全班可以組成9個合作小組。首先從全班挑選出 9 名學習成績好、組織能力強、同學中威信較高的學生擔任各組的組長;然后按學業成績和能力水平,從高到低分別選擇編排各組的組員,并從組長到組員依次編號(A1A2B1B2ClC2 ) ;當然每位學生每個學科都只有一個序號,根據成績情況,基礎較好的為1號,基礎較差的為2號。班內的學科長只需要掌握本學科的序號,便于在教學和學習實踐中才有可操作性和實際作用。

每個小組還要設立六個學科組長,學科組長每人根據自己的意愿或老師的挑選擔任,原則上是每人擔任一個小組學科長,不重復擔任,負責主持學案探究問題的討論、檢查學案、作業情況、收發作業、統計學科問題向班級課代表與任課教師反饋。這樣可以增強小組成員參與小組、管理小組的意識,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使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感覺到我很重要,為小組建設貢獻力量。

校園制度文化建設——自主管理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校園文化對于山里的學校是一個不斷建設、反思、提高的整體工程,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更是學校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要。毛壩中學以“質量立校、文化興校”為統領,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不斷深化課程改革,以優化、美化、凈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教師的專業成長,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外墻以板報櫥窗、醒目標語、宣傳牌匾及辦學思想為主,室內布置堅持統一規劃與個性化設計相結合。室外環境布置,主教學樓前右側書寫“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質量興校、發展強校”的辦學理念;教學樓外側設立宣傳欄和師生榮譽欄。生活區門前均有溫馨提示;運動區墻面有永久性標語,體育運動圖標和安全創衛標語。班級環境布置,將“三表一簡介”(時間表、課程表、值日表、班級簡介)搬出室內,張貼在各班教室門前,便于師生查看,室內布置學校進行統一規劃,黑板正上方有符合各年級年齡特點的班訓,兩側設有“四冊一薄”專欄和飲水設備,教室后墻設有開放式書架和衛生角。宿舍環境布置,圍繞“溫馨家園、你我共建”的口號,學校負責整體規劃,各宿舍師生進行個性化、特色化布置,體現“在陽光下健康成長”的主導思想,精心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長廊,長廊出入口要設計一個有特色的名字。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各年級組、各教研組不定期開展各項活動,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師生道德情操。班班成立“圖書角”,學校設有閱覽室,讓每個學生都能“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

“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學生自主管理是學生在教師的激勵、指導及幫助下,自己處理日常生活、活動與學習方面事物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管理體制,組織管理,以班級為主體,以小組為核心,責任到人。為此毛壩中學成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隸屬于政教處),履行學生自我管理的職責。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習得獲取知識的知識;培養學生形成能力的能力。

校本研修之青年教師培養計劃

青年教師是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中主要的依靠力量,是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科發展的關鍵。要教育青年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團結合作、嚴謹治學、積極進取和勇于開拓。當前特別提倡敬業、奉獻和團結協作精神。要在充分調動老教師積極性的同時,努力培養出新世紀的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建立具有開放、動態、競爭、激勵特征的教師管理機制,在競爭中建立一支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為每一個青年教師配一名指導教師;堅持“青年教師導師制”。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根據每位青年教師的具體情況,落實培養規劃, 為他們聘任思想作風好,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治學嚴謹并具有中一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基本的教學關。并創造一定條件讓 青年教師參與一些科研工作,培養出一批思想品質好,業務能力強,作風踏實,有獻身精神的教學骨干教師,逐步形成思想好,水平高,教學作風過硬的青年教師 隊伍。

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教育和優良教學傳統教育,使我們的青年教師能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關心學生的成長,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充滿愛心、全心投入的敬業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傳承下來,蔚然成風。